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宛珠·齐纨·穰橙邓橘: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作者:王子今 刊期:2019年第03期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战国物产的流通,使得僻在西北的秦国上层人物为求“快意”而逐取各地高等级生活消费品的情形。其中,“宛珠”“阿缟”等标志地方优势的商品品牌出现。秦完成统一事业,大力进行“治直道、驰道”的交通建设,全国经济联系实现空前的规模。在交通建设方面,汉人亦因循秦制。汉代多见类似“宛珠”“阿缟”的地方品牌。作为纺织品,...

  • 微员任重:清代的盐场大使——清代盐业管理研究之五

    作者:陈锋 刊期:2019年第03期

    盐场大使是清代盐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层级,主要掌管各产区中食盐的生产与场灶缉私,虽系微员,责任甚重。本文分4个方面,对盐场大使的设置、治所、职掌,盐场大使的拣选与保题,盐场大使的品级、俸禄、养廉及员役待遇,盐场大使的陋规与公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 唐代村民经济身份的变迁——以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作者:谷更有 刊期:2019年第03期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有不少反映唐代乡村社会状况的资料。本文依据目前已刊布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的户籍、契约文书和书信,特别关注了均田制下村民社会的经济状况、村民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村民社会构成的贫富分化,以期通过援引文书中记载的人及其日常经济活动,更加直接地反映长时段内唐代村民经济身份变迁的事实和过程。

  • 清代石仓的地方市场与猪的养殖、流通与消费

    作者:蒋勤; 高宇洲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在清代乡村社会中,猪与猪肉在乡村地方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浙江石仓文书中的账簿、契约和族谱资料,以小地主阙翰鹤为中心,描述石仓农户在道光、咸丰年间猪的养殖、流通与消费模式。在养殖方面,石仓村民发展出灵活的典当、借贷形式,降低养猪业进入门槛。在流通方面,养殖户自屠猪肉的78%都进入肉店,又每十天左右从肉店回购鲜肉作日常消费...

  • 晚清华北乡村商业经营及相关问题——以东安县小惠庄三成号材铺盘存单为例

    作者:李真真; 潘晟 刊期:2019年第03期

    晚清东安县小惠庄三成号材铺盘存单,年代连续,内容丰富,完整地呈现了三成号历年的经营活动,显示了晚清华北地区小本经营的商业店铺发展模式。同时,它还反映了该地区的货币行用及会计知识发展问题,再现了该时期材价、地价及粮食价格序列。这批盘存单不仅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直隶地区粮价表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亦揭示了商业经营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对深入...

  • 租佃制度、土地收益与农地减租的推行困境:以川西地区为例

    作者:张杨 刊期:2019年第03期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

  • 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政府路径——基于1776—1840年华北小麦市场的实证分析

    作者:胡鹏; 李军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文通过整理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同治《钦定户部则例》等相关文献,界定了清代政府救灾行为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清实录》建立政府救灾行为序列,结合粮价数据和自然灾害等数据,以1776—1840年的华北小麦市场为例,对政府救灾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代中期,自然灾害对市场整合施加...

  • 现代“银行”一词的起源及其在中、日两国间的流传

    作者:孙大权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文将概念史与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探究了现代“银行”一词的源流。现代“银行”一词最初从文献译介渠道诞生,但其流传不广。1862年,在中国的外商信用机构由“银号洋行”简称“银行”,它是现代“银行”一词的直接起源。其后“银行”从中国东传日本,19世纪末,“中央银行”等词又从日本传到中国。本文揭示了研究概念起源既要考察同形词的含义是否相...

  • 从京津关系演变看天津在中国北方的经济定位

    作者:樊如森 刊期:2019年第03期

    北京和天津的相互关系,既非平等互助的一般城市关系,也非隶属严格的中央地方关系。而是经过明清以来不同政治、经济环境的长期砥砺,始终处于磨合与调适之中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北方的主导产业结构,由内向型农牧业向外向型工商业的渐次转变,华北地区的城市体系也由以北京为中心的...

  • 四柱结算法登载外欠账的方式及其演变

    作者:王祥伟 刊期:2019年第03期

    四柱结算法是中国古代财计管理中普遍应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算和记账方法。从历史上的四柱账实例来看,四柱结算法中对外欠账的登载方式并不相同,既有专门以外欠账为核心进行登载的四柱账,也有将外欠账与收入、支出等其他账一起进行登载的四柱账。在后一种登载方式中,唐代的四柱账在“应见在账”一柱后又分别将应在(外欠)账和见在账列为一柱,但...

  • 近代民间自治力量发展的典型——简评《近代民间组织与灾害应对——以福州救火会为论述中心》

    作者:陈熙 刊期:2019年第03期

    徐文彬博士新著《近代民间组织与灾害应对——以福州救火会为论述中心》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该书在挖掘原始档案、报刊资料以及开展口述史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州救火会的演变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揭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社会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格局。

  • 象、虎、水利与福建山区畲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作者:刘婷玉 刊期:2019年第03期

    畲族是东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山地森林,得名于以“畲”为田的生计方式。通过梳理宋代以来福建地区山区森林的生态变迁过程可以发现,伴随着虎、象的消失和山区水利工程的兴废,畲族的生计方式也随之变迁。畲族先民逐步放弃了原有的高山旱作和游耕的生计方式,适应了定居山区、开垦高山畲田和种植水稻的经济生活,...

  • 从会馆公所分布看清代汉口内部商业空间

    作者:彭蛟 刊期:2019年第03期

    清代出现的大量会馆、公所等商人组织,对汉口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揭示其内部商业空间的重要线索。文章借助GIS软件,系统整理了汉口清代会馆公所的空间信息,分时段考察了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汉口地形、地价资料分析其布局逻辑,大致勾画出汉口内部商业空间图景。文章还结合城市空间、商业发展与人群分布等因素,...

  • 折漕采买浅议——考察晚清漕运体制改革的另一视角

    作者:晏爱红 刊期:2019年第03期

    晚清漕运体制改革是在缺乏朝廷统筹布局的情况下,主要由有漕各省分别推进的,从中大致可以梳理出由湖广发端的漕务改章、江浙漕粮海运和南漕改折以招商采买三条主要线索,其中第三条线索较少受到研究者关注。折漕采买可追溯到道光初招商采买台米以济京仓,道光中即与试办海运同被朝廷视为应对漕运危机的政策选项。迨咸同之际,冯桂芬倡议改折南漕、...

  • 《“白银时代”的落地: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格局的形成》简介

    作者:马召会 刊期:2019年第03期

    此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变革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研究”(17CZS019)的成果,曾获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入选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学术文库”。货币金融问题是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难点问题。其中,明代的货币转型问题是学界十分关切的学术问题,在中国金融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书为我们解读明代货币白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