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虚报注册资本罪中“应缴出资数额”的认定基准

    作者:何荣功 刊期:2012年第08期

    本文案例启示:虚报注册资本罪中"应缴出资数额"的认定应结合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保护法益、刑法的文义解释和我国当前公司资本制度综合考虑。在公司增资的场合,宜将"应缴出资数额"解释为包括公司增资前已有的注册资本额,如此有助于限定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罚范围,满足刑法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适用

    作者:韩晓燕; 马劲平 刊期:2012年第08期

    本文案例启示:由于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无"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表述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没有决定性意义,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其有无满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因此行为人未经许可经营群发短信息业务,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程度时,应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 室犯罪的个案研究

    作者:潘志勇 刊期:2012年第08期

    本文案例启示:室犯罪与正常室经营活动的区别主要在于设赌、参赌人员的构成、收取服务费的方式、金额以及提供的娱乐用具等方面。而要正确区分"开设罪"和室中的"(聚众)罪",可以从聚众效应的引发因素、室的所有者或管理者的参与程度、时间的稳定性和准时性、参赌人员情况以及室的主要收入来源等方面综合...

  • 交易型诈骗与销售伪劣产品罪之界分——以上海市首例“电话购物诈骗案”为例

    作者:吴加明 刊期:2012年第08期

    本文案例启示:通常用语所称的"诈骗"不一定就是刑法意义上的诈骗罪。短信诈骗、电话诈骗是新近社会关注较多的犯罪类型。关注民生,及时打击涉及面广、危害大的涉众犯罪成为当下各地司法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抓手之一。查办此类案件过程中,应警惕普通用语先入为主的误导以致定性偏差,严格根据法律和事实,务求准确认定、罪当其罚。

  • 禁止令适用现状分析

    作者:周海洋; 齐心 刊期:2012年第08期

    本文案例启示:为确保缓刑、管制的执行效果,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刑法修正案(八)确立了禁止令制度。实践中,禁止令的适用现状基本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但在规范性、必要性、针对性、可行性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在秉承立法原意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适用原则,

  • 检察机关如何引导网络传销犯罪案件侦查取证

    作者:熊红文 刊期: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网络传销犯罪日益猖獗。实践中,常见的网络传销犯罪形式有:一是假借"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等信息服务的名义,吸引用户交纳一定金额的费用,并按照成功推荐加入的人数和交纳的费用多少奖励会员发展下线;二是以网络投资为旗号,假借"资本运作"、"私募股权"、"私募基金"、"投资理财"、"网络基金"的形式,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律师介入机制的实践与完善——兼论新刑诉法的相关条款

    作者:张红良 刊期:2012年第08期

    [案情简介]2010年7月27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陈某、刘某尾随被害人周某至沙坪坝区回龙坝中学宿舍楼下,将周某掀翻在地后,抢走装有2000元现金和价值490元手机等物品的挎包一只。次日,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8月2日,陈某投案自首。陈某、刘某的父母向被害人赔偿了全部损失。

  • 引导维权:检察监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点

    作者:刘志成 刊期:2012年第08期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专门监督机关,既有监督权力依法行使的责任,又有保护权利合法实现的义务,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可作为的空间。面对权力与权利主体地位差异的现实,检察工作既不能违背职权法定原则,也不能反映迟钝,漠视权利遭受侵犯。明智的选择是结合法律监督职责的履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 从“一人一事多案”信访现象看如何“案结事了”——以北京某分院级检察机关申诉案件受理为视角

    作者:杨鹏飞 刊期:2012年第08期

    一、"一人一事多案"现象 (一)"一人一事多案"的典型案例 李某某户口登记信访案。李某某的小女儿李某系超计划生育子女,因无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无法在当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针对这一自然事实,李某某先后数次以派出所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一、二审法院审理共做出判决14份、裁定11份。对于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

  •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审查与采信

    作者:徐昊 刊期: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因财物的价值而引发的罪与非罪的争议愈来愈受到关注,如前几年出现的"天价葡萄案"、"天价兰花案"以及虚拟财产的问题,无不是因为对财物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引发社会的关注。对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应如何审查与采信,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正确处理,尤其是在诸如本案情况的涉及非一般种类物又非特定物的时候,其经济价值往往成为案件处理的难点...

  • 民行检察调查取证权刍议

    作者:胡晓楠; 孟宪政 刊期:2012年第08期

    于民事行政检察的调查取证权问题,至今仍有颇多争议,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检察机关内部的相关办案规则虽然规定民行检察部门可以进行调查取证,但限制条件却十分严格。而调查取证权对于民行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拥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也是职责要求。我国应尽快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对民行检察监督调查取证权从法律层面上予以明确。

  • 没有硝烟的战场——打击网络谣言——网络传谣要承担的责任

    作者:温春玲; 冉巨火; 周清水; 张东舟; 丁珊; 刘哲 刊期:2012年第08期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在孕育、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谣言。近年来,各色网络谣言总能在一些事情上推波助澜,将本来微不足道、甚至不存在的事件演化为重大的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共安全、社会大众的利益、诋毁政府形象,也构成了对公民个人的侵害。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

  •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冷思考

    作者:冉巨火 刊期:2012年第08期

    一、惩治网络谣言的观点 勿庸讳言,我们生活的国家是一个拥有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度。诚如储槐植先生所言,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刑法是镇压之法。刑法受到统治者的特别关注则是理所当然。加之中国古代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交易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只占微弱地位.民商法不得发展。这样,中国自古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刑法在法律体系中一直居于...

  • “网络造谣”行为的认定及刑法规制

    作者:周清水; 张东舟 刊期:2012年第08期

    “网上发帖”本来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网络造谣行为会给个人、社会与国家带来一定的危害就因噎废食,全面禁止公民的任何“发帖”行为,但是,自由总是存在一定的限度,那就是任何行使自由的行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不得扰乱正当的社会秩序.更不得损害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冈此,对于“网络造谣”行为必须予以整治,注...

  • 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网络谣言的防治

    作者:丁珊 刊期:2012年第08期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速性、使用者匿名性、海量信息易检性,谣言的刺激性、重复性和爆发性等特点极易导致网民的传播和参与讨论。在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何减少谣言的产生、控制谣言的传播,不仅考验网络的自净能力,考验网民的自辨能力,更考验政府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