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作者:赵德馨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被拆除;新兴之市不再修城,于是有市无城。...

  • 民众食粮水准、农业劳动效率与产业分工关系的量化辨析——近代长三角与工业化时期英格兰的比较

    作者:郭爱民 刊期:2011年第04期

    农业劳动效率是民众食粮水准和社会分工的基础。在近代(1840--1930年代)的长三角,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处于停滞状态;鉴于此,近代前后两个阶段,户均常年食粮水准没有变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几趋停滞。在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的英格兰,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户均...

  • 《经君健选集》出版

    刊期:2011年第04期

    经君健先生所著《经君健选集》2011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8.5万字,收录了作者自1961年至今的论文38篇,其中有几篇以往未曾发表,书后附有著作目录。全书第一部分为有关清代等级制度问题。作者从研究雇工人开始,进而对清代等级制度作了全面研究,提出清代是一个等级社会。这一部分除了有关清代等级制度的整体研究外,还有对...

  • 对1887-1909年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估计

    作者:陈昭; 刘巍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构建了近代中国市场的两个假设条件:商品经济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占一定地位;商品化程度变化缓慢,即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提升的节奏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求决定价格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本文估算了中国近代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效果良好,表明估算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 《方显廷文集》第1卷出版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方显廷文集》第1卷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9月出版。本卷收录方显廷所著《中国之棉纺织业》。这是一部对中国棉纺织业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的重要经济学著作。方显廷(H.D.Fong,1903~1985)是20世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28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

  • 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

    作者:赵留彦; 隋福民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

  • 1978-2008年中国隐性失业人口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柏培文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增加的趋势波动,第一个波峰在1982--19...

  • 历史GDP估算中的计价问题刍议

    作者:彭凯翔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价格核算是历史GDP估算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行核算方法讨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几种扭曲。首先,估算跨地区GDP时,用横向平均价格容易带来总值的高估。其次,估算一定时期的年均GDP,若用估计期的平均价格计价,其偏差方向与估计期的长短有关。再次,采用年均价而不考虑季节性,可能带来GDP结构估计的偏误。最后,本文讨论了传统经济中市价、...

  • 浅议近代中国GDP核算中调查资料的使用问题

    作者:关永强 刊期:2011年第04期

    民国时期的大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等经济史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调查资料数量众多,可以支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定量研究,然而也存在着诸如调查质量参差不齐和取样不够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地域和行业的复杂性,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整体性的估算,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注意对其进行甄别、修正和折算,本文从笔...

  • 再论敦煌农业雇工契中的雇佣关系

    作者:乜小红 刊期:2011年第04期

    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佣在此实际...

  • 明朝北直隶“达官军”的土地占有及其影响

    作者:周松 刊期:2011年第04期

    “归附”明朝的少数民族有许多被安置在北直隶的军卫中。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内地生活中,上层达官通过奏求、给赐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他们逐步适应了内地的经济生活模式,其经济身份也演变为汉式地主。明朝通过赐地、免征粮科等方式对达官们进行经济笼络。即使在明朝中后期土地清丈之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留迭官经济优待政策。广大达军则转...

  •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

    作者:史志宏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口数量达到近代人口增长趋于停滞前的峰值4亿数千万。当时的中国传统农业,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之前代,亦都有很大的增加或提高,从而才养活了数倍于以前的巨量人口。本文专论19世纪上半期的耕地面积,指出清官书记载的田亩数字不能如实反映这一时期的耕垦规模;对其时的真实耕地面积,则以国家统计...

  • 再论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于产权变革视角的考察

    作者:赵学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从产权变革的视角,分析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者提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运用公私合营方式,利用私营银行的双层产权结构,以产权主体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掌握其经营权,实现“法人产权”层面的变革,再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私股股权,实施“原始产权”层面的变革,最终将私营银行业转变为国有银行,完成了私营银行产权...

  •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和平协商研究

    作者:常明明 刊期:2011年第04期

    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根据当地的民族特点和经济社会状况,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废除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封建领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这种温和的改革方式,避免了民族隔阂和宗教纠纷,团结了少数民族上层,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较好地保护了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维护了民族地区和...

  • “更田”“更地”辨析清代宁波契约文书研究之一

    作者:唐智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清代宁波契约文书中“更田”、“更地”等“更~”说法十分常见,弄清楚其含义,将有助于正确解读该批文契。本文主要依据文契中出现的“更~”与“众~”及“采~”异文现象,认为“更~”与“众~”或“采~”所指相同,即用以指称两家或几家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某一处田、地、山或屋等,因而“更田”与“更名田”无关,它指的是两家或几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