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改革开放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作者:石康 刊期:2008年第04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三步走"战略,实事求是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

  • 转型之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1992—2001)

    作者:董志凯 刊期:2008年第04期

    1992年,我国明确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1993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随之宏观体制五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微观层面三大改革继续深化。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

  • 中国城乡经济的分割与一体化改革

    作者:郑有贵 刊期:2008年第04期

    本文对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相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结构转换理论、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理论模式和政策主张进行述评,从产业体系、要素配置、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经济的分割和一体化改革进程进行了考察,并从农民的非农化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绩效。

  • 改革开放以来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路向选择与分析

    作者:高伯文 刊期:2008年第04期

    老工业基地改造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工业化道路创新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路向经过三次演化,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通盘筹划。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眼于全国经济战略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工业化道路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造和振兴,努力走中国特色老工业...

  •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1979—2006年

    作者:宋士云 刊期:2008年第04期

    1979年至2006年,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先后历经起步、探索和深化三个阶段,已逐步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组织体系和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的监管体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变迁是一种主要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一种先易后难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一种以增量改革...

  • 从开放走向市场——沿海开放地区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案例研究

    作者:李文溥; 焦建华 刊期:2008年第04期

    本文以福建为例,研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与市场取向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场化的作用。论文首先回顾福建1978—2008年的改革历程,然后总结改革开放使福建发生的跨越式变化,继而探讨福建市场化进程及其成因,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最后从理论上总结开放对于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也即改革的重要作用,认为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根本...

  • 中国史前晚期手工业的主要特点

    作者:裴安平 刊期:2008年第04期

    本文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按不同的服务对象、生产目的、生产方式,将史前晚期手工业的主体部分分成特殊与普通两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特点进行了探讨。初步揭示了中国史前晚期个体手工业发展所受双重制约,以及手工业与农业分工并未成为中国史前晚期社会转型主要动力的原因。

  • 论宋政府对遗孤财产的检校与放贷

    作者:王菱菱; 王文书 刊期:2008年第04期

    官府检校遗孤财产的做法,古已有之。两宋时期,各地官府检校遗孤财产的记载大量出现。宋仁宗时期在开封府专门设立了保管与发放遗孤财产的检校库。宋神宗熙宁四年,检校库由单纯保管与发放遗孤财产的职能衍生出了遗孤资产放贷职能。先是规定1000缗以下的遗孤资产,允许民众入抵当请借,岁输息二分,将利息收入作为贴补养育遗孤之资。后经元丰、元符、...

  • 历史视阈下的经济与文化——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探析

    作者:张金花; 王茂华 刊期:2008年第04期

    本文以节日市场为视角,通过对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成因、形态、特征等的考察,解析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及其丰富与多变。认为宋代节日市场是集商品、服务、娱乐于一体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市场,是经济植根文化以及对文化再现的历史载体。

  • 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自闽南的例证

    作者:刘永华; 郑榕 刊期:2008年第04期

    粮户归宗是清初在中国东南地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对清代福建、广东等省的赋役制度和社会结构曾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仔细解读近年在闽南发现的族谱、碑刻、笔记与地方志资料,侧重考证了这一改革在闽西南地区推行的背景、缘起、过程与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一改革的了解。

  • 抗战前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与萎缩

    作者:徐建生 刊期:2008年第04期

    抗战前10年间,中国机械工业在前期发展基础上,经历了一个短暂发展和急剧萎缩的过程。1936年各地渐有不同程度的复苏。抗战前有机械工厂超过800家,可分为五类;其分布延续了集中在上海和沿江沿海地区的不平衡格局;机械产品种类有所增多,对本国轻纺工业有支持作用,但仍处于落后的仿制阶段。机械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和产品低劣产量不足的弱点依然...

  • 试论抗战前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原因——以建设委员会商业化运营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谭备战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抗战前夕,建设委员会将自己所经营的4家大型国有企业迅速转为私有化,此举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巨大震动。该事件的原因颇为复杂,不但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也与建设委员会的发展前景、建设银公司的出现背景与张静江的私有化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一事件,有助于理解在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整合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而采取的非常措...

  • 需求不足与近代中国水泥业的竞争与联营:1923—1935年

    作者:陶莉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1923—1935年这段需求不足的时期内,中国水泥业走的是一条竞争与联营交错进行的道路,期间还尝试过与日本水泥厂商进行联营。对照需求不足程度的变化和水泥业竞争与联营决策的选择,可看到需求不足将推动联营形成,但随着需求不足程度的加深,联营将走向崩溃。

  • 交通银行的贷款机制和投资方式(1927—1937)

    作者:徐锋华 刊期:2008年第04期

    交通银行是民国时期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了相当显著的作用,国民政府将其定位为发展全国实业的银行,交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愈趋专业化,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业贷款运行机制,以及创新了一套因事制宜、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即直接投资参办、认购股票、没收抵押及债权转股权,为当时其它银行所无。交行的这种贷款机制和投资方...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探析

    作者:任新平 刊期:2008年第04期

    粮食物流虽然是现代专业术语,但粮食物流活动早已有之。本文选择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考察了在世界市场体系框架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状况,对粮食的流向、流量和物流成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认为粮食物流成本过高是国产米谷与洋米麦竞争失败的诱因,并且还导致粮食产区相对过剩而引发'谷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