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司法认定

    作者:张建; 俞小海 刊期:2017年第20期

    对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中"金融机构范围"的确定应当把握住两点:一是"其他金融机构"设立的目的或者其所从事的行为,是否为金融活动或金融相关业务;二是充分考虑到本罪的规范属性。本罪的擅自设立行为,既包括未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经任何申报、审批手续而设立,也包括虽然已经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但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而设立金...

  • 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应持限缩解释立场

    作者:傅建平 刊期:2017年第20期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扩大使用否定了民间金融的合法存在,不利于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对于本罪应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非法"的标准在于是否存在保底条款。约定保底条款的委托理财,与银行定期存款具有同样的功能,即到期可要求还本付息。非法性特征的本质是未依法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对于非法的判断应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进行。"不特定...

  • 非法集资犯罪行为的界定

    作者:王宗光; 李洁 刊期:2017年第20期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中金融机构的认定,应当依据其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对其进行实质认定;对于擅自设立应从"擅自"和"设立"两方面把握,其核心在于组织机构未经批准而自行设立的行为。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概念,结合相关行政法规,作如下理解:"公众"强调社会不特定投资对象,具有社会性、不特定性和众多性;行政违法的"非法金融活动"指...

  • 诈骗第三人型职务侵占行为定性之分析

    作者:郭月芳; 刘勋 刊期:2017年第20期

    职务侵占罪保护的法益不仅包括单位的财产权,还有单位与员工之间因"公权力"的授予而产生的信赖关系,诈骗第三人型职务侵占行为区别于诈骗罪的显著特征在于,行为人取得财物时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对于职务侵占罪中"本单位财物"的认定更应透过表象予以实质化的解读,对行为人进行罚当其罪的处理。

  •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包括奸淫“幼女”

    作者:周铭川 刊期:2017年第20期

    对"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是否包括奸淫被拐卖的幼女,有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两种方法,应根据目的解释的需要,考虑刑法的规范目的,来决定采用哪一种解释方法。由于该项规定的规范目的在于保护被拐卖女性的性自决权利,因此应将该项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同理,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3项、第241条第2款中的"妇女",也应解释为包括幼...

  • 论盗窃罪的“利用意思”与“排除意思”

    作者:陈鑫 刊期:2017年第20期

    非法占有目的是盗窃罪不成文的主观要素,其与盗窃故意有所不同,能够辅助行为定性,故可自成一体。非法占有目的包含排除意思和利用意思,解释利用意思时应体现对财物价值的保护。利用意思仍要保留但无需刻意证明,在确认行为人具有排除意思的基础上推定即可。利用意思的本质是享受获取财物所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无论行为人对到手后的财物如何使用,...

  • 特定情境下无过当防卫的司法认定——兼评田仁信故意杀人案

    作者:韩笑 刊期:2017年第20期

    《刑法》第20条第3款是立法确认无过当防卫权适用的一般规范性准则,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司法认定往往超出传统的立法标准,特殊情境下对无过当防卫行为的裁判时常陷入两难:即使符合法律适用的经验逻辑也不被公众在情感上接受。在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下,严格遵循证据裁判规则与司法的理性逻辑,能动地从当事人角度判断防卫时的危险程度是贯彻正...

  • “雷锋式”的诈骗犯——民事超越权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界限

    作者:刘春园 刊期:2017年第20期

    本案所包容的四对民事法律主体,构成不可分割的民事法律关系之整体。根据终审判决,三对单位主体之行为均以民事法律关系定性处理,唯有特定自然人之行为被纳入刑事法律视野进行评价,且该行为在未满足犯罪构成之前提下被认定构成犯罪、处以较重刑罚。分析该案,对于司法实务领域中厘清民事违约行为与刑事犯罪行为、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界限,具有重...

  • P2P平台集资犯罪的司法治理——以浙江省29个涉案P2P网贷平台为例

    作者:李为民; 单家和 刊期:2017年第20期

    P2P网络借贷有益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但由于政府监管缺位,法律界限模糊,诱发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29个P2P网络平台集资犯罪为样本,分析该类案件的犯罪特征,阐述在办理该类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互联网金融治理要求,初步提出司法办案中打击P2P网络平台集资犯罪的措施,以期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 服刑人员漏罪案件异地办案期限的把握——以许某抢劫、盗窃案为例

    作者:孟辰飞 刊期:2017年第20期

    漏罪是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形。在现行刑事法律、法规未对服刑人员漏罪案件办案期限作出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办理服刑人员漏罪案件,需要进行异地羁押的,出于充分保障人权和维护服刑人员合法权利的需要,实务中应当将异地羁押期间赋予刑罚执行期间的性质,计算入服刑人员刑罚...

  • 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中收集的证人证言刑事证据资格——以冯某介绍、容留案为视角

    作者:李宁 刊期:2017年第20期

    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人证言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异形同质。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因路途遥远、死亡、失踪或者丧失作证能力,无法重新收集的情况下,其证言来源、收集程序合法,并有其他证据相印证,经审查符合刑事诉讼法要求的,应当赋予其刑事诉讼资格。

  • 刑事侦查中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之刑期折抵

    作者:王胜 刊期:2017年第20期

    近年来,在刑事侦查中公安机关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以不得已、慎重使用为原则。为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在刑期折抵上应当遵循"折抵关联性规则",并亟需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完善。

  • 死刑执行制度在具体案件中的情节与适用

    作者:李子枫 刊期:2017年第20期

    死刑案件在对被告人的刑罚执行制度上可分为四种,即死刑立即执行、缓期二年执行、缓期二年执行同时限制减刑及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在"少杀"、"慎杀"的审判趋势与"杀人偿命"的民众普遍价值观念看似相悖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锦州市一审判处死刑案件的调查研究,以个案中不同事实及情节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视角,简要分析审判实践中...

  • 强迫借贷行为如何认定

    作者:董恒; 施淮榆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一、基本案情2016年4月4日11时许,李某在王某的工厂门口编造借口让王某驾驶轿车载自己去某地,王某考虑是同村朋友关系答应让李某上车。在车上李某向王某提出借款15万元,遭到王某拒绝。后王某把车开回工厂,并让李某下车。李某继续缠着王某借钱,王某假装下车离开,李某也跟着下车,王某见李某下车后又马上返回驾驶室准备驾车离去,

  • 利用支付宝盗刷信用卡行为的定性

    作者:胡公枢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一、基本案情2017年2月11日,被害人余某某经一朋友介绍,得知犯罪嫌疑人游某某会办理网上贷款,三人在一家足浴店碰面,余某某将身份证、信用卡、信用卡密码和手机等交给游某某,让其帮忙办理网上贷款。游某某从下午办理至晚上,没有办成,余某某将全部东西拿回。次日晚,该三人再次到这家足浴店碰面,余某某又将证件等交给游某某办理网上贷款,游某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