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再论追诉时效应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兼论对《刑事审判参考》第945号案观点的反思

    作者:韩哲; 李玉洁 刊期:2016年第06期

    追诉时效之于社会的价值不在于其公正性,而在于其功利性,是以较小的公正代价换取更大的秩序价值和效率价值。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只有实体法才受新法不溯及既往的限制。我国追诉时效本身规定在《刑法》第4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中,其性质属于刑法实体性规范,因而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认为追诉时效适用从新原则的观点既不符合刑法立法沿革的精神,也违...

  • 追诉时效若干问题刍议

    作者:李毅 刊期:2016年第06期

    刑法的追诉时效问题主要涉及到追诉期限和时效延长,难点在于追诉时效的溯及力问题,在该领域需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比较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后选择处刑较轻的规定确定个案的追诉期限,并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及1997年《刑法》第12条的规定,解决时效延长的溯及力问题,从而获得追诉时效问题的解决路径。

  • 刑法追诉时效制度的法律适用

    作者:丁夏维 刊期:2016年第06期

    1997年《刑法》正式施行后,对于发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的,在1997年10月1日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是否应当被追诉总是难以把握,其实质是对刑法追诉时效的溯及力问题存在争议。对此,需要正确理解和适用1997年《刑法》第1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9月25日颁布的《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规...

  • 贿赂犯罪中疑难共犯问题研究

    作者:李毅磊 刊期:201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贿赂犯罪从"一手交钱,一手谋利"的方式向更加隐蔽的方式转变,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尤为突出的是,贿赂共犯中的同时犯、共犯的共犯、受贿共犯与其他犯罪如何区分等,开始成为困扰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难题。通过对贿赂犯罪中疑难共犯的研判分析,有助于准确惩治和打击贿赂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使之更加符合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

  • 浅析诈骗类犯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作者:尹巍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诈骗类犯罪中,"非法占有"是行为人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和结果,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应限定为直接故意,同时应结合案件证据情况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区分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最直观的标准是行为人是否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这也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

  • 赃物犯罪与上游“事前通谋”型共犯之处断探讨

    作者:王海铭 刊期:2016年第06期

    具有"事前通谋"情节的,以上游犯罪的共犯论处,该条文应属于刑法上的注意规定,是对共同犯罪理论的重申,对通谋情节的认定仍应以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为依据;事前所"通谋"之内容应限于上游犯罪构成要件之范畴,并注意与赃物犯罪构成要件内容本身所可预想的行为之间的界限;执拗教唆、重大帮助以及常业中介等行为可成为行为人与上游犯罪存在事前通...

  • 互联网众筹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作者:陶维俊; 张玉亭 刊期:2016年第06期

    刑法介入众筹时应当以众筹回归直接融资模式、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对于进行自融自保业务而演化为准金融机构的众筹平台应当以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打击,对于集资者则应以是否存在虚假陈述为前提认定其构成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罪,为众筹融资的创新发展及监管规则预留空间。

  • 异种自由刑数罪并罚执行方式之探究

    作者:徐隽颖 刊期:2016年第06期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第69条第2款的规定在适用中会引发争议和歧义。从我国司法实践和现行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应重新明确刑法条文的准确含义,细致量化折抵规则,在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关系中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在有期徒刑(或拘役)与管制的关系中采取并科原则。

  • 犯罪案件公诉审查策略

    作者:蒋奇; 周寅行 刊期:2016年第06期

    近年来,犯罪案件增长快、案情复杂、证据弱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公诉办案难度高,压力大。要高质、高效的办理犯罪案件,必须总结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审查策略。对此,我们结合实践,认为要关注对程序性材料、证据附件、案件来源的审查,充分运用客观性证据、亲历性方法、逻辑规则和经验法则,拓宽侦诉沟通、交流渠道、案件提前介入范围、技侦材料使用途径,...

  • 庭审实质化下的公诉语言运用——以法庭辩论环节为基点

    作者:郭艳春; 郑烁; 王冷; 张冲 刊期:2016年第06期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庭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化是其最核心的要求。法庭辩论环节,部分公诉人驾驭庭审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公诉语言运用不规范、表达能力不强等。鉴于此,以庭审辩论实践为基点,从公诉人的庭前准备、语言规范、技巧策略等多维度出发,建构提升公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立体化对策,以助于公诉人提升庭审能力,树立良好的庭...

  • 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完善

    作者:曹玉梁; 唐玲 刊期:2016年第06期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逮捕后将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产生较长时间的羁押。如果逮捕措施适用不当,则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造成严重侵害。因此逮捕措施的适用及其产生的羁押后果应当严格遵守相当性(比例性)和必要性原则,即是否采取逮捕措施以及应否继续予以羁押,要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

  • 律师诉讼权利救济制度的运行情况评鉴

    作者:张倩 刊期:2016年第06期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在法律层面上首次明确规定了律师诉讼权利的救济渠道,充分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也是加强我国公检法三机关相互制约关系的一大进步。对检察机关保障律师诉讼权利救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完善辩护权的保障机制,推动检察改...

  • 以“不准出声”胁迫取财的行为定性

    作者:张晓东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一、基本案情2014年11月9日深夜,常某窜至某市一住宅小区,通过攀爬阳台窗户潜入独居二楼单间住宅的老妪梁某卧室行窃。在翻动提包时,梁某被惊醒并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是谁"。常某见行迹败露,但被害人是一位老年女性,遂低声喝令其"不准出声",而后迅速拿起装有现金、手机等价值2千余元财物的提包逃离现场。二、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常某的...

  • 撤销拘役缓刑同有期徒刑并罚后执行有期徒刑之初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作者:陈贤木; 林国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一、基本案情陈某因犯盗窃罪于2005年5月21日被羁押,同年8月8日被法院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1年。陈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于2006年1月4日又犯盗窃罪,并于2007年4月11日被羁押,同年6月27日被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并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个月。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日期均予以折抵刑期,

  • 租赁合同中担保人非法处分租赁物的行为定性

    作者:陆聪侠; 朱超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一、基本案情徐某驾驶证被吊销,因需用车,于2015年5月14日同王某到朱某经营的汽车租赁公司,用王某的驾驶证和自己的身份证并以王某名义承租马自达6轿车一辆,徐某是租赁合同的担保人,也是该车实际使用人,其先后支付租金6500元。后徐某谎称自己是车主,因老婆在医院生小孩大出血有生命危险急需要用钱,不得已才卖车,于2015年5月26日利用伪造的朱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