中国记者

中国记者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Journalist

杂志简介:《中国记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焦点、建党百年专稿、记者手记、案例与方法、融媒体、新华社建社90周年人物系列(六)

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国际刊号:1003-1146
国内刊号:11-1275/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7759
总被引量:10636
H指数:27
立即指数:0.0136
期刊他引率:0.9792
平均引文率:0.1046
  • 加速深融转型 激发创新活尤——对地市媒体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本刊特约评论员 刊期:2017年第05期

    融媒体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报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面对融合发展和新时期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等新任务,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基于此,全国报业都在主动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壁垒,结合自身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新定位,

  • 《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首发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为主线的实践样本《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作序,《温州都市报》总编辑郭乐天任主编。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全媒体社会调查中心召开座谈会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7年4月12日,“民意中国青年态度”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全媒体社会调查中心座谈会在中国青年报社“融媒小厨”召开。

  • 第四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召开

    刊期:2017年第05期

    促进融合转型,拓展媒体功能,助力社会管理创新——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数据研究院主办的交流会4月20日在南方传媒大厦举行。28件年度优秀社会治理案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等专家学者主题演讲、

  • “京原路8号”推送与评论反馈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记者》对今年国家主场外交活动之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度重视。策划组稿第4期已经面世,时效上抢了先机。其中特邀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知名教授、北大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撰写了“每月评论”,谈一带一路报道中的问题意识。杂志公号“京原路8号”推送后收到较高阅读量与点赞。

  • 给传媒人的季度荐书

    作者:陈禹安 刊期:2017年第05期

    全民读书月,各媒体相关栏目缤纷亮相。这一期的荐书,作者集中在新闻传播领域。作者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从业者,尤其是坚守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尤其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但无论如何,内容永远不朽,传播永远不朽。

  • 外媒速览

    刊期:2017年第05期

    陶氏数字新闻中心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陶氏数字新闻中心”3月份长达94页的研究报告《平台出版:硅谷如何再造新闻业》。

  • 新形势下地方媒体留人才、谋发展的“痛点”与破解之道——地市报队伍建设和人才机制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刘文洪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地方媒体历来重视队伍建设,但最近几年,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与全面经营能力的下滑,地方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遇到很多问题,人才流失严重。本文在对地市报队伍建设观察的基础上,对于当前地市报人才机制的创新,以及如何留住与吸引人才,提出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 廊坊日报打造人才团队的“四轮驱动”模式

    作者:张宝富 刊期:2017年第05期

    廊坊日报社实施“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工程,坚持业务培训、平台配套、留人用人、优化管理“四轮驱动”,创新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型团队,探索新闻产品的“互联网+”之路,在全国报业“严冬”中,实现了媒体质量、传播效果、经营收入逆势上扬的局面。

  • 地市网络新媒体队伍建设:既补“短板”,又建“新板”

    作者:王晖军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提出通过三种模式稳定、培养、锻炼地市网络新媒体队伍:造势能,奠定新话语权,用扶持资金和政策稳定团队;塑品牌,占据制高点,打造品牌运作人才队伍;建平台,改变新媒体经营模式,聚拢技术和市场专业队伍。

  • “渠到水成”:深圳晚报如何在融合发展中留人留心

    作者:周智琛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文章在分析了地市媒体面临的人才危局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传导政策加持的“信心之力”,释放分配机制的“洪荒之力”,变现平台赋能的“融合之力”,敬畏专业精神的“经典之力”,实现人才的“渠到水成”。

  • 对当前地方媒体人才机制的思考与项目制实践

    作者:杜波; 周一帆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时期,地方媒体需要怎样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决定了地方媒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与机制创新。本文以遂宁日报社,一个非常典型的西部地方媒体为例,探讨地方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与项目制方案。

  • 西方三大通讯社采编力量、人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与启示

    作者:文建; 陈怡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西方三大通讯社顺应传播格局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全球采编力量。本文根据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近期一项研究,阐述过去十年间西方三大通讯社记者编辑全球分布、人员队伍基本结构、稿件采编发流程、雇员招聘管理方式出现的重要变化和新趋势。

  • 从伊犁晚报现状看西部传统媒体人才培养与转型

    作者:张宇峰 刊期:2017年第05期

    作者以所在的《伊犁晚报》为例,讨论了西部地区面临的人才困局。解决这一困局,需要报社自身和党委政府两个方面的积极努力,只有留住人、用好人,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新闻舆论阵地才能够守得住、不动摇。

  • 从“一带一路”报道策划看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视角与路径

    作者:李勇; 沈虹冰; 石志勇 刊期:2017年第05期

    作者认为,主流媒体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国际传播策略,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因一时之需而想出来的外交辞令和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引领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并通过多层次的传播路径和策略,使其最终成为世界民众心向往之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