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修正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溯及力判断规则

    作者:黄京平 刊期:2016年第14期

    修正刑法规范与新定司法解释,实际适用时间同步且相关内容交叉竞合的情形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判断特定法律规范和司法解释条款的溯及力,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应当以充分有利被告为主旨细化溯及力判断规则。修正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溯及力判断规则包括: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是具体条款的溯及力;具体条...

  •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新困惑

    作者:赵立勋; 张爱艳 刊期:2016年第14期

    《刑法修正案(九)》和《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后,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遇到一些新问题。通过分析张桌某行贿案引发的分歧,进一步明确“处刑较轻”的“刑”既包括主刑也包括附加刑;“处刑较轻”应当以法定刑为比较对象;“处刑较轻”的认定存在六项比较规则;主张对《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

  • 行贿犯罪从旧兼从轻的“准据法”确定——兼论《贪贿解释》施行后量刑的二审抗诉问题

    作者:刘婵秀; 冯兴亮 刊期:2016年第14期

    由于《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条款是对行贿入刑起点罪状的解释,而该罪状对应的法定刑也正好为《刑法修正案(九)》所修正,因此两法相关条款为罪状与法定刑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也因此在行贿犯罪量刑上,只有《刑法修正案(九)》、前述解释组配与原刑法条文、原司法解释组配适用两种模式。就“从旧兼从轻...

  • 单纯收受行政管理对象财物的司法认定

    作者:赵煜 刊期:2016年第14期

    在单纯收受下级、行政管理对象的财物行为中.国家工作人员并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对方谋取利益,也不存在具体请托事项。司法解释规定此类行为一定条件下可构成受贿,但在具体执行中尚有不少疑难问题。事实上,将单纯收受下级、行政管理对象的财物认定为受贿,不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应考虑另行设定单纯受贿罪或收受礼金罪加以规制。

  • 贩卖罪的司法认定

    作者:杨晶晶 刊期:2016年第14期

    有偿转让为贩卖行为的形式特征。有证据证明不以牟利为目的的代购行为是贩卖行为的例外规定。对代购行为的定性,司法实务中应遵循行为是否属于贩卖、行为是否属于代购及行为人是否牟利三阶层的逻辑顺序进行判断。

  •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的法律适用

    作者:李永昌 刊期:2016年第14期

    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相对人的最长起诉期限问题,从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目的出发,起诉期限不能重叠使用,最长起诉期限也无中断的情形。

  • 论谅解赔偿在刑事和解中的主要问题及完善

    作者:姜宝成 刊期:2016年第14期

    刑事和解过程中的谅解赔偿主要存在赔偿金额差距悬殊、赔礼道歉等精神抚慰在谅解赔偿中不被重视、第三方在刑事和解过程中作用缺失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实施人民调解模式、增加公益服务、引入听证程序、设立刑事和解案件社会救助基金和最高赔偿限额制度等方式予以完善。

  • 贪污过程中产生的税费能否计入犯罪数额

    作者:彭林泉 刊期:2016年第14期

    从立法本意来理解,贪污罪的行为人只要使公共财物脱离了控制,即完成了对公共财物的非法占有。在贪污贿赂过程中产生的税费,不宜计入个人贪污数额,可以认定为对发案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予以追缴,并在量刑时酌情考虑。

  • 合同诈骗罪非典型挥霍行为探究

    作者:郑法才 刊期:2016年第14期

    挥霍的本质是“任意花钱”,非典型挥霍是在个人消费之外的“任意花钱”,同样具备这一本质属性。在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中,非典型挥霍行为是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之基础事实,能准确认定行为人“不还”的主观目的。能有效防止间接故意行为入罪。

  • 刑事程序公正问题思考——以检察机关提起的一起二审抗诉案件为视角

    作者:宋伟锋; 陈飞 刊期:2016年第14期

    程序公正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从检察机关一起提请二审抗诉案件为切入点,对法院合议庭未按照规定提请审委会的情况,对方争辩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以观点对抗的方式,阐明适用提交审委会案件范围、适用依据、司法解释的形式,肯定程序公正的意义。对案件提交审委会救济措施、制度设计作了初步探索。

  • 女性重型暴力犯罪的惩防工作机制探索——以T市某分院审查起诉案件为样本

    作者:刘家卿; 何林霞; 许丽丽 刊期:2016年第14期

    近年来,女性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其中故意杀人、放火、故意伤害(致死)、抢劫等女性重型暴力犯罪也并不少见。这类犯罪女性多为弱势群体,选择的犯罪对象多为关系密切的人,实施的犯罪手段异常凶残,造成的犯罪后果特别严重。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深层次犯罪原因较为复杂,笔者尝试从家庭暴力、婚恋矛盾、经济困难、精神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予以探...

  • 虚假调解检察监督实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庞涛 刊期:2016年第14期

    虚假调解是当前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重点领域。《民事诉讼法》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2015年11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虚假诉讼罪,在这样的立法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加大对虚假调解的监督力度,是新形势下需要破解的课题。本文从虚假调解的概念、特征入手,紧密结合笔者办理的北京市检...

  • “延误治疗致死”类非法行医案中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

    作者:吴超; 王周文; 黄可 刊期:2016年第14期

    一、基本案情 2008年7月8日16时许.被害人何某某回家后感觉胸闷,让妻子潘某某找医生看病。19时许,潘某某打电话给曾为何某某治病的陈某某(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让其为何某某诊治。陈某某到后.了解到何某某胸闷、不舒服。经号脉、测量体温.陈某某称何某某“有点发烧,心脏也不太好”,并让潘某某去买速效救心丸。

  • 共同寻衅滋事致人重伤如何定性

    作者:郭秀峰 刊期:2016年第14期

    一、基本案情 2015年2月14日中午.被告人李某准备再次到受害人漆某处讨债。因前几次要债时均与漆某发生争吵.担心自己会吃亏便电话邀集被告人丁某、杨某、彭某、郭某、刘某等5人一起帮忙前去壮声势并嘱咐他们尽量不要打人以免将事情闹大。

  • 贿赂与馈赠的区分和认定

    作者:王佳辰 刊期:2016年第14期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戎某某.原系舟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舟山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住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百合公寓酒店A幢二单元2504室。因本案于2014年6月2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11日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