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杂志简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73/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与讨论、设计经验、工程实例、分析与监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4602
国内刊号:12-1073/TU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1
复合影响因子:0.84
总发文量:8649
总被引量:65069
H指数:70
引用半衰期:5.2073
立即指数:0.0253
期刊他引率:0.8421
平均引文率:5.9521
  • 生物岛栅在南水北调东线污染河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建 张金勇 刘建 刘道行 吴海明 谢慧君 刊期:2010年第21期

    在微山县的新薛河河口建设了生物岛栅,通过中试考察了其对轻度污染的新薛河河水的净化效果,并与生物浮岛进行了对比。床体全部为土压实结构,底部铺设防渗膜,上面为50cm厚的土壤层,床体底部长为8.4m、宽为2m,围堰高为80cm,边坡系数为1:1,底部坡度为1%;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水,进水负荷设定为8cm/d;生物岛栅以竹子作为漂浮载体,其上栽...

  •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作者:徐微 吕锡武 蒋彬 刊期:2010年第21期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技术在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上的不足及回收污水中磷的必要性,开发了一种双泥系统与诱导结晶相结合的脱氮除磷工艺。为考察工艺的运行特性,开展了连续流试验,装置进水流量为15L/h,采用人工模拟生活污水。分析了连续流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大部分碳源的“一碳两用”,对TN、TP均表现出了稳定...

  • 一体式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在低温下的除污效能

    作者:马聪 于水利 张林燕 孙彦斌 阎春芳 刊期:2010年第21期

    采用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微污染原水,考察了在低温下(10℃)的除污效能及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0℃时,PAC/MF系统启动19d后开始发生硝化反应,在第35天启动完成;系统稳定后,出水平均氨氮、CODMn、UV254。和浊度分别为0.3mg/L、1.7mg/L、0.033cm^-1和0.2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5%、81.5%和...

  •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NDMA的生成与去除特性研究

    作者:覃操 徐斌 夏圣骥 梁闯 高乃云 沈开源 徐倩 刊期:2010年第21期

    对浙江某水厂各工艺单元出水中的二甲基亚硝胺(NDMA)浓度进行了检测,开展了氯化和氯胺消毒后NDMA生成潜能的研究,并探索了生成潜能与其他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出水中未检出NDMA的条件下,经臭氧氧化后可生成NDMA,其浓度达到13.7ng/L;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工艺可去除部分NDMA,经加氯消毒后出厂水的NDMA为11....

  • 自制微电极分析活性污泥中的硝化反应研究

    作者:王旭东 李志霞 王磊 王韬 孟千秋 刊期:2010年第21期

    采用微电极考察了SBR系统活性污泥微环境中的硝化反应。结果表明:当活性污泥絮体中的DO为1.95mg/L时,絮体处于好氧状态,仅发生硝化反应.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的比率较高;而当DO为0.24mg/L时硝化反应受到抑制,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的比率降低。另外,当进水NH4^+-N为6.5mg/L时硝化反应进行得较完全;当进水NH4^+—N为13mg/L时硝化反应进行...

  • 自养与异养颗粒污泥的特性比较

    作者:李志华 吴杰 张婷 王晓昌 刊期:2010年第21期

    采用两个几何形状相同的SBR反应器(R1和R2),控制其负荷分别为2.4、0kg.COD/(m^3·d),以分别培养异养和自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分析其特性。结果表明:R1的好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大量丝状菌,以异养菌为主,而在R2中自养硝化菌为优势种群。颗粒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以丝状菌为骨架的异养颗粒污泥的强度要大于自养颗粒污泥的。R1、R2对NH4^+-N的平...

  • 中低温下IC反应器的启动及污泥颗粒化研究

    作者:唐源 马邕文 刊期:2010年第21期

    在中低温下用葡萄糖废水作基质来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9~28℃的条件下,反应器经67d完成启动,在第22天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的粒径不断增大。为确保稳定运行,应控制出水pH值为6.1~6.8、HRT为6~8h、容积负荷为3.58~7...

