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天文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杂志简介:《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航天视界、特别策划、科学与艺术、天之旅、星座博览、航天视界、星空在线、印象星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国际刊号:1673-6672
国内刊号:11-5468/P
全年订价:¥ 39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294
总被引量:62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印象星空

    刊期:2017年第07期

  • 慧眼升空,寻觅黑洞

    作者:慧眼团队; 尹倩青 刊期:2017年第07期

    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于2017年6月15日上午11时成功发射升空。HXMT的成功研制表明我国在空间X射线天文探测器设计制造、配套的性能测试(标定)以及地面科学应用系统等各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跻身国际上少数能够自主研制X射线天文卫星及全部科学仪器的国家之列。

  • 二十年磨一剑——专访李,惕碚院士

    刊期:2017年第07期

    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的AlphaGO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慧眼卫星)有什么关系?《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近期采访了HXMT项目提出者李惕碚院士,请他讲述研发HXMT“二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 瞭望X射线星空的历程

    作者:萧耐园 刊期:2017年第07期

    从搭载盖革计数器的V-2火箭开始,半个多世纪以来,X射线天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从探空火箭、专用卫星、X射线成像望远镜等不同空间平台上,用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探测方法,为我们带来了宇宙深处的消息。

  • 寻找宇宙中的黑洞(四)

    作者:何香涛 刊期:2017年第07期

    照耀宇宙的恒星是怎样变成黑洞的?恒星级黑洞形成后又有怎样的所作所为?为了宇宙的和谐,“黑洞不黑”能否从理论上制服黑洞?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钱德拉塞卡和霍金这两位传奇式科学家指出了关键的线索。

  • 解密引力波第三次神秘会

    作者:苟利军; 黄月 刊期:2017年第07期

    2016年2月和6月,两支科学团队联合公开宣布了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这被认为是科学史上100年来的最大突破之一,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在其后一段时间里,关于探测到更多引力波事件的传言不断出现,但并未得到官方的确认。北京时间2017年5月31日,在距离上次会近一年之后,LIGO和Virgo科学合作组织举行了一次内部媒体会,确认了第三次引力...

  • 十二生肖起源与三星堆

    作者:杨震宇; 范勇 刊期:2017年第07期

    十二生肖应该是人类古天文活动史的一部分。在中国留存的各种历史文献记载中,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密切相连,用于纪年、纪月、纪时,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 统领夏夜的天王——天蝎座与大火星

    作者:吴蕴豪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古代西方,大火星是天蝎之心;在古代中国,它被视为苍龙的心脏。在中西方的古老语言中,它的名称都与火星相关联。上古时期的中华文明以观测大火星来观象授时,也许那时存在过一部佚失已久的火历。而对于夏夜星空,大火星则是中西方古老文明不约而同选定的王者。

  • 基特峰天文台观测手记

    作者:孙凤梧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美国这个没有太多悠久传统的国度里,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已经算得上历史久远。谈到中国的古天文史,我们可能会提及先秦的《甘石星经》,想到租冲之精准的《大明历》,更有知识的人可能还记得北宋至和元年的天关客星(SN1054)——这一系列的史料都展现了中华文明天文遗产之丰富;而相比之下,北美洲原住民的天文传统多少有些乏蒋可陈。

  • 追星星的老男人:开着老爷车去西藏

    作者:燕七; 高磊; 张伯东; 赵鑫 刊期:2017年第07期

    他们几番进藏,遭遇过雷暴、冰雹、山体滑坡、泥石流,经历过高原的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在行摄雪域的途中,吃口热饭是一种享受,睡个好觉是一种奢侈,而筋疲力尽却是常态。但所有的艰辛和劳累,在无与伦比的完美星空呈现眼前时,他们觉得值了。

  • 神游星空(八)

    刊期:2017年第07期

    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科学与艺术就像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两个人,在山麓下分手,必将在山顶重逢,共同奔向人类向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真与美。”

  • 探秘中子星的内部

    作者:Feryal; Ozel; 吴蕴豪 刊期:2017年第07期

    天文学家正利用X射线、引力和巧妙的计算,来探索这种奇异天体内部的物态。 利用天文观测的手段,以某种在地球上的任何实验室都不可能实现的方式来推动物艇学发展,这种机会非常难得。然而,中子星——死亡的大质量恒艰的致密残骸——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 大巴黎望远镜的教训

    作者:Jeff; Hecht; 傅承启 刊期:2017年第07期

    它是史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有一块49英寸直径的物透镜,也作过观测。但是后来被作为废品出售。

  • 艾贝尔的天空之泡

    作者:Steve; Gottlieb; 吴蕴豪 刊期:2017年第07期

    1950年代初期,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乔治.艾贝尔(George O.Abell)获得了一份助研奖学金,任务是参与著名的“美国地理学会-帕洛马天文台巡天”(POSS).用48英寸(121.92厘米)施密特望远镜拍摄蓝敏和红敏底片。在这些摄影底片被送往加州理工学院审阅之前,艾贝尔要进行预审,

  • 7月北半球星空

    刊期: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