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全国检察文献中心文献征集启示

    刊期:2015年第10期

    <正>国家检察官学院隶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检察系统的最高学府,是国家培养高级检察官的摇篮。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国家检察官学院于2011年启动了检察文献中心建设工作,目标是将学院图书馆建成全国检察文献中心。对此,检察长指出,文献中心建设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也足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重要工程。近年来,检察文献中...

  • 专题:同一犯罪事实中兼具行贿和受贿行为的性质认定

    刊期:2015年第10期

    <正>[经典案例]2011年11月,某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欲将一块130亩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用地合作项目进行招商,招商工作由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经营科负责。时任经营科科长的向某将此信息通过朋友告诉了开发商曾某,曾某随即找到向某了解有关情况。向某表示,合作项目由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提供土地,开发商负责商品房建设,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拥有一定比例...

  • 受贿罪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

    作者:杨新京 刊期:2015年第10期

    在检察机关查办的受贿罪共同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国家工作人员与其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之间,其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多实施了收钱、花钱、藏钱的行为。对于其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收钱,并与国家工作人员有共谋的,应当以受贿罪共同犯罪认定;对于其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仅仅享受、消费赃款赃物的,不能以受贿罪共同犯罪认定;对于其近亲属或特定关系...

  • 贿赂犯罪共犯与介绍贿赂罪辨析

    作者:黄连胜 刊期:2015年第10期

    介绍贿赂犯罪与行贿罪共犯、受贿罪共犯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导致司法实务中定性的困难,并引发此罪彼罪处罚的巨大差距,影响刑法的平衡性,需要对二者进行辩证分析;介绍贿赂中时常发生的"截贿"行为也为案件定性带来一定的分歧,对"截贿"在何种情形构成诈骗罪和侵占罪有必要加以明确。

  • 贿赂犯罪中第三人行为的性质认定

    作者:陈斌 刊期:2015年第10期

    在贿赂犯罪中,除受贿人、行贿人外,有一类主体在受贿人和行贿人中间起到桥梁作用,助推了贿赂犯罪的发生,其危害结果不容忽视。对该类主体定罪处罚,应从其主观故意、客观行为、立场等方面考察,准确区分其与受贿、行贿双方的行为关系,罚当其罪。

  • 犯罪行为定性中的民事身份因素浅析

    作者:杨祖刚; 周明军 刊期:2015年第10期

    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享有公司的股权及其他法定权利,公司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这种民事身份关系在特定的情形下,对股东犯罪行为的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股东的犯罪行为定性时要全面、理性的分析股东与公司的身份关系,使得定性准确。

  • “利用职务上便利”中“职务”范围的界定

    作者:郭玮 刊期:2015年第10期

    将"与本人职权有关的便利条件"纳入职务侵占罪中‘‘职务"的范围不仅是出于实质解释及凸显客体的需要,更是与贪污罪、受贿罪等职务犯罪保持一致的需要,且该解释不会导致"职务便利"与"工作便利"、"劳务便利"相混淆。

  • 容留他人吸毒罪司法疑难问题认定

    作者:李勇 刊期:2015年第10期

    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提供场所"既有主观内容,又有客观内容。主观上应具有间接以上故意,客观上提供的场所应具有足够控制力,在共犯认定上还需严格把握帮助行为对实行行为的帮助,否则,不应认定"提供场所"。

  • 承运人窃取运输财物行为的司法认定

    作者:黄尚 刊期:2015年第10期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实施犯罪时是否利用了其职务便利。窃取封缄物内财物的,应将封缄物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认定。承运人基于运输舍同负有保证运输财物安全、足额到达目的地的义务。

  • 干股型受贿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作者:赵煜 刊期:2015年第10期

    在受贿案件中,对收受干股是否实际转让,实践中判断标准不一。对"有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应如何把握,需进一步明确。对收受干股数额计算的问题,应当区分有资本依托的干股和无资本依托的干股,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收受干股数额的认定标准。

  • 骗取银行承兑汇票中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定

    作者:李高宁 刊期:2015年第10期

    根据《票据法》规定,向银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的,需要以真实的交易关系为前提。银行在开具承兑汇票之前为了确保存在真实交易关系,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交易合同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司法实践中,申请人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犯罪模式是提供虚假的交易合同以及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骗取银行承兑汇票而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主观上不以抵扣国...

  • 重复自白的证据能力判定

    作者:阮能文 刊期:2015年第10期

    重复自白的构成前提是被讯问对象受到了刑讯逼供等非法取供行为。对重复自白是否一概排除性适用,理论与实务界争议不断。基于刑事政策和国家控制犯罪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兼顾协调,理性的审慎考察并进行裁量排除是其正确立场。在决定重复自白是否具有可采性时,要结合前期非法取供的严重程度、诉讼阶段的变更、辩护人的介入、办案机关介入非法取证调...

  • 犯罪数额测算中言词证据的取舍与调试

    作者:陈珉桦 刊期:2015年第10期

    主流观点认为司法会计鉴定中测算依据应完全排除言词证据,但在实践中,当会计资料无法反映资金流向且缺乏书面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与实际财务习惯相异时,某些言词证据可作为鉴定测算依据进行"补位",所以应分情况甄别取舍。另外,设立"辩解与答疑"机制有利于对言词证据进行"调试",反而让鉴定更加客观。

  • 学者观点在司法说理中的理性选择

    作者:魏再金 刊期:2015年第10期

    学者观点对于司法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学者观点属于学理解释,不具有强制力,而且具有多元性。为使庭审程序中控辩双方形成有争议焦点的有效抗辩,而不至于沦为学术之争,因此不宜直接引用于判决书和相关的法律文书。司法实践在面对学者观点时要保持必要的慎重,一方面司法职业体在司法活动中有必要优先使用自己的职业思维独立思考案件,消除职业...

  •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和程序规范

    作者:石娟 刊期:2015年第10期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检察改革亮点之一。就目前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应明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并对诉讼程序进行完善。受案范围可以在个案中采取排除法、二分判断法和限定法进行判断;诉讼程序方面应当尽快明确并固定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案件的启动方式及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