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Jingju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京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梨园英才、梨园春秋、菊园杂谈、学术交流、品戏赏鉴、菊坛聚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际刊号:1004-3837
国内刊号:11-2869/J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491
总被引量:505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诞辰八十五周年活动在天津举行

    刊期:2005年第11期

    由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张君秋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诞辰八十五周年活动”10月14日至20日在天津举办。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李瑞环同志作序并题写书名的大型画册《京剧大师张君秋》的首发式一长派代表剧目汇演,张派新人展示和新秀选拔演出,中外张派票友联欢演出和“张派艺术大型研讨会”,并为...

  • 应重视京剧史料的开掘整理工作——有感于《荀慧生老唱片全集》的出版

    作者:王选 刊期:2005年第11期

    《苟慧生老唱片全集》的出版发行,是做了一件好事。对研究、继承、发展“苟派”艺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是苟慧生先生105周年的诞辰,去年是梅兰芳先生110周年的诞辰,上海出了《梅兰芳老唱片全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纪念荀慧生诞辰105周年 苟慧生老唱片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王选同志发表重要电视讲话

    刊期:2005年第11期

    农历的八月中秋,北京城里秋风送爽,花繁叶茂。为纪念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诞辰105周年,“《荀慧生老唱片全集》出版研讨会”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排演场会议大厅隆重举行。这次纪念、发行、研讨活动,由荀慧生大师的亲传弟子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研究“荀派”艺术的专家王家熙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京昆振兴协会、北京戏曲教育...

  • 关注焦点说大赛

    刊期:2005年第11期

    “京剧沙龙”特约主持和宝堂:大家好!目前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就是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我们的“沙龙”也请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来聊聊,好不好?每次我们都是老人发言优先,我看年纪最长的就是第三军医大学的李梦东教授了。他目前是博士生导师的导师了,在传染病学方面造诣很高,由于酷爱京剧,不但喜欢唱,...

  • 梅派艺术浅析

    作者:孙元木 刊期:2005年第11期

    梅兰芳先生曾不止一次说过:“演戏除了演得像以外,还要演得美。“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若放弃了美,艺术亦就不成为艺术,她成了单纯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或服务于某种目的的东西。梅先生在一生舞台实践中,创造了富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梅派“艺术.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在理论方面他主张感情和技巧...

  • 论戏曲舞台摄影的预见性

    作者:金梅 刊期:2005年第11期

    “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这是瓦·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的一句话。戏曲舞台摄影这一艺术表现与再现形式同样如此,每幅摄影作品都伴随着戏曲舞台空间、时间与人物的变化而无法重复。

  • 浅谈《赤桑镇》包拯的唱腔与“裘派”的艺术特色

    作者:钳韵宏 刊期:2005年第11期

    裘盛戎老师在他多年辛勤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京剧花脸流派——“裘派”艺术。裘老师创作演出《赤桑镇》一剧的过程,正是“裘派”艺术已经渐臻完美纯熟的时候,所以,在唱腔安排、设计方面,就更富有“裘派”艺术的特色.因此《赤桑镇》就成了“裘派”艺术杰作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剧目了。

  • 追思裘盛戎先生二三事

    作者:康秉钧 刊期:2005年第11期

    2005年《中国京剧》第八期刊登了裘兰师妹所写《缅怀父亲裘盛戎先生》一文。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追思之情油然而生,脑中浮现出裘先生患病期间的几件往事。

  • 封底人物介绍

    刊期:2005年第11期

  • 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

    作者:金梅 刊期:2005年第11期

    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经过三年的学习,于10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以《谢瑶环》一剧拉开毕业公演的序幕。

  • 传播两岸京胡音乐文化使者——宋士芳

    作者:李明正 刊期:2005年第11期

    享誉海峡两岸的宋士芳先生自1997年偕夫人赵惠兰(月琴师)赴台,应聘于台北国立国光剧团,并在台湾电台、大专院校、专业京剧剧团、民间”票社”等,进行京胡及月琴讲座、演出伴奏,说戏,吊嗓,教唱备行当备艺术流派的唱腔,至今已连续8年的时间。并且还将长年赴台传播京剧与京胡音乐文化,开创了两岸京剧文化交流史上的”京胡艺术之最”,在...

  • 读序有感——贺《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出版

    作者:简朴; 任葆琦 刊期:2005年第11期

    同志在延安时,曾称赞一出新编历史故事京剧《逼上梁山》为:“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这句有历史意义的评语,我们取来作了一套书的书名。这套书分为两部:上部是《延安平剧研究院纪念文集》下部是《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剧本集》。从战争年代到取得全国政权,延安及后来战火中的京剧活动概况,大致可窥全貌。全书共有一百二十余万字.由中国...

  • 京剧教育进校 师生同育新苗

    作者:伍言 刊期:2005年第11期

    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会议期间,北京市中关村一小天秀分校迎来了中外嘉宾,向来自亚洲各国的教育专家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京剧课本课程。

  • 京胡的发展与制作(六)

    作者:刘正辉 刊期:2005年第11期

    现代的京胡乐器已经不是原有乐器的简单概念了,而是乐器与艺术美相结合的产物,它取材自然。种类众多,天然花纹,形态各异,能给人带来遐想。上品的京胡,既可观赏又有收藏价值。它既是可演奏的乐器,又可当成艺术品悬挂家中。从在北京戏曲博物馆举办的首届京胡展就可以了解到当今京胡发展的走向。京胡的发展。从软弓京胡到硬弓京胡。从小尺寸...

  • 请看余叔岩的宋江

    作者:崔伟 刊期:2005年第11期

    从道理上说,京剧表演中束缚与宽松是相伴存在的。关键是看你怎么认识、如何驾驭,说到底是看你功力的高低。戏班通俗地将这种本领叫做:火候!真是太恰当、形象,而且高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