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金融发展要在义利之间取得平衡

    作者:张海鹏 刊期:2019年第01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金融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得利,反过来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此为货币金融存在之义。义并不反对利,但义利关系要平衡,社会经济才能顺利发展,否则就会“翻车”。近代中国的“橡胶股票风潮”、金圆券改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都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的实例。必须牢记金融发展中的义利平衡关系。

  • 烟草与茶叶: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澳门与巴西的商业贸易

    作者:汤开建; 郭姝伶 刊期:2019年第01期

    澳门与巴西的直接通商,是澳门葡萄牙人从18世纪初就开始编织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得以实现。本文利用大量中西文档案文献对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澳门与巴西的贸易交往过程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澳门与巴西关系研究的空白,同时指出无论是澳门进口巴西的烟草,还是巴西引进中国的茶叶及茶叶种植技术,在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

  • 资源区位、技术工具与区域社会——明清以降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力加工业

    作者:方万鹏 刊期:2019年第01期

    明清以降,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力加工业发展至极盛,水磨是其最主要的技术形态,规模一度达到数以千乃至万计,技术体系完备。水力磨坊的经营群体构成复杂,既涉经国大事,亦是重要地方生业,除了加工粮食外,还可用来榨油、制香、造纸、酿酒等,对于满足地方生计和繁荣区域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力磨坊是西北官方课税的重要对象,而磨课既指磨坊经营者提供...

  • 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构建——《第四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论文精选集》评介

    作者:宋纤 刊期:2019年第01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以“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为主题,已于2017年9月在上海举行。国内60余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博士后及...

  • “化私为官”:《南部档案》所见清末硝磺政策转变及其在地效应

    作者:吕兴邦 刊期:2019年第01期

    梳理新近发掘的《南部档案》并结合已出材料,得见清末硝磺领域发生了一次微妙却重要的改革。光绪中叶以降,随着洋产入侵、朝廷括财及地方自筹自支趋势日盛,贵州和四川接连以机巧的“化私为官”策略,先期获得禁品硝磺的商业开采和贩销权,并逐步结合地情推行“官运商销”“局运商销”等体制,取代了旧有军政型限产采买制。就卷入新政的南部县而言,...

  • 既要效率,也求均等:20世纪60年代半计件工资制的实施

    作者:林盼 刊期:2019年第01期

    如何在工资的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效率与均等,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制定者们进行了艰巨探索。计件工资制被认为能够起到更好的生产激励效果,是一种与生产绩效挂钩、体现“效率”的工资制度。但是,计件工资制强调多劳多得,容易造成工人收入的差距拉大,且在工资定额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反映工人的实际劳动成果,在分配过程中难以体现...

  • 简牍所见秦代县级财政管理问题探讨

    作者:沈刚 刊期:2019年第01期

    从出土资料看,秦代县级财政收入包括租赋、经营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支出包括保障本县和国家行政正常运转发生的费用、市场采购等。令史对经营收入收储、核校,月尽入少内;罚没收入等随时缴给少内;令或丞在其间起监督作用。秦时县级财政机构主要有少内和金布。金布负责县中财政的统计与考课,少内除负责日常财物管理外,还担负着组织军需等物资生...

  • 清初田赋科则中本色米复归的新解释——兼论明清赋役全书性质的转变

    作者:申斌 刊期:2019年第01期

    随着白银财政的展开,明末东南地区田赋征收中出现了以白银为标准的新科则,但清初又变回实物与白银并列的科则形式。这是否意味着白银在田赋征收中重要性的退却?通过剖析田赋管理运作中户部坐派、州县会计、编派、征收、解运、入仓交纳等6个环节,可以发现无论明末还是清初,都有部分田赋项目的坐派形态,也就是入仓形态规定是本色,但实际上州县官府...

  • 北洋时期多方势力之间的财权博弈——以津浦货捐为例

    作者:余治国; 马陵合 刊期:2019年第01期

    铁路货捐是厘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初年,津浦铁路货捐的设立历经多次反复,中央与地方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在北洋早期,地方违背中央指令,征收铁路货捐的企图与行为既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力的薄弱,也反映出地方财政短缺的现实。尽管最终设立财政部直管的津浦全路商货统捐局,但始终受到来自沿线地方的侵夺。随着军阀纷争加剧,中央对...

  • 朱熹审计监察的思想和实践

    作者:肖建新; 谭书龙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朱熹从审计司切入,阐释审计机构的职能,说明审计的方法、程序、态度及文化意蕴,关注赋税征收和财政支出的审计,也重视检放赋税、赈济救灾、经界均税时灾情程度、钱物使用、土地占有等。朱熹对于赋税收支审计的思索和实践最为丰富,并抓住传统审计的命门——勾考簿籍账历,体现传统审计方法上的特色。朱熹审计监察的思想和实践,突出官吏治绩和赋税...

  • 族产制度近代转型之探索:上海盛氏愚斋义庄研究(1920—1936)

    作者:彭晓飞 刊期:2019年第01期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族产制度逐渐向近代转型。1920年以盛宣怀家产为基础设立的上海盛氏愚斋义庄是探索这一转型的可贵实践。盛宣怀家族公共财产管理机构经历了从至善堂到愚斋义庄的转变。与传统的宗族义庄相比,愚斋义庄在目的、功能、资产结构、管理经营制度等方面都体现出更多的现代性,这主要与盛宣怀及其子孙辈从事实业的经历、遗产雄富及盛宣...

  • 从佛寺聚落到“城西首镇”:清代上海法华镇原生型城市化研究

    作者:胡端 刊期:2019年第01期

    清乾嘉年间,上海县城西面“以寺而名”的法华镇通过整合地理区位、水陆交通枢要地位、棉布业产销中心、行政机构的强有力保障等多方位优势条件,成长为“凡县附郭者,宜以此为首”的“城西首镇”,形成与县邑城市社会本质上相似、水平上接近的高级聚落形态。这种依靠市镇—乡村间互动共生的内动力向城市形态演进的路径与模式,可称为原生型城市化。...

  • 粤海关与晚清宫廷的购金

    作者:滕德永 刊期:2019年第01期

    咸丰朝始,清宫既有的黄金来源因战争而中断。至同治朝,为了满足宫中用金需要,内务府令粤海关购金,解交宫中应用。由此,粤海关成为晚清宫廷黄金最为重要的来源。粤海关购金被广泛地用于宫中敬神、后妃分例等,更为重要的则是制作各项礼器,维系了各项典礼制度。因购金价格高昂,粤海关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是晚清被卷入世界经济的结果。

  •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上海工业企业的定息及其用途研究

    作者:刘岸冰 刊期:2019年第01期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之后,与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相适应,公私合营企业的盈余分配也经历了一个从“四马分肥”到定息制度重建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按照“四马分肥”原则对公私合营企业历年盈余分配的了结;二是定息制度的推行和定息的发放。这就从本质上宣告了中国近代以来私有产权制度下企业原有盈余分配制度的终结。私营...

  •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简介

    作者:李一苇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书是龙登高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78)“中国土地制度变革史”的核心成果,2018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土地产权制度是传统中国经济的根基,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核心,还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攻坚克难之所在。本书挖掘整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民间契约、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