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杂志简介:《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82/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博士论文简介、财政史研究、专题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005
国内刊号:11-1082/F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89
总发文量:1069
总被引量:865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6573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7406
平均引文率:28.8889
  • 清代北京的山西商人——根据136宗个人样本所作的分析

    作者:郭松义 刊期:2008年第01期

    文章以136宗个人样本为依据,对清代晋商在北京的经营活动作出分析。内容包括:从商者的原属州县、经营范围、经营行为、成功和失败者的例子,以及官府对经营者的干预。样本中所指从商者,既有老板、掌柜、管账,也有店伙、帮工和学徒,涉及的商号,多数是资本不大、用人不多的中小铺户。这对人们谈商业、商人,动辄便是名贾名号,忽视对众多中小铺户的探...

  • 中国商民运动的历史命运

    作者:乔兆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商民运动是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参加国民革命的运动,在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商民运动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等一道构成了大革命时期民众运动的洪流。商民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与旧有商会产生矛盾,随着1929年沪总商会风潮的发生,商民协会与商会的冲突激化,招致改组和整顿。风潮的最终结果是商会被改组,商民协会被取缔。本文...

  • 关于明清法典中“雇工人”律例的一些问题(下)——答罗仑先生等

    作者:经君健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二高桥芳郎先生从另一角度否定明清时期历次“雇工人”条例反映雇佣劳动者的法律身份解放过程。他的《明末清初奴婢、雇工人等级的重修和特点》一文,认为明清两代对雇工人条例的修改,只是对“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私人支配隶属关系下的私人隶属民的法律身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序、细分、规定的过程”;②雇工人条例的历次修改只是“法律技术领域内...

  •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与繁盛

    作者:王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市场网络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南北城市间的经济运动也显现出了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影响的。

  • 贸易依存度与间接腹地:近代上海与华北腹地市场

    作者:庄维民 刊期:2008年第01期

    通常,学术界关于近代口岸与腹地关系的研究,沿循的是一种口岸与直接腹地的认识路径,而没有将二者间的层级关系纳入视野。但是,鉴于区域经济上的差异,近代上海与华北腹地的关系显然难以简单地沿用以往直接腹地的概念来认识。为此,本文尝试引入贸易依存度和间接腹地的概念,以口岸与腹地间的层级复合关系作为分析框架,来考察上海口岸与华北腹地更为...

  • 近代宁波港腹地的变迁

    作者:王列辉 刊期:2008年第01期

    港口的发展需要腹地的支撑,近代宁波港的地位相对下降,港口的腹地有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本文根据海关报告和不同时期的经济调查,把近代浙江港口的腹地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在这个框架范围内厘清了宁波港腹地的变迁过程,为探究宁波港地位相对下降提供了一个视角。

  • 近代镇江贸易地位变迁原因再分析

    作者:李宁 刊期:2008年第01期

    自开埠以来,镇江凭借独有的区位优势促进其贸易圈内经济的发展,贸易地位极为重要。但自1906年后,镇江的年贸易值不断下落,贸易地位也随之变迁。以往对此问题的分析,多将原因归于铁路,通过对海关资料的阅读与分析,笔者认为镇江贸易地位走向负面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贸易商品结构之单一、重复,与周边埠口发生之贸易关系中的辐射效应远弱于回流效应...

  • 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

    作者:谭刚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西延至陕西境内后,改变了陕西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人员的往来和物资的集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铁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潼关、同官、绛帐、蔡家坡、耀县等城镇的发展,表现在这些城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工商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陇海铁路的通车导致传统商路改变,使三原、泾阳、虢...

  • 从唐宋农村投资消费结构新特点看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武建国; 张锦鹏 刊期:2008年第01期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

  • 北宋政府减灾管理投入分析

    作者:石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北宋时期灾害频仍,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探讨宋代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侧重对宋代政府减灾措施及其绩效等问题的定性研究,以及从救济人、社会保障等角度,廓清了宋代灾害管理的基本情况。由于史料阙如,定量研究方面尚属空白。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北宋政府灾害管理投入的角度入手,对相关史料进...

  • 南宋县级税赋征收体制检讨

    作者:吴业国; 王棣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南宋县级官府经济职能突出。税赋的征收存在两种体制:即以揽户为媒介的民间税赋征收体制和由民户、乡都役人、县级令佐公吏等构成的官方税赋征收体制。后者涉及一套完备的税务制度和职事制度,其中,乡都役人的生存状态,为我们深入了解南宋税赋征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而且,在这两种体制中存在着人事交叉现象。本文在制度层面上,对...

  • 解放初期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重构——以湖南省醴陵县互助运动为个案

    作者:陈益元 刊期:2008年第01期

    醴陵县互助运动经历了一个从兴起、高潮到衰歇的过程,在此进程中,党的政策、党政力量是互助运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醴陵的个案显示,国家权力的介入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研究——以鄂、湘、赣3省为中心

    作者:常明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调查资料为中心,系统探讨了鄂、湘、赣3省农家的收支对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与解放前相比,尽管农户的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受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及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制约,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依然很低,农户的盈余也是不稳定的。

  • “五反”运动后国家对劳资关系调整的经济史分析

    作者:李方祥 刊期:2008年第01期

    调整劳资关系不仅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突出问题。"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国家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在新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五反"运动后劳资关...

  •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1957—1978)——基于投入产出效益比较的分析

    作者:瞿商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运用经济统计的方法,通过加入劳动力投入的总价值,重新估算了1957—197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工农业分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同时,运用增长指数模型,计算了计划体制时期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目的是与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计划体制下,国民经济及工农业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