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杂志简介:《中国检察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综合检察业务、...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办单位:国家检察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8-6676
国内刊号:11-5462/D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7664
总被引量:6366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9474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972
平均引文率:1.492
  • 信用卡诈骗案件审查逮捕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作者:沃敏 刊期:2011年第16期

    对特定类别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在审查逮捕时应明确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对于共犯形态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审查逮捕时如发现有遗漏追究部分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情形,应通过立案监督程序建议公安机关对未立案的共犯予以立案追究;审查逮捕信用卡诈骗案件,应特别注意对诈骗数额、银行催收、退款情况以及非法占有目的四个情节方面的证据审查...

  • 刑事案件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实务应对

    作者:李大; 朱文敏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法律依据,通过论述非法言词证据存在的原因、现行规定对非法言词证据规范的不足,进而研判出新规施行后司法机关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的合理对策。

  • 对送达程序违法的检察监督

    作者:郭锐; 罗鹏 刊期:2011年第16期

    送达程序作为诉讼程序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不能忽视其对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确保实体判决合法、公正的意义,要对严重违反送达法律规定,并且影响实体判决的行为依法履行抗诉职能,对其他违法行为也应当通过检察建议等形式进行监督。

  • 滥用职权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析

    作者:韩琼 刊期:2011年第16期

    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滥用职权共同犯罪认定上的争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身份犯和非身份犯之间,以及间接故意的滥用职权行为之间都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结论。

  • 买卖合同案抗诉应把握的要点

    作者:陈淑清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以王某、刘某和奚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介绍该案抗诉时检察机关如何把握法官对证据的审核规则、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及补强证据的运用等三个要点,归纳检察机关抗诉此类案件的技巧。

  • 我国追诉时效延长制度的立法分歧及解决

    作者:陶琦; 郭庆; 韩少华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延长,《刑法》第88条及第12条的规定与司法解释的规定有分歧,适用刑法规定或司法解释规定将会得出不同的处理结果,但刑法的规定更科学,应优先适用。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作者:鲜铁可; 谭庆之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是否"明显高于(低于)价格"的确定要用"单价具体分析法",单独考虑交易价格,不考虑损失总量,不同的商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处理,在罪与非罪界限比较模糊时,要本着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从轻处理。对是否属于"亲友"可以通过"相对固定关系判断法"确定。

  • 放火罪中“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标准

    作者:徐梦萍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对放火罪中"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可以从被告人放火焚烧的对象、时间、地点等客观情况、作案的具体环境、勘查的现场燃烧痕迹和残留物、放火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作案后有无控制火势范围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措施等五个方面综合衡量。同时,由于个案的不同,还需结合案情具体分析,并考虑技侦部门的取证、勘查工作是否精密等因素。

  • 介绍贿赂犯罪与行受贿共同犯罪的区别

    作者:王会丽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介绍贿赂行为不能兼容可以构成行贿或受贿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其应当仅限于为行受贿双方或一方提供信息、进行引荐等建立沟通渠道的行为。一旦行为人帮助一方去共同实施或受一方委托亲自去实施具体送钱或收钱行为的,则超越了介绍贿赂的范围,构成行贿或受贿的帮助犯。

  • 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作者:王德运; 李秀沛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对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可以通过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相统一,追溯起点与追溯终点相结合,纵向划定双层次监督主体等方法综合判断。

  • 论我国“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

    作者:崔璐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案例启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持卡人"不仅包括合法持卡人,也应当包括使用虚假财产状况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对使用虚假身份型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要排除在外。在"借卡人"透支消费,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时,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形具体分析,尤其是在"借卡人"为"持卡人"的配偶时,该透支行为不同于一般"借卡人"的透支,要单独分析。

  • 风险社会中的事故处理 聚焦重特大交通事故

    刊期:2011年第16期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汽车、飞机等现代高速运输工具的普及成为可能,人类逐步迈入风险社会。与西方社会较早进入风险社会不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情状才逐步呈现风险社会的特征。风险社会的特征除表现为现代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常态化等特征之外,法律上表现为事故归责原则、刑事法网的收缩等的变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

  • 伙同司磅员以虚增重量的方式骗取货款如何定性

    作者:周宏强; 马静 刊期:2011年第16期

    一、基本案情废钢供货商汤某等人与都钢公司(2009年6月26日,该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签订废钢购销合同,合同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供货商汤某等人买通都钢公司负责记重的司磅员张某、周某,以虚增废钢重量的方式骗取货款,获取非法利益。

  • 骗人代还信用卡后秘密将钱取出如何定性

    作者:韩尽平; 赵媛 刊期:2011年第16期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甲办理了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后因欠债无力还款,便对被害人乙承诺,由乙先向甲的银行信用卡存入两万元,待完成信用卡还款业务后乙可以再将钱刷出,事后给乙300元好处费。

  • 取走他人遗忘的信用卡里的现金的行为定性

    作者:张璐 刊期:2011年第16期

    一、基本案情2010年5月8日21时许,王鹏开车来到临街一家银行门口,将车停在路旁,下车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前使用其信用卡取款。当王鹏取出钱款尚未退出卡时,旁边过来两名巡逻警察,告诉王鹏此处禁止停车。王鹏连忙上车驶离,忘记将信用卡退出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