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部精品力作——读《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作者:贺耀敏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近些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研究课题还是从研究内容来看,都呈现出研究问题越来越深入具体、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规范、理论支撑越来越系统完整、优秀成果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新书会上的发言

    作者:萧国亮 刊期:2010年第04期

    我虽然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但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作为一个学生参加这个会,欣喜地看到新著的出版发行,表示由衷的祝贺!新著"磨剑"13年之久,我有幸先睹为快,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的发言只谈两点。第一,《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的学术意义;第二,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 经济史研究的鸿篇巨著——评《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的出版

    作者:李春生; 郑海燕 刊期:2010年第04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专家给了我们出版社这么一个机会来出版和发行《中国近代经济史》第3卷,并联合举办这个新书会。

  • 甘肃灵台、陕西长武所出北魏地券考释

    作者:鲁西奇 刊期:2010年第04期

    北魏太延二年(436)苟头赤鲁地券与太和元年(477)郭孟给地券,是今见较早的实用土地买卖契约。本文首先就二券之年代、所涉诸人之族属、土地价格等略作考释,然后就其所反映之若干问题略加讨论,以见当时泾水上中游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侧面。本文认为:5世纪前后关中及其周边地带的戎夏杂居,不仅表现为区域范围内的杂居,也表现为在同一聚落内...

  • 近世中国农地产权的多重权能

    作者:龙登高; 任志强; 赵亮 刊期:2010年第04期

    近世中国地权具有多层次的权益与功能,相互关联,彼此促进。最基本的是耕作权,在流动与交易中实现土地与劳动力的动态结合,租佃制就是其中一项以未来劳动收入或土地收益贴现的农地租赁制度。其次是土地增值权益,由于未来收益具备产权保障与激励,并可通过交易而变现,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土地的投资。再次,以土地为中介的多样化交易形式具有跨期调剂的...

  • 对清代土地关系新变化的认识

    作者:江太新 刊期:2010年第04期

    清代土地关系新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如何认识这一新变化,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重视经纬研究,即既要重视纵向研究,又要重视横向研究,不要割断历史;二是立新要实事求是,符合历史唯物观的发展规律;三是论证要有丰富的材料作基础,不要拔高个别事例。研究经济史既要有一叶见秋敏感性,又要防止一叶障目盲目性。

  • 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研究

    作者:胡英泽 刊期:2010年第04期

    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类型意义,由于河道变迁、土地形态转化、村庄迁徙、边界冲突、土地买卖等原因,村庄要应对滩地出没、地权转移、人的流动等不稳定因素,滩地制度的形成是生态环境、土地所有制、社会相互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鱼鳞册显示,沿河村庄形成严密的边界制度,田块位置及其地权性质利于维护地界。家户私有滩地地权...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芜湖湖田垦务的群体博弈

    作者:方前移 刊期:2010年第04期

    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迁,20世纪20年代以来,芜湖地区兴起了围湖造田的热潮,不仅引起垦务与水利激烈冲突,并且围绕着垦务事业,湖民、垦务公司、政府官员、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各行为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动机,执行不同的策略行为,进行着长期重复的群体博弈。

  • 建国初期乡村地权流转的社会经济效应考量——以长江中下游6省为例

    作者:张静 刊期:2010年第04期

    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土地买卖和租佃等地权交易形式仍然继续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当时农村地权流转主要发生在普通劳动群众之间,且多数属于调剂劳力、调剂生产的性质。当然,有极少数农民因买入、出租土地而上升为新富农,也有部分农民逐渐甚至是完全失去土地。但只要存在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否定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

  • 关于小麦在汉代推广的再探讨

    作者:彭卫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对小麦在汉代推广进行了讨论,并质疑了学界关于小麦在汉代得到推广原因的假设,指出:西汉中期以来在时间上呈现出小麦比重增大、菽比重降低、人口数量增加三条大致重合的曲线:它们存在着这样一种内在联系:小麦比重增大为更多人口的生存提供了可能;反过来看,较多的人口也促使了小麦种植的扩大。正是在二者之间的互动中,小麦在古代中国人的...

  • 后农业技术改进初探

    作者:常明明 刊期:2010年第04期

    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推广农作物良种、改进耕作技术、改进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推广和使用新式农具等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进活动,农业技术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及缓和工农业发展矛盾都有积极的作用,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 统购统销制度下农民家庭棉纺织成本收益探析

    作者:徐建青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期间,农民家庭棉纺织是弥补棉布计划供应不足的一条途径。由于国家计划供应量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存在着一个广大的非法土布市场,手工纺织业收益丰厚,这种利益决定着农民的选择取向。国家为加速工业化而实行的垄断购销办法和定价机制,反而造成了一个悖论性结果,逼迫着农村手工棉纺织业从近代以来的市场化趋...

  • 对1936年棉纺、缫丝与面粉工业产量的重新评估

    作者:林刚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对已有的1936年中国棉纺、缫丝和面粉工业产量数据提出质疑并重新进行了估算,供学界参考、批评。

  • 自然灾害、生产收成与清代台湾米价的变动(1738——1850)

    作者:谢关娥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考察自然灾害(含气候变迁)和粮食生产收成两种因素,对1738—1850年台湾粮价变动的影响。笔者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中两个台湾站点的旱涝等级数据,以及清代档案中的收成分数,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在气候变迁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方面,近人研究认为冷期重大自然灾害偏高而暖期较少,清代台湾的情形亦然。1750年代前及1830年代起...

  • 清代前期汉口金融业的发展

    作者:石莹 刊期:2010年第04期

    清代前期汉口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埠际贸易十分发达。因应于这一地位,汉口的典当、银钱、票号等传统金融业非常活跃,是我国传统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伴随商业繁荣发展,汉口的金融服务业务不断扩展,从典当业之动产抵押借贷,到钱庄、票号的信用借贷;从单纯的银钱兑换,到存放款、发行钱票、庄票;从本地汇划,到异地汇兑等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