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杂志简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73/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与讨论、设计经验、工程实例、分析与监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4602
国内刊号:12-1073/TU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4
总发文量:8649
总被引量:65069
H指数:70
引用半衰期:5.2073
立即指数:0.0253
期刊他引率:0.8421
平均引文率:5.9521
  • CO_2对可沉微藻油脂含量的影响

    作者:郝晓地; 吴宇涵; 胡沅胜 刊期:2018年第11期

    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微藻可以利用无机碳源和氮、磷在其细胞体内合成淀粉、多糖、蛋白质,甚至是油脂。然而,微藻与液体分离通常十分困难,否则,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很容易得到解决。事实上,藻类中存在着可以自然沉降的种属,只不过在自然环境下难以成为优势种属。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冲淘”压力可以筛选出沉淀性能非常好的可沉藻,使培...

  • 两段式DN-BAF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尾水的效能

    作者:赖后伟; 刘丽红; 刘畅; 刘立; 周秀秀 刊期:2018年第11期

    针对污水厂尾水碳氮比低的问题,开发了两段式反硝化滤池(DN)-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达一级A标准的尾水,出水COD、氨氮、总磷指标能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满足同级排入补充地表水目的;采用分段进水的方式可以提高碳源的利用效率和脱氮效率,总氮去除率从18.05%提高至30.69%,而通过释碳速率为4.84mg/...

  • 硝酸铁强化不同浓度污泥自热高温微好氧消化效果

    作者:冯凯丽; 马艳; 李宁; 金宁奔; 朱南文 刊期:2018年第11期

    采用自热高温微好氧消化(ATMAD)工艺在硝酸铁强化下进行污泥批式消化试验,考察了不同进泥浓度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泥TS为4.5%~6.5%范围内,硝酸铁对ATMAD工艺污泥消化过程的强化效果随进泥浓度的降低而提高;硝酸铁对上清液中SCOD、VFA和氮等指标的强化去除效果均随进泥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较低进泥浓度下pH值和磷等指标...

  • 藻酸盐对污泥性能的影响及提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佳琦; 彭党聪; 董征; 马保卫 刊期:2018年第11期

    藻酸盐作为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的重要组分,其含量对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降性能有重要影响。以西安市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生物膜和实验室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与Na_2CO_3法提取污泥中的EPS和藻酸盐,并测定其含量以及污泥SV、SVI、耗氧速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污泥中藻酸盐的含量有较大差异,颗粒污泥...

  • 间歇曝气实现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的研究

    作者:李军; 杜佳; 郑照明; 杨京月; 马静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鲍尔环为生物膜载体,控制温度为30℃,在连续流模式下运行,经过40d的运行后培养出高效的硝化生物膜。再通过46d的间歇曝气成功实现了SNAD(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反应器的启动,总氮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第85天,反应器通过厌氧氨氧化对TN的容积去除负荷达到了0....

  • 青草沙水库水厂富含藻类污泥的深度脱水技术研究

    作者:马顺君; 高海燕; 卢明; 黎国义; 汪诚凯; 赵以刚 刊期:2018年第11期

    针对上海南汇自来水公司南水厂板框脱水系统调试期间受青草沙水库季节性藻类生长影响,出现板框机滤布堵塞、处理效率严重降低的问题,开展污泥化学调理、滤布筛选及其化学清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蓝绿藻类污泥只需CPAM调理,冬季硅藻类污泥需投加聚合硫酸铁(PFS)和CPAM进行复合调理,可显著降低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及污泥含水率,改善污...

  • 基于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回灌的水处理工程实践

    作者:孙厚云; 吴勇; 高东东; 张凡 刊期:2018年第11期

    德阳市公共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将微污染河水经絮凝沉淀与人工湿地处理后回灌补给地下水并建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具有河水处理-再利用-调蓄开发三位一体的优势。通过构建一套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系统,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地下水回灌与开采供水的可行性。结...

