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杂志简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55/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共识、临床研究、综述、共识解读、临床研究解读、病例报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国际刊号:1004-8812
国内刊号:11-3155/R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2
复合影响因子:1.85
总发文量:1826
总被引量:12273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4.7931
立即指数:0.0833
期刊他引率:0.9545
平均引文率:9.2917
  • 积极稳妥地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作者:蒋世良 刊期:2005年第06期

    近几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材的不断研制和开发,尤其是国产器材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不仅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长,且介入治疗的病种、范围及操作技术也有所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各地医疗条件、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某些操作尚不规范,适应证选择不当,部分介入器材的设计和质量仍存在一些缺陷等,都影响了先...

  •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非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辉; 蒋世良; 黄连军; 赵世华;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金敬琳; 戴汝平; 王云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非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5月至今,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疾病共13例,其中肺动静脉瘘7例、主动脉右窦破入右心室3例、冠状动脉瘘2例、左锁骨下动脉近段假性动脉瘤1例.介入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或/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3例操作技术...

  • 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廷亮; 王玉林; 张建军; 靳有鹏; 汪翼; 韩秀珍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相应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以及偏心型导管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 7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应用成角型...

  •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

    作者:李俊杰; 张智伟; 王慧深; 钱明阳; 李渝芬; 曾国洪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16例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2.4岁(2~9岁),平均体重17.7±5.4 kg(9~28 kg),应用不同介入方法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封堵残余分流,首次介入治疗与再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5±1.1年(1天~3.5年).结果残...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征订启事

    刊期:2005年第06期

  • 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关韶峰; 潘欣; 崔克俭; 张卫; 吴卫华; 方唯一 刊期:2005年第06期

  • ST段的改变可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危险性

    作者:高伟栋(摘译); 杜昕(校) 刊期:2005年第06期

    新西兰学者Wong等研究发现,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伴ST段改变(相关导联ST段抬高和,或胸前导联V1-3ST段压低)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预测30天内的死亡率有特定的意义,LBBB无ST段改变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比传导正常者低。

  • 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在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应用

    作者:杨荣; 孔祥清; 盛燕辉; 曹克将; 许迪; 周蕾; 邓军; 钱岭梅; 雍永宏; 陈莉; 陆凤翔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称型封堵器(S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VSO介入治疗63例PMVSD患者.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0%(58/63).PMVSD直径5.1±1.9 mm,PMVSD距主动脉瓣2.7±1.0 mm,SVSO直径7.2±2.1 mm.即刻封闭率94.8%.心律失常发生率23.8%(15/63例),心肌损伤2例,封堵器脱落1例,术后新发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1...

  • 置入支架并使用阿昔单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同文(摘) 刊期:2005年第06期

    美国学者Huang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93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4例为支架前时代,另49例为支架时代。与支架前时代相比,支架时代的患者(同时使用阿昔单抗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但手术成功率及院内生存率更高。

  •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左心室入路术式疗效评价

    作者:邱春光; 陶海龙; 黄振文; 陈庆华; 张晓; 张金盈; 韩战营; 秦石诚 刊期:2005年第06期

  •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沈节艳; 何奔; 刘建平; 宋玮; 杜勇平; 金叔宣 刊期:2005年第06期

  • 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老年患者双腔起搏一定优于单腔起搏吗?

    作者:钟幼民(摘译); 郭继鸿(校) 刊期:2005年第06期

    由英国Leicester大学瑚等进行的UKPACE试验证实,起搏模式对老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期随访的一级和二级终点无影响。

  • 血脂及增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影响

    作者:宫建丽; 李文华; 孔香云; 张秀洲; 唐元升; 高燕燕; 朱兴雷 刊期:2005年第06期

  • 左心导管术中栓子可致脑损伤

    作者:肖国民(摘) 刊期:2005年第06期

    德国学者Iund等对左心导管相关的脑损伤进行了研究。共人选了47例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择期行左心导管术的患者,使用多频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的微栓子,并在术前、术后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显示,气体栓子占92.1%,固体栓子7.9%。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有15.2%出现新发的脑损伤,而经股动脉者未出现。

  • 两种血管闭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宇扬; 周玉杰; 赵迎新; 郭永和; 成万钧; 张世新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Angioseal和Perclose两种血管闭合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 020例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72例,女348例,年龄57.8±2.4岁)经髂动脉造影证实无血管闭合器使用禁忌,术后随机分为Angioseal组(CAG 380例,PCI 120例)和Perclose组(CAG 392例,PCI 128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