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Studie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and Drama

杂志简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戏曲研究、戏剧研究、说唱文学研究、名师讲名著、新书评介、戏剧文史档案、清代陇影戏书抄本考

主管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主办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5
总被引量:121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9756
  • 敦煌小说叙录

    作者:伏俊琏 刊期:2013年第01期

    敦煌小说应当分为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两大类,古体小说包括那些散说的志怪、传奇以及笑话等,通俗小说主要指"话本";敦煌变文应当归入中国说唱文学的大体系,不应归入小说。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对敦煌遗书保存的17篇有代表性的通俗小说和古体小说进行叙录,包括写卷形态的描写,抄写时间的考证,作品体制的分析,内容的考查,作者的探讨,创作时间的考索...

  • 《西游记》中“六贼”的概念人物化叙事论略

    作者:张同胜 刊期:2013年第01期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踏上西天取经伊始就打死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等"六贼"。而这六贼是佛家所谓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外六贼"与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内六贼"诸概念的人物化。孙悟空打杀"六贼"是进入空门、苦难救赎、修成正果的前提。小说中"六贼"的概念人物化叙...

  • 唐人豪侠小说篇目考辑补

    作者:汪聚应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共补遗唐人豪侠小说五十二篇,按照《唐人豪侠小说篇目考辑》的考辑方式,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变衰期四个时期编排,并从出处、版本、内容、流变等方面作简要考辑。

  • 清妙之帝——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人物小品之三)

    作者:高原; 缐仲珊 刊期:2013年第01期

    晋简文帝司马昱为帝基本失败,但为人却不乏光彩,特别是他以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为魏晋风度作出了贡献。本文主要依《世说新语》,以抉发简文帝清妙虚淡的风度及其文化价值。

  • 《聊斋志异》与酒

    作者:杨玲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代作家蒲松龄甚爱饮酒,因而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诸多写酒篇章和与酒相关的情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对酒的态度和认识:一方面他认为酒是中国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以酒会友是酒的一大功用;另一方面他反对无节制饮酒,对因饮酒失德失礼者给予讽刺和批判。

  • 论《金瓶梅》中的医者叙写

    作者:李晓梅; 王忠禄 刊期:2013年第01期

    《金瓶梅》中有许多关于医家的叙述,作者使用戏谑的手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些从医人员治疗的成败和药物的功效。这些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文中的医者叙写具有许多内在涵蕴,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医学上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 论《儒林外史》结构的对称艺术

    作者:申重实; 陈梓歆 刊期:2013年第01期

    对于《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学界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儒林外史》结构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小说结构呈现出了以一个点为中心前后对称的形态。《儒林外史》对称性结构首先体现在人物和情节的对称上,在《儒林外史》中,人物和情节分居的两侧,形成明显的对称安排;其次《儒林外史》对称性结构还表现在意蕴的前后对称上。《儒林外史》的对称性结构不...

  •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的曲学构建研究

    作者:李志远 刊期:2013年第01期

    对《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形态学视角的审视,发现其结构形态具有四个层次:通过卷首的序、凡例和附录文字阐发宏观性的曲学见解;以宫调配十二月令排列曲谱主体,南北曲谱合而为一;宫调内曲牌的类分及新类名的设立;对例曲的文字缀释和符号标示。这种结构形态有的是曲谱编纂的一般形态,而有的则是《九宫大成》编纂者的首创,这都体现出编纂者对...

  • 《历代曲话汇编》订补

    作者:周琪 刊期:2013年第01期

    俞为民、孙蓉蓉编辑的《历代曲话汇编》是迄今最全面、最权威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由于受到传统曲学局限性的影响,汇编收录资料偏重于传奇、杂剧,对中国戏曲影响深远的花部资料收录不多。本文将对汇编存在的点校、排印勘误问题进行分析和辩证,对未收的重要曲话,特别是花部资料加以补充和介绍。指出戏曲古籍整理要重视校勘记的编写,高质量的...

  • 论抗战时期的旧剧改革思想——以刘念渠《战时旧型戏剧论》为例

    作者:杨惠玲 刊期:2013年第01期

    抗战时期,旧剧改革是较受关注的论题之一,戏剧家刘念渠的探讨很有代表性。其旧剧改革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旧剧可以成为宣传抗战的工具;2.旧剧具有完美、精炼的形式,群众基础深厚,但内容却"含有毒素",必须改革;3.编演新内容的剧本是改革旧剧的主要方式;4.为了表现新内容,必须批判地利用旧形式。这些观念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性,原因主要是功...

  • 写意的癫与传神的痴——新版昆剧《玉簪记·问病》的情生造化

    作者:丁淑梅 刊期:2013年第01期

    新版昆剧《玉簪记·问病》一出,在琴挑和偷诗之间,以打破程式的身段异元素、生而作丑的行当交缠,在舞台上演述了写意的癫;问病与问情互为镜像的情感历险,在试探与闯入之间运变出了一段禁地之爱,以白夺腔、奇正相生的夸张高诧,打破了生旦在场的僧俗之恋的程式化表演可能带来的束缚和禁忌,爱之往而禅之归,情生癫痴、情生造化。

  • 丝绸之路与秦腔的传播

    作者:高益荣 刊期:2013年第01期

    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号称中国梆子戏家族的鼻祖。秦腔的形成正是由其遥远的乐曲因素和秦陇民情风俗的逐渐融合而走向成熟。秦风的同仇敌忾,秦声的慷慨悲壮,一直是秦腔的骨魂。以往谈论秦腔在西北的传播,只谈陕西秦腔对甘、宁、青、新等的影响,而忽视了秦腔在形成过程中就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吸收了西域音乐因素。同时,秦腔形成之...

  • “白蛇传”起源的判定与学术勘误

    作者:李斌 刊期:2013年第01期

    《白蛇记》只是有"白蛇"存在的简单故事,并不具备"白蛇传"的故事内核。"白蛇传"的发轫之作是话本《西湖三塔记》,该故事的主题是警告世人不要贪恋美色,与《白蛇记》的主题相似。有论者从男女婚姻、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西湖三塔记》,是无视作品人物特殊身份和时代环境的误读。有研究者由于断句错误,对《西湖三塔记》中白衣妇人的身份存在错误...

  • 姚华的戏曲理论批评

    作者:赵春宁; 杨惠玲 刊期:2013年第01期

    姚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在戏曲理论上颇有建树。他反对那种厚古薄今、贵远贱近鄙薄戏曲的态度,极力推尊曲体,给戏曲以恰当的文学史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清末戏曲改良理论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偏颇。从诗、史同源的角度出发,姚华突出强调了戏曲"史"的特点和功能,认为"曲"为正史之有益补充。他对正在衰落的昆曲、新兴的皮黄剧和新剧都发表...

  • “本事”与“新编”:对两部“探母”戏的一种理解

    作者:王学锋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借助李纪祥先生提出"本事"、"新编"概念,对京剧《四郎探母》和上党梆子《三关排宴》两剧略作理解。历史剧认知中对"本事"的过度追索,是一种虚妄的"本事"观,容易妨碍对"本事"的"新编"意义的多样理解。京剧《四郎探母》和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等"探母"戏均无明确"本事",但两剧以不同的"新编"样式在相异的戏剧传统中各获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