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Jingju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京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梨园英才、梨园春秋、菊园杂谈、学术交流、品戏赏鉴、菊坛聚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际刊号:1004-3837
国内刊号:11-2869/J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491
总被引量:505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高级研修班结业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第二期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高级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旅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以期培育具有较高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戏曲人才,解决当前戏曲艺术创作人才匮乏的问题。在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研修班的基础上,第二期高级...

  • 深切缅怀张春孝老师

    作者:宋官林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今天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缅怀张春孝老师,这是我于2014年离开国家京剧院以后第一次回到国家京剧院来发言,足以表达我对春孝先生无限的崇敬和缅怀。

  • 缅怀京剧小生艺术家张春孝先生

    作者:康秉钧 刊期:2018年第06期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舂孝先生故去了,这是京剧小生艺术的重大损失。在艺术上,张春孝先生是一位以茹富兰、叶盛兰两位先生为典范的杰出艺术家,他表演的人物美而帅。几十年来,他和我同样尊敬的刘秀荣大姐一起,合作演出了《白蛇传》《战洪州》等剧目,成为京剧舞台上的范本。

  • 张春孝的闪光点

    作者:常立胜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从1958年进戏校起就看张春孝、刘秀荣二位老师的演出,至今记忆尤深。1990年前后,我所就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保存资料,曾给二位老师录了十几出代表剧目,可以说他们的每出戏都十分精彩,令人回味无穷。好的演员在台上都有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演员的风格。

  • 巨人托起一抹清新 后学琢磨流传经典——浅谈京剧《白蛇传》

    作者:马帅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京剧《白蛇传》充分表现了京剧“一棵菜”的精神,舞台上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十分精彩,不仅主演表现出色,连水族的表演都令人震撼。李紫贵导演为“水漫金山”一折设计了水族的群舞——当白素贞被神将追杀时,众水族赶来营救,个个挥舞水旗,上下翻滚,创造出波翻浪涌的意境。扮演放走许仙的小沙弥的刘长生,当时只有十一岁,但他表演活泼可爱。

  • 怀念恩师张春孝先生

    作者:张威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孝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三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时常思念起先生的音容笑貌,不禁无限伤感,思绪万千。生命是如此脆弱,世事无常,令人唏嘘。唯一能聊以欣慰的是我们拥有的记忆,它就像时光隧道一样,带我们回到从前,回到曾经的岁月,重温和再现我与先生相处的那些珍贵的情景,它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鲜活……

  • 怀念我的师父

    作者:包飞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今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以下文字,和大家一起缅怀我的师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春孝先生。我有幸于1999年拜在恩师张春孝先生的门下,从此我的每一步艺术成长都和师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师父不仅在艺术上对我倾囊相授,更在生活中不断的关心我。

  • 八十抒怀-我的小传

    作者:张春孝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出生于1935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九日)秋季天,生在北京,祖籍河北三河县,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母亲满族人,父讳张焕,兄德林、姐德云,我名德山,靠父兄在东四牌楼卖烧饼挣点钱,五口之家居住,生活在弓箭大院。慈母爱我,疼我,精心抚养照看,我得以幸福欢乐度过童年。五岁时母亲撒手人寰,家中塌了半边天。姐姐挑起照看我的千斤重担,寸...

  • 柔如尺蠖 刚似鹰隼—忆与宋德珠先生相处的岁月

    作者:窦国启; 窦璐 刊期:2018年第06期

    承蒙宋丹菊老师盛邀,我荣幸地参加了2018年1月4日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举行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京剧宋派表演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和“纪念宋德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 追忆我的父亲李大春

    作者:李洁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坡上的金城——甘肃兰州,家住双城门柏道路的一个四合院中。每天清晨,随着大公鸡清脆的啼声,父亲便起身练功、吊嗓子。打记事起,我就懵懵懂懂地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梨园世家。祖父李顺山习京剧武行,擅长靠,后课徒。父亲李承义白幼跟随我的祖父习武,后在天津坐科学艺,出科后在全国各地搭班演戏。

  • 赵派传人张雏燕

    作者:李明德 刊期:2018年第06期

    提起赵派艺术的传人张雏燕,京、津两地的老观众并不陌生。雏燕出生在京剧世家,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先生的独生女。当张雏燕第一次听到母亲登台清唱“歌唱”,感到母亲的歌声是那么优美,她很激动,下决心要将赵派艺术学到手。

  • 一场难忘的反串戏

    作者:刘连伦; 王军 刊期:2018年第06期

    1963年金秋十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成立五周年的喜庆日子,中央和一些省市的相关部门派出了慰问团前来祝贺,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政治部话剧团。总政话剧团拥有很多在话剧、电影界享有盛誉的演员,这次他们带来了自己创作的《首战平型关》。

  • 莫将清兴等闲看

    作者:戴绪信 刊期:2018年第06期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学纵观古今,融会中外,为人崇尚气节,坚守道义。陈先生生于宦学世家,诗书门第。他毕生酷爱国粹京剧,早年曾在上海陪李瑞清观谭鑫培之《连营寨》。1915年在北京任全国经界局蔡锷局长秘书时,又陪樊增祥观看了谭鑫培演出的《空域计》。

  • 票界翘楚杨慕兰的戏剧人生

    作者:杨秀玲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京剧发展史上,民国是个繁盛期,不仅涌现出“三大贤”“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优秀职业演员,票届也有众多的贤能之士,他们或为前清皇族贵胃,或为官宦之后、社会贤达。如人称“涛七爷”的爱新觉罗·载涛、人称“侗五爷”的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风流名士袁寒云、大收藏家张伯驹等。

  • 我的父亲张翼鹏(九)

    作者:张善麟 刊期:2018年第06期

    京剧《四平山》取材于《说唐演义》,是一出可看性非常强的勾脸武生、花脸两行靠把戏。南北武生名家都曾演过这出戏,且风格迥然不同,北方以尚和玉先生为代表的尚派《四平山》讲究工架、气势;南方以张翼鹏为代表的《四平山》则侧重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