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正当防卫中的天理、国法、人情——聚焦“于欢案”“昆山反杀案”——于欢案办理回顾

    作者:李文杰 刊期:2018年第18期

    案件承载着司法,丈量着公平正义。为了更好地服务司法办案,发挥检察智库作用,通过对社会热点案件的研究,让有影响力的案件更有影响,9月12日,《中国检察官》杂志承办了国家检察官学院和中国犯罪学学会举办的“法·善”系列沙龙之影响力案件研讨第一期。

  • 昆山“反杀案”办理回顾

    作者:王海东 刊期:2018年第18期

    当事人于海明,男,1977年3月18日生,汉族,高中文化,原系昆山市昆城一品酒店业务经理,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2018年8月28日被昆山市公安局采取强制措施,9月1日撤案并解除强制措施。

  •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正当防卫

    作者:卢建平 刊期:2018年第18期

    1996年、1997年那段时间,我比较关注刑法修正,这两天也对照看了一下当时立法机关的几个稿本.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第20条第3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中的“正在进行行凶、”,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法当中的“最后条款”,即在法案表决的最后时刻增加进去的条款,而在此前的立法...

  • 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现状与困境

    作者:曲新久 刊期:2018年第18期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会议。生活是幸福的,正是在座的各位搞刑法研究的朋友,还有若干个没来的教授,使我感觉到人生还是有幸福的。我跟梁根林教授多次说过,如果不是汝等的存在,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真的没什么意义。

  • 正当防卫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车浩 刊期:2018年第18期

    首先,我想讲一下正当防卫的观念。我觉得对正当防卫的正确理解与适用归根结底是个观念的问题。所有的技术性解释,包括一些教义规则的设置,其实都是解释主体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的产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 不退让和城堡规则在正当防卫制度中的运用

    作者:阮齐林 刊期:2018年第18期

    案例是推动学术发展的火车头.其实也是推动立法、司法的火车头。在于欢防卫案、昆山防卫案发生之后,大家聚焦于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时候,国家检察官学院及时召集各位学者聚在一起,研讨于欢案、昆山防卫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防卫过当的认定:思维误区与方案选择

    作者:梁根林 刊期:2018年第18期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没有被真正激活,立法者的良苦用心没有被真正的体认。尽管《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已经做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立法意图与目的亦非常清晰.但是司法实践多年来一直没有完整而准确地予以理解与把握.由此导致正当防卫条款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僵尸条款。

  • 正当防卫裁判规则的构建

    作者:周光权 刊期:2018年第18期

    我先讲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个研讨会我觉得很重要,很有必要,因为看起像于欢案、昆山案处理的结局什么的老百姓都很满意.司法机关处理的也挺好,但正当防卫认定的长效机制实际上还没建立起来。

  • 正当防卫热案带给我们的几个问题思考

    作者:黄京平 刊期:2018年第18期

    听了几位老师的高见,就这两起案件,我想说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关于民意,因为我们不可能回避民意。无论是于欢案还是昆山反杀案,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现有的环境下,在新媒体、自媒体极度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将涉及案件的民意引申理解为一种司法参与。

  • 正当防卫理论与实践问题辩驳

    作者:冯军 刊期:2018年第18期

    一 非常感谢黄河院长、《中国检察官》杂志邀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讨论。其他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我本来的担心在今天这个自由包容的场合里就不顾忌了。我先说第一点,我们到底应该对正当防卫抱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 一、认定正当防卫而无罪的案例

    刊期:2018年第18期

    近些年来,随着司法判决研究的兴起,不仅开辟了法学研究的新视角,也发挥了对司法实践者的指导作用。为了深入挖掘司法经验,本期“判案解读”栏目,根据正当防卫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而无罪”“认定防卫要素但存在过当”“未认定防卫要素而有罪”三种案件类型,选取人民法院有代表性的判决,约请专家予以解读,以期对司法实践者更有启益。

  • 二、认定防卫要素但存在过当的案例

    刊期:2018年第18期

    1.李明故意伤害案(《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5期【第433号】)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明,男,1978年12月23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北京胜利饭店临时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于2002年10月15日被逮捕。

  • 三、未认定防卫要素而有罪的案例

    刊期:2018年第18期

    1.周文友故意杀人案(《刑事审判参考》总第46集【第363号】) [基本案情]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昌禄,男,1937年7月28日出生,汉族,农民。系被害人李博之父。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邹启会,女,1939年10月4日出生,汉族,农民。系被害人李博之母。

  • 判断防卫必要性的四项原则

    作者:周光权 刊期:2018年第18期

    防卫必要性,是指某种行为是最适宜防卫人排除不法侵害的行为,该行为在客观上有效,且期待其可以有效制止侵害,即在具体案件中可以得出结论认为防卫人“就该下手这么重”。

  • 正当防卫异化的根源与司法裁判的功能

    作者:劳东燕 刊期:2018年第18期

    由于我国司法实务对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作极为严苛的界定.这导致在实践层面几乎不存在多少成立正当防卫的空间。被告人若想辩护正当防卫并获得法院的认定,基本上是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