  • 超大型冷却塔多竖井分区配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作者:李江云; 盛旺; 陈知超; 汪慧 刊期:2018年第11期

    随着超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的增加,淋水填料的均匀配风、配水出现困难,传质、传热效率下降。基于大型树状管网节点水压法对超大型冷却塔的管渠配水系统进行计算,通过获取每个喷淋节点的实际配水压力和流量,评价配水管网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超大型冷却塔的配水要求,对管网进行局部调整。对比结果证明,设计模型的优化效果明显,可较...

  • 湿热地区O_3/BAC工艺的微生物多样性解析

    作者:周常; 蔡广强; 张金松; 黄河洵 刊期:2018年第11期

    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某O3/BAC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各工艺出水及滤料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385499条有效数据(Effective Tags),归类为45个门、86个纲、165个目、308个科、567个属。微生物多样性随工艺流程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消毒工艺能大幅削减水体中的微生物,消毒效...

  • 基于多分辨BP神经网络的城市日供水量预测模型

    作者:王圃; 唐鹏飞; 白云; 刘琼 刊期:2018年第11期

    鉴于BP神经网络预测城市日供水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多分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将日供水量序列的复杂特性转化为不同尺度下的单一特性,并分别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针对日供水量的混沌特性,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重构后的时间序列为网络输入。应用实例表明,与单一BP神经网络相比,多分辨BP神经网络可更好地反映序列细节和变化...

  • 反粒度生物滤池初滤水浊度控制研究

    作者:刘宏远; 陶娟娟; 朱海涛; 沈卫民; 叶守开; 邢岚英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反粒度生物滤池/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过程中,存在反粒度生物滤池初滤水浊度过高,进而影响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稳定运行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粒度生物滤池初滤水浊度控制研究。以反粒度生物滤池出水浊度〈1.5NTU为预设目标。通过直接排放初滤水、延时启动、延时与慢速启动联用、降低运行初期滤速、二次絮...

  • 炭泥生物再生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有机物研究

    作者:朱兆亮; 崔山; 葛孝新; 任仰龙; 赵桂云; 刘昌明 刊期:2018年第11期

    炭泥生物再生系统包括生物再生池、吸附池、混凝池和沉淀池。将沉淀池中吸附高浓度有机物的活性炭、泥渣回流到生物再生池中进行生物降解与炭泥生物活化,活化后的炭泥再次参与原水的吸附处理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了温度、有机物等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探究了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技术(CSCAB)的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吸附池对原水中COD...

  • 水力旋流器原位处理疏浚泥水研究

    作者:聂小保; 徐超; 易青明; 底佳豪; 隆院男; 何盼盼; 李志宏 刊期:2018年第11期

    环保疏浚的关键在于疏浚泥水的妥善处理与处置。为解决异位处理存在的能耗高、占地面积大、容易引发二次污染以及工程投资效益低等问题,采用水力旋流器对疏浚泥水进行原位处理,探讨了疏浚泥水性质、操作条件和结构形式等对疏浚泥水固液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处理疏浚泥水具备运行负荷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显著特点,是疏...

  • 城市河流黑臭水体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柳超; 钱彬杰; 王莉元; 苗群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水体感官指标评价法,建立了城市河流黑臭水体综合评价体系。采用该综合评价体系,以某开发区内河水系为例,利用该区域水质例行监测数据(每月1次)和现场感官评价,确定当I_wq≥6.7时水体发生黑臭现象,开发区内河水系除黄白排水沟外,李公河、小埠东干渠、玉白河、解...

  • 后置反硝化BAF除污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东; 刘旭林; 封莉; 王洪杰; 张立秋 刊期:2018年第11期

    通过实验室模拟,考察了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污水厂尾水的脱氮效果,重点研究了外加碳源量和水力负荷对后置反硝化BAF除污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外加碳源量的减少(COD/TN值由10降为4),出水COD浓度由51.9mg/L下降到7.5mg/L,TN浓度由3.49mg/L增加到18.11mg/L,而氨氮浓度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