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杂志简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55/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共识、临床研究、综述、共识解读、临床研究解读、病例报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国际刊号:1004-8812
国内刊号:11-3155/R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2
复合影响因子:1.85
总发文量:1826
总被引量:12273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4.7931
立即指数:0.0833
期刊他引率:0.9545
平均引文率:9.2917
  • 我国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日新月异

    作者:马长生 刊期:2007年第04期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积淀和发展,导管消融已经从一种探索性的操作发展成为今天根治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房颤的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日常工作之一。

  • 心房颤动消融术中肺静脉传导恢复的识别及再干预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新华; 刘旭; 孙育民; 顾佳宁; 施海峰; 周立; 胡伟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中不同观察时间内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的发生率,并评价再次电隔离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6.4±12.3(45~73)岁;随机分为三组行CPVI,组A实现肺静脉电隔离不予观察,组B电隔离后观察时间30min,组C电隔离后观察时间60min,评价...

  •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作者:龙德勇; 董建增; 马长生; 刘兴鹏; 喻荣辉; 汤日波; 田颖; 陶海龙; 李旭平; 史力生; 郑斌; 何华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过去2年来我中心经电生理证实的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病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生理特点。结果 期间共16例患者(男/女=12例/4例,平均年龄53.4±10.6岁,阵发性/持续性房颤=11例/5例)经电生理证实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占同期接受导管消融病例的2.9%(16/545)。16例...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云梅; 赵燕; 张宏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再消融治疗

    作者:赵宁; 王祖禄; 梁延春; 梁明; 韩雅玲; 苗驰; 王雪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系统引导左房(left atrium,LA)内环肺静脉(pulmo-naryvein,PV)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和再消融治疗。方法 共对77例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20~76岁;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1例。穿刺2~3次房间隔送入2~3支2.67mm(8F)长鞘至LA,送入1~2...

  • PEPCAD Ⅲ临床试验第一例患者入组完成

    作者:杨军生(整理) 刊期:2007年第04期

    2007年7月4日,作为PEPCADⅢ临床试验的一部分,第一例Comflex DEBlue由Bruno Scheller医生在Saarland大学医院置入。

  • 联合应用磁共振扫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图像融合技术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指导环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

    作者:徐亚伟; 唐恺; 马坚; 张敬莹; 周可; 于学靖; 陈艳清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联合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图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结果。方法 共入选56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4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5±12.7岁。应用Carto-Merge技术定位肺静脉口,之后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形消融左心房,终点为Lasso导管所标测的同侧肺...

  • 端粒长度与冠心病风险负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宋宁(摘译); 张建军(校) 刊期:2007年第04期

    英国学者Brouilette等公布了WOSCOPS研究结果,中年男性患者冠心病事件风险与其白细胞中端粒长度相关,指出冠心病风险随着端粒长度的缩短而增加,而这一风险能够被普伐他汀明显削弱。

  • 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

    作者:杨兵; 陈明龙; 徐东杰; 陈红武; 居维竹; 余健; 陈凯; 邹建刚; 单其俊; 曹克将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分析3例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机制并导航消融。方法 3例房速患者(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2岁,心动过速病史19±11年。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所在心腔,使用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心房三维模型,完成电压和激动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机制并确定缓慢传导区(即关键峡部),使用冷生理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

  • 心肌缺血记忆成像——分子水平的超声心动图技术

    作者:黄品同(摘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一种分子水平的超声造影剂可对新近心肌缺血部位进行记忆显像,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由于心肌缺血一再灌注后病变部位内皮黏附因子(P-特异蛋白等)过度表达,研究者在大鼠模型上,通过注射一种特制超声造影剂(能特异结合内皮黏附因子),成功显示了病变心肌。该技术有望为ACS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 应用64排CT图像整合Carto系统进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作者:李国庆; 姚娟; 任澎; 雷建新; 戴小燕; 阿木提; 米日古丽; 王钊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64排CT图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方法 15例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术前1~3d行64排CT成像检查,然后应用新型的Carto-Merge软件包,将64排CT获得的图像导入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中,分离并重建左心房及肺静脉CT图像,应用Carto-Merge软件,陆标匹配(Landmark Match)+表面匹...

  • 小儿左侧旁道经未闭卵圆孔行射频消融一例

    作者:王蕊; 张丽丽 刊期:2007年第04期

    患者 男,8岁。身长120cm,体重26kg,主诉阵发性心悸伴头晕、视物不清、呕吐1年,于2005年3月9日入院。平时心电图示A型预激综合征,心悸症状发作时心电图示窄QRS心动过速。入院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2005年3月10日于全麻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中电生理检查后证实为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证实...

  • 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初步随访

    作者:孙育民; 刘旭; 王新华; 施海峰; 顾佳宁; 周立; 胡伟; 方唯一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10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 9例患者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0.41±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00±7.21mm,左心房内径(LAD)44.22±5.91mm。术后平均随访2.78±1....

  • 右室梗死或左室泵衰竭所致心源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晚期生存率的比较

    作者:郑志峰(摘译); 孙宝贵(校) 刊期:2007年第04期

    美国学者Brodie等研究发现,在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右室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者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其晚期生存率高于左室泵衰竭所致者。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王涟; 徐标; 张荣林; 宋杰; 张静梅; 施广飞; 黄为; 李虎; 孙步高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中,符合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完全闭塞(TIMI0或1级)、术后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患者共71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