  • A^2O/MBR的抗冲击负荷性能与脱氮除磷优化

    作者:王朝朝 李军 高金华 常江 刊期:2010年第21期

    采用重力出水式A^2O/MBR处理北方某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在低负荷[0.27~0.39kgCOD/(m^3·d)]和高负荷[2.0—5.3kgCOD/(m^3·d)]下的除污效能。结果表明,MBR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两种负荷下对COD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2%以上,平均出水COD在35mg/L以下,达到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负荷的提高并没有影响到系统的硝化效果,对氨...

  •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内给排水工程试验研究

    作者:王三反 王挺 潘亮 陈霞 刊期:2010年第21期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区车站给排水系统的设置形式及给排水管路防冻融工程要求,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浅埋管道敷设方式在供水安全性及节省能耗方面均明显优于架空管道敷设方式;采用半柔性管材及粗颗粒化管基可以保证浅埋管道地基的稳定性;采用聚酚醛保温、伴热电缆加热、自动放空等多种措施组合可以防止浅埋管道的冻结;同时,采...

  • ACTIFLO高效澄清池的运行优化研究

    作者:朱洁 张东 陈洪斌 郑永菊 张群 何群彪 刊期:2010年第21期

    针对ACTIFLO澄清池在处理微污染源水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通过模拟烧杯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运行条件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回流污泥代替微砂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沉后水水质;ACTIFLO澄清池第三阶段的搅拌桨转速对沉后水的水质影响很大,低转速下可减少PAM投量、增大污泥回流量,不仅能达到较好的出...

  • 输配水系统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的研究

    作者:赵元 李霞 庄宝玉 田明 刊期:2010年第21期

    建立了输配水系统水质脆弱性的量化评估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余氯、水龄两项水质指标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并基于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和管网水力水质模拟分别对各个节点和整个系统的脆弱性指标值进行计算。将模型应用到一个实际管网的水质脆弱性评估中,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所建模型可为供水企业决策系统中高风险区域的...

  • 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中试研究

    作者:袁博 尚亚波 卢耀柏 秦祖群 戴杰 蒋玉祥 陈爱民 王广智 杨琥 程镕时 刊期:2010年第21期

    以长江镇江段原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下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该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絮凝剂投量〉絮凝时间〉絮凝搅拌速度;当絮凝剂投量为0.5mg/L,絮凝时间为20min,三联机械搅拌絮凝池的搅拌速度依次为150、100和50r/min时,絮凝...

  • 水生植物塘预处理巢湖源水中试研究

    作者:樊新源 高和气 汤峰 王海虹 许霞 许长丽 刊期:2010年第21期

    利用水生植物(水花生和水葫芦)塘预处理富营养化的巢湖源水,考察了其对巢湖源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在HRT约为3d的条件下,水花生的长势不理想,而水葫芦生长繁殖较快、对水体起主要净化作用;在水葫芦正常生长情况下,植物塘对巢湖源水中的藻类去除效果很好,平均去除率在85%左右,其中对含量最多的微囊藻(90%以上)的去除率高达95%...

  • 混凝/沉淀预处理对超滤运行效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叶挺进 曹国栋 黄禹坤 郭五珍 刊期:2010年第21期

    通过比较原水直接超滤和沉后水超滤后的水质,研究膜前混凝/沉淀预处理对超滤运行效能的影响。水质检测结果表明:超滤具有高效截留水中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效能,能将出水中的浊度和细菌总数分别控制在0.1NTU和3CFU/mL以下,大肠杆菌未检出;混凝/沉淀预处理使CODM。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22.4%和6.5%,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有机物的...

  • 水中单宁酸对PAC混凝过程的影响

    作者:王晓荣 陈忠林 王斌远 沈吉敏 刊期:2010年第21期

    配制浊度为(50.0±0.50)NTU的粘土悬浊液作为试验原水,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探讨在投加植物多酚单宁酸前、后混凝沉后水的剩余浊度、pH、Zeta电位、溶解性有机物浓度、残余铝的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混凝条件下的絮体进行了形态观测分析,进而阐述水体中天然有机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