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P2P网贷平台债权转让模式的刑事风险分析

    作者:王拓 刊期:2016年第24期

    以宜信为代表的P2P专业放款人债权转让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质疑,宜信模式的众多效仿者也常常因为风控措施缺位、债权虚假等因素最终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债权转让模式的实质是类资产证券化,在《证券法》没有修订的前提下,虽然这种模式难以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和非法经营罪,但是因其业务模式本身具有的风险,极易触犯“非法性、公...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作者:蒲凌波; 王萍 刊期:2016年第24期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当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产生,以经营性为重要特征,且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根据合同诈骗罪客观行为的逻辑顺序,运用司法推定的方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是包容竞合关系,应依照重罪优于轻罪的原则,择一重者适用法条。实务中还需注意从主...

  • 遗弃罪的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

    作者:赵靖 刊期:2016年第24期

    我国现行《刑法》第261条遗弃罪的规定与司法实务存在明显脱节的现实窘境。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必要对遗弃罪进行完善。将遗弃罪的作为义务来源由“扶养义务”修改为“扶助义务”;将遗弃罪所侵害的对象范围由原来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扩大修改为“没有自救能力的人”;将遗弃罪的犯罪主体修改为具有扶助义务并且具备扶助能力的人;遗...

  • 妨害公务罪中暴力袭警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于宾 刊期:2016年第24期

    妨害公务罪中暴力袭警条款的犯罪主观故意必须符合妨害公务罪普通规定的要求,即须以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为犯罪主观故意。妨害公务罪存在间接故意的主观心态。利用威胁方法和一般暴力形式阻碍人民警察执行公务的不属于暴力袭警,只有同时符合暴力和袭击概念的行为才能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暴力袭击的对象应为人民警察的人身,正在...

  •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判断

    作者:杨名 刊期:2016年第24期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应遵循刑法因果关系判断的一般规则。过失型渎职类职务犯罪因果关系应以间接性、次要性的因果关系为最低标准,正确履职行为具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即可。

  • 人身伤害案中伤情鉴定意见实证审查探究——以T市H区人民检察院为例

    作者:尹敬慧 刊期:2016年第24期

    公诉人在实务工作中对鉴定意见往往存在表面化审查误区,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公诉人对鉴定意见从鉴定主体、鉴定程序、特别是鉴定文书的审查,应从程序性审查转向实质性审查,从论证性审查转向对抗性审查,以契合证据裁判原则,接受庭审实质化质证。

  • 刑事辨认规则的完善

    作者:汪鹏云 刊期:2016年第24期

    辨认作为刑事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对查明案情,打击犯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科学地运用辨认结论将增大刑事诉讼活动的风险,错误的采信辨认结论成为产生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辨认笔录作为独立的诉讼证据,但这些有关规定对辨认的组织、执行以及质证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且规定之间相互矛盾,很难对整...

  • “庭审实质化”改革下的辩诉交易制度引入研究

    作者:刘溉 刊期:2016年第24期

    “以审判为中心”的提出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侦查中心主义”具有革命性意义,庭审的实质性作用凸显,但在不断上升的案件数量和紧张的司法资源的矛盾下,应科学限定“庭审实质化”的适用范围。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对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把有限的司法资源集中到真正需要“实质化”庭审的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 检察机关监督社区矫正的实践、问题和对策——以N市检察机关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为样本

    作者:黄凯东; 瞿明惟; 张傲冬; 商银涛; 袁国明; 金志锋; 张建兵; 瞿国光; 邱楠; 张涛 刊期:2016年第24期

    从2003年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已成为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我国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监督实践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存在工作队伍薄弱、拟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问题多、交付执行乱、矫正和教育管理虚化、收监执行标准模糊等问题。而检察监督也面临缺少操作规范、监...

  • 刑事抗诉中的审判监督职能发挥——高某强奸抗诉案办理回眸

    作者:李明; 王松松 刊期:2016年第24期

    高某强奸案,经检察机关两次抗诉,法院终审改判。该案体现了公诉部门审判监督职能的发挥,加深了人民对司法的确信和法治的仰赖,本文以该案为切入点,阐述在刑事抗诉中,通过准确把握抗点,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确保审判监督职能发挥的实效。

  • 司法执行权损害民事先履行抗辩权行为的定性

    作者:刘文钊; 杜国伟 刊期:2016年第24期

    一、基本案情2013年6月,甲公司因对外欠款300万元被申请强制执行,高某某(犯罪嫌疑人)系该案的执行法官。经申请,高某某查封了甲公司某片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

  • “占”包“骗”财案件的司法认定

    作者:吴婉璐 刊期:2016年第24期

    一、基本案情2009年6月15日中午,赵某在途中购买郭某的西瓜时,将小手提包遗忘于郭某卖瓜的农用车上。郭某发现后将小手提包藏于家中。赵某开车走后,想起自己的小手提包遗忘在郭某的车上,随即返回寻找。

  • 事出有因能否阻却敲诈勒索罪的成立

    作者:武宁 刊期:2016年第24期

    一、基本案情1993年李某将其祖传李氏祠堂清代漆雕屏风赠与某县博物馆。2004年至案发前,李某以其李氏祠堂清代漆雕屏风被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叶某和王某合伙倒卖为由,多次向检察机关控告叶某、王某,检察机关告知其待查清屏风去向后再立案侦查。

  • 已封存的犯罪记录应否作为定罪前科之探析

    作者:黄晓丽; 林国; 王丽君 刊期:2016年第24期

    一、基本案情王某,男,1996年出生,因犯盗窃罪于2014年8月26日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犯罪时系未成年人)。2014年11月19日8时许,王某伙同他人来到温州市某区窃取黄某某现金2000元。温州市某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6月2日以王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作者:张津; 韩哲 刊期:2016年第24期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何某,曾在某工厂当厨师,后被辞退,经法院调解与工厂达成劳动补偿金协议。2012年6月15日16时许,犯罪嫌疑人何某到单位领取劳动经济补偿金,在单位楼道与工厂经理郑某相遇。因财务室人多,郑某遂把何某带到自己办公室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