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天文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杂志简介:《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6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航天视界、特别策划、科学与艺术、天之旅、星座博览、航天视界、星空在线、印象星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国际刊号:1673-6672
国内刊号:11-5468/P
全年订价:¥ 39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294
总被引量:62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大观 星空

    刊期:2012年第10期

  • 年轻恒星周围的糖

    刊期:2012年第10期

    据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网站报道,使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ALMA),科学家们日前在一颗年轻的类日恒星周围气体中发现了构成生命的糖分子(碳水化合物分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这类恒星附近发现碳水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水化合物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出现的,所以在这颗恒星附近形成的行星上,或许存在着生命...

  • 火星上的“干冰雪”

    刊期:2012年第10期

    据NASA网站报道,火星轨道勘测飞行器(MR0)的观测数据清楚地表明,火星表面降下了一场“二氧化碳雪”。这是在我们太阳系中发现的唯一的“二氧化碳雪”实例。

  • NASA探测器发现大量隐藏的黑洞

    刊期:2012年第10期

    近日,NASA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者”(WISE)发现了许多特大质量的黑洞和被尘埃遮挡的超大星系。WISE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图片显示,在宇宙中可能有上百万个被尘埃遮掩的黑洞候选体,以及约1000个被尘埃遮蔽的极明亮星系,它们足以列入已发现的最明亮星系之列。

  • “哈勃”望远镜发现新的冥王星卫星

    刊期:2012年第10期

    据欧洲空间局(ESA)网站报道,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围绕冰冷的矮行星——冥王星运行的卫星,这是冥王星的第五颗卫星。这颗卫星的外形很不规则,大小往10千米-26千米之间,在距离冥王星950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卫星的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层层嵌套在一起,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 天文界的“奥林匹克”——记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北京大会

    作者:李海宁; 徐昂; 翟萌(摄影); 张超(摄影) 刊期:2012年第10期

    2012年8月20日-31日,被誉为天文界“奥林匹克”的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天文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人数为历届之最。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对于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 天文学没有淡出人们的生活——访IAU前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

    刊期:2012年第10期

    《中国国家天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已几次向遥远的地外智慧生命发射信号。您是否期待他们的回复?您如何看待这种给地外生命发射信号的举动?IAU又持怎样的态度?

  • 推动亚洲天文学走向更高水平——访IAU主席海部宣男

    刊期:2012年第10期

    IAU大会结束后,本刊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IAU现任主席海部宣男,他就推动亚洲天文学的区域合作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

  • 给年轻科研人员更多的机会——访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莱恩·施密特

    作者:郭晓博(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问:欢迎您来到北京!同时也祝贺您荣获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布莱恩·施密特(以下简称施密特):谢掰!问:这是您第一次来北京吗?施密特: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但我以前去过中国的其它地方。

  • 女性顶起半边天——崔向群院士专访

    作者:Sarah; Reed; 孙媛媛(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2012年8月27日,正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IAU大会举行了女性天文学家午餐会,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院士受邀做主题发言。

  • 中国天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方成; 黄京一(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在古代历史中,中国天文学家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由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探究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因此天文学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学科之一。

  • 中国空间天文学迎来新黎明

    作者:Richard; Stone; 黄京一(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其过硬的实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接下来,中国的基础学科研究也会迎来一个漂亮的飞跃。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还将启动9项科学探测航天任务。同时,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已经安装了用于科研的有效载荷,未来三年内将发射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也进入准备阶段。此外,科学家们还在为中国的未来空间站进行实验设计。

  • 世界最早的天文钟复原模型

    作者:黎耕 刊期:2012年第10期

    在IAU大会期间,国家会议中心一层展出了一台1:3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水运仪象台是由11世纪的北宋科学家苏颂设计的。这台复原模型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孙小淳研究员领导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 印度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作者:Arnab; Rai; Choudhuri; 吴蕴豪(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在古印度,天文学被认为是吠陀经(印度教经典——译者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ryabhata(公元476年-?)、Brahmagupta(公元598年-?)和Bhaskaracarya(公元1114年-?)都是重要的天文学家,他们的天文学论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

  • 亚美尼亚的天文学

    作者:Areg; M.Mickaelian; 吴蕴豪(译) 刊期:2012年第10期

    亚美尼亚天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亚美尼亚人从古时候起就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用石刻艺术、古天文台、历法和年表、天象记录、中世纪星图、天文学术语等许多形式保留下了这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