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Jingju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京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梨园英才、梨园春秋、菊园杂谈、学术交流、品戏赏鉴、菊坛聚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际刊号:1004-3837
国内刊号:11-2869/J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491
总被引量:505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学

    作者:金梅 刊期:2005年第04期

    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学典礼3月18日在中国戏曲学院礼堂举行。

  • 忆梅兰芳先生:绝艺长传德为先

    作者:马少波 刊期:2005年第04期

    1956年,中、日关系由于近60年侵略与反侵略的交恶,加以当时的日本统治当局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广大日本人民因为不了解中国而存在隔阂和疑虑。总理以和平睦邻为重,按照他创建的人民外交的政策,组成了以梅兰芳为团长,欧阳予倩为副团长兼总导演,我为副团长兼秘书长,刘佳、孙平化为副团长,

  • 值得关注的“温州现象”

    作者:么波 刊期:2005年第04期

    2004年9、10月份.笔者以琴师的身份参加了浙江省温州市五星京剧团的营业性巡回演出。所到之处观众欢迎的热烈场景与当前国内其他省市京剧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个中缘由发人深省。

  • 声腔体格的两类型说

    作者:张安平 刊期:2005年第04期

    “字正腔圆”,本是中国戏曲唱腔的规范。完全的意义还在于,一是既字正又腔圆,二是字正才能腔圆,三是腔圆以显字正。其中的主要之义,则是所谓的“以字行腔”,而其中的次要之义.那却该是“以字就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变通。任何事理,既有原则,也应有策略:任何道理.不是绝对,而是相对。所以,提出“以字就腔”,权当为“以字行腔”...

  • “变须”何须进大帐

    作者:朱云鹏; 项山卫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京剧《文昭关》一折中,伍子胥隐藏在东皋公的后花园“叹五更”变须发。现在的演出中,舞台上是摆了个大帐,搁上张桌子,大帐边上还挂着把宝剑。从场景来看,故事是发生在东皋公后花园一间很讲究的房子里。实际上这与剧情不符。按杨宝森先生1953年前的演法,都是仅在台上放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杨先生唱“一轮明月”时就坐在虎头椅上唱。为什么...

  • 京胡演奏“二十法“简述

    作者:赵景浩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京胡伴奏京剧百余年,由于长期处在伴奏从居地位,缺乏演奏技法研究和规范,呈现出演奏只追求个人感性的混乱状态。也许因我是学理工出身,追求理念是我的天性,因此,在积多学科知识、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京胡演奏“二十法”,力图促进京胡演奏的科学化、规范化地进展。

  • 宝剑锋从磨砺出——看常东演出《锤震金蝉子》和《驱车战将》

    作者:马铁汉 刊期:2005年第04期

    2004年.在金风送爽.菊花盛开的时节,沈阳京剧院在京上演了《锤震金蝉子》和《驱车战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青年演员常东在剧中充分展示出文武兼备.唱做俱佳及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 轶闻二则

    作者:钱今凡 刊期:2005年第04期

    谭富英的“玉帝雕”扇,袁世海水袖帝响。

  •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为振兴京剧多办实事

    作者:简朴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以下简称京剧基金会)是在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下,由国家财政部拨款于1992年11月正式成立的.至今已近13年。在王光英会长领导下.和各方面的支持下.京剧基金会为振兴京剧事业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集中表现在基金有所增长.和为振兴京剧办了一些实事。

  • 我心目中的四大名净

    作者:成玉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二百来年的中国京剧史,也流行“排行榜”。

  • 程派艺术之“宝典”——读《程派完全手册》感言

    作者:杨景贤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纪念程砚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国京剧杂志社出版了《程派完全手册》.当我接到《手册》后.第一感觉是物有所值。待细细翻阅之后.又感到物超所值。《手册》不仅印刷装潢精美.而且资料丰富翔实。尤其是刊登了大量鲜为人见的程先生的艺术和生活照。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程砚秋先生的艺术生涯.而且展示了先生迷人的风采.使人观之十分亲切。这...

  • 专业与业余携手振兴京剧的启迪

    作者:施之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京剧票友的演出.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表演水平的局限,配戏对手的不理想,以及舞台的简陋等条件限制.使演出的质量和剧场的效果,有所削弱,使票友演出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也使票友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受到制约。

  • “龙抬头”演绎精编版《龙凤呈祥》

    刊期:2005年第04期

    3月11日适逢我国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寓意春天的到来。北京龙顺成中式家具厂和北京盛世和文化艺术中心自即日起共同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龙顺成京味文化节。一楼书画家挥毫泼墨,二楼锣鼓喧闹,丝竹悠扬,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氛。王砚生、许俊德等八位身着中式长袍的演奏员吹响了京剧曲牌《将军令》、《醉太平》。待吹热舞台后,...

  • 《花木兰》知多少

    作者:王永运 刊期:2005年第04期

    2004年6月1日.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离开我们而去了。常香玉是豫剧的奠基者、开拓者、实践者.她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艺术.为我国民族戏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不懈的努力。她生前以《花木兰》一剧著称于世.成为豫剧一部精湛的名品。

  • 呼唤健康的剧评

    作者:彭晓辉 刊期:2005年第04期

    打开时下的报刊(包括《中国京剧》),凡是涉及戏曲的,总是一片好声。评论人则是无伶不优,无票不名;谈及演出则是精彩绝伦,掌声雷动。而事实是否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曾看过一位女演员的专场演出。不幸的是,演出当天,该演员的嗓子出了毛病。但她用半条嗓子还是坚持把戏演完了。抛开嗓音的因素不谈,这位演员的水平并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