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新媒体时代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作者:黄学昌 刊期:2014年第11期

    在当今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媒体,对社会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同媒体打交道.进一步提高带队伍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迫切需求之一。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检察官学院有针对性对各省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新媒体时代与领导应对能力提升”这一主题的培训。刚结束的第三期省级院班子成员研修班,李如林...

  • 构建法律框架下的信访体制——以涉检信访为视角

    作者:文兆平 刊期:2014年第11期

    信访即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项以群众政治参与、民意表达功能为主,权利救济功能为辅的制度,目的为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实施权利救济,监督政府工作.信访制度建立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功能发生了多次变迁,其民主参与功能不断弱化,权利救济功能逐步膨胀,对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

  • 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基本遵循

    作者:王其敏 刊期:2014年第11期

    2014年1月7日,亲自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就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1月22日,总书记又专门对检察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对关乎检察事业长远、根本发展的方向、目标、地位、作用、任务、要求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解答.总书记重要批示为推动检察工作健康跨越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我们必...

  • 刍议“新型”检察院的六项内涵

    作者:常本勇; 吕昊 刊期:2014年第11期

    建设“新型”检察院是时展的迫切要求.所谓“新型”就是现代的,是与“传统型”相比较而言所要具备的新理念、新内容、新内涵.笔者从“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人本型”、“创新型”和“效能型”等六个方面予以归纳或诠释这些新理念、新内容、新内涵.

  • 论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下的“一体与独立”

    作者:黄成; 黄福涛 刊期:2014年第11期

    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研究制定办案组织建设规定,建立起权责明确、协作紧密、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办案组织模式”.201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检察官办案责任...

  • 论侦查讯问中欺骗策略运用的合法性界限

    作者:涂欣筠; 高智源 刊期:2014年第11期

    所谓“欺骗”,一般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1]侦查讯问中的欺骗一般指欺骗策略的运用,即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进行讯问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的环境中,其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是保护自身安全,在这种需要的激发下,形成逃避惩罚或减轻处罚的动机,在讯问中拒供或谎供.[2]这就要求讯问人员...

  • 当前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难点及重点改进措施

    作者:赵继军 刊期:2014年第11期

    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与否关乎人权的保障、社会的稳定、正义的维护.因此,对于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是万分必要的.宪法、法律将这一重要的权能赋予了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监督的意义在于通过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监督活动的进行,以确保刑事诉讼活动公正、合法、有序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可概括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五个环节.其中,除起...

  • 检察人员参加庭前会议研究

    作者:李生林; 樊峥嵘 刊期:2014年第11期

    庭前会议是指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过程中,为避免审理的中断或拖延,保障集中审判、快速审判,法官依职权或依控、辩双方的申请,认为有必要时,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到庭对庭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必要沟通的庭前准备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在开庭前,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

  • 论刑事和解的出路

    作者:曾泉生; 苏静 刊期:2014年第11期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统一、规范和指导刑事诉讼活动、节约诉讼成本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各地刑事和解改革试验中,公检法三家“约定俗成”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特别是对公安机关和解功能的削弱将直接降低刑事和解的成功率,从而大大削弱刑事和解的立法目的.本文将从制度选择和法益...

  • 浅谈故意伤害案件中如何审查证据

    作者:胡彦昌; 李建楠; 梁国武 刊期: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故意伤害案件在检察机关所受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该类案件大部分案情比较复杂,证据难以固定,再加上其他原因,致使许多案件流失.据初步统计,因证据先天不足或者因证据发生变化而搁浅的故意伤害案件在201 1年有4案4人,2012年有5案6人,2013年竟达14件16人.因此,如何加强该类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提高办案人员的自身素质已...

  • 论刑事抗诉制度的科学构建

    作者:杨一凡; 姚煜道; 金石 刊期:2014年第11期

    刑事抗诉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职权通过诉讼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要求进行改判的监督活动.它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抗诉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防止了冤及无辜、放纵犯罪、罚不当罪,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提出刑事抗诉5425件,同比上升36.89%,...

  • 浅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

    作者:从永健; 张成 刊期:2014年第11期

    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规定,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应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这有助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侦查、检察、审判各机关的取证行为,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实践中,办案人员由于受司法机关职权本位主义的影响,很难客观系统地形成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理念,总是倾向于将打击、惩罚犯罪作为首要的地位而忽略对...

  • 渎职犯罪结果犯之危害后果的认定

    作者:杨书文 刊期:2014年第11期

    我国立法有关渎职犯罪共有25个条文、37个罪名,其中结果犯占半数,共有15个条文18个罪名.而即便是行为犯,实践部门也往往把危害后果作为定罪情节,甚至是罪与非罪的情节进行量化,有关司法解释对每一个渎职犯罪的罪名都作了量化,进一步强化了危害后果对于渎职罪认定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渎职犯罪危害后果及其认定办法,对于准确适用法律,惩治渎职犯罪...

  • 论受贿款由行贿人保管的定性

    作者:彭巍 刊期: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贿赂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行、受贿双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已不再局限于“给钱办事”的传统犯罪手段,而是利用现行法律制度的漏洞,将权钱交易由传统的直接交易转变为间接交易,试图以表面上合法的理由掩盖实质上不合法的目的.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受贿款由行贿人保管这一行为如何定性进行思考和研究,以期能够...

  • 环境污染职务犯罪查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

    作者:吴美满 刊期:2014年第11期

    当前,环境污染致使地球从外层空间、大气、土壤到饮用水等每层空间均无一可以幸免,并且呈日益严重的发展态势,其危害已经由传统的对人身和财产的单维度损害向引发公共安全危机方向转化.从法律制度的构建来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阻却污染的两道规制手段,但刑法谦抑性决定了刑事司法的最后手段作用,因此首善之选是发挥行政执法环境保护的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