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技术

中国粉体技术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316/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粉尘爆炸、工程技术、粉体加工与处理、颗粒测试与表征、流态化、颗粒制备、专业宣传

主管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8-5548
国内刊号:37-1316/TU
全年订价:¥ 33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4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1337
总被引量:6242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6818
立即指数:0.0221
期刊他引率:0.8736
平均引文率:9.2353
  • 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速度分布函数统计分析

    作者:王婧; 王军武 刊期:2018年第05期

    利用基于连续介质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和离散单元法(DEM)耦合在一起,建立CFD-DEM耦合方法对粗颗粒流态化过程进行模拟,对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速度分布函数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并用麦克斯韦分布、指数分布、双峰分布和t分布等对模拟数据进行回归,探讨非均匀气固两相流中合理的速度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麦克斯韦分布不适用于非平衡气固系统...

  • 基于离散元法的煤颗粒模型参数优化

    作者:李铁军; 王学文; 李博; 李娟莉; 杨兆建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为更加真实地模拟煤矿机械和煤散料相互作用,基于离散元法对煤颗粒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针对煤颗粒的非规则形状,建立3种颗粒模型;设计一系列实验测定煤颗粒的密度、煤颗粒与耐磨钢板间的恢复系数和静摩擦系数、煤颗粒间的恢复系数;设计响应面仿真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优化,以实验获得的煤散料堆积角作为响应值,优化确定煤颗粒间静摩擦系数、滚...

  • 纳米磁性流体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作者:武倩; 张世忠; 刘慧勇; 洪若瑜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以纳米磁性流体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出发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纳米磁性流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以纳米磁性流体的稳定性、磁性能等为考察的重点,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评价与展望。化学共沉淀法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所得纳米磁性流体稳定性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但需解决制得的纳米磁性颗粒易团聚的问题。氟醚油基纳米磁性流体与其他油基纳...

  • 不同三维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固体酸的合成

    作者:裴阳; 曾丹林; 杨媛媛; 许可; 吴洁; 王园园 刊期:2018年第05期

    合成了不同三维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其为载体通过浓硫酸磺化法制备了系列磺酸基二氧化硅微球固体酸,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脱附-吸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磺化温度和时间对不同结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磺化处理后磺酸基团成功负载到了二氧化硅微球上,且微球的形貌和孔道结构...

  •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生长趋势

    作者:程晨; 杜仕国; 鲁彦玲 刊期:2018年第05期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加料制备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制备过程选用正硅酸乙酯(TEOS)硅源,氨为催化剂,乙醇-水混合溶液为溶剂。固定反应时间,通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研究多个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硅微球粒径和形态的影响;在确定TEOS浓度、水与TEOS物质量比这2个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氨浓度下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趋势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

  • 刚玉-尖晶石微粉的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及表征

    作者:陈彩莲; 张锦化; 柯昌明; 刘学新; 涂小丹; 王景然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以轻烧氧化镁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引入一定量的自制复合铝盐(OKU)作为助剂,研究助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和提高反应温度都可以促进MgO与Al2O3之间的尖晶石化反应,添加9%(质量分数)助剂的试料在1200℃保温2h后,MgO完全转变为尖晶石。在实验基础上在梭式窑中进行100kg级工业生产试验,并对微粉的化学成分、物相...

  •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作者:刘露露; 钱功明; 徐作行 刊期:2018年第05期

    用模板法制备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HAP),考察陈化温度、初始pH等因素对HAP形貌结构及成分的影响;用制备的HAP作为药物载体制备阿莫西林(AM)-HAP,考察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pH对AM-HAP缓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温度低于284.16K时,生成杂质磷酸钙;陈化温度越高,HAP的粒径越小。pH小于10.2时,有磷酸钙生成,HAP为片状,粒径为334nm;而pH为10....

  • 钛粉尘的最小引燃温度

    作者:董海佩; 程贵海; 李晓泉; 徐中慧; 张勤彬 刊期:2018年第05期

    利用粉尘云引燃温度装置和粉尘层引燃温度装置,对5种不同粒径的球形钛粉的最小引燃温度(Tmin)进行试验研究;拟合钛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Tc,min)和粉尘层最小引燃温度(Tl,min)关于粒径的函数,以及钛粉尘云引燃温度(Tc)关于质量浓度的函数。结果表明:喷尘压力的增大对钛粉尘云引燃温度无明显影响;质量浓度的增大可使钛粉尘云引燃温度以二次函数的形...

  • 低碳烷烃脱氢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

    作者:左成; 吴曼; 郭庆杰 刊期:2018年第05期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相关研究,包括无氧脱氢反应催化剂及其技术、有氧催化剂及其技术;提出了采用化学链技术对低碳烷烃进行脱氢制烯烃的方法,在化学链技术中载氧体作为温和的氧化剂氧化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可提高低碳烷烃的转化率;指出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研究重点包括2部分,即载氧体应围绕多组分活性载氧体、耦合催化-...

  • 末煤浅槽分选下限多因素分析及试验研究

    作者:张立文; 李国丰; 周恩会; 朱广庆; 张博 刊期:2018年第05期

    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粒径为13~6mm的末煤浅槽分选中存在的分选效率低,布水板堵塞的难题,得到最佳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悬浮液密度分别为1.4、1.5、1.6、1.7g/cm3时,对于粒径为13~6mm的入料颗粒,所需的最小上升水流速度为6.3~11.4cm/s;最佳水平流与上升流流速比值分别为2.0~2.5(ρ=1.4、1.5g/cm3)和1.5~2.0(ρ=1.6、1.7g/cm3);给料...

  • 不同后处理条件对Stober二氧化硅样品表面基团的影响规律

    作者:李姗姗; 万泉; 覃宗华; 傅宇虹; 谷渊涛 刊期:2018年第05期

    选择经典的Stober二氧化硅为代表性样品,采用热红联用技术(TG-DSC-FTIR)分析不同溶剂洗涤(水和乙醇)、不同温度干燥的Stober二氧化硅样品,探讨表面羟基、乙氧基随后处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洗能水解表面的乙氧基而形成羟基,乙醇洗涤通过酯化作用使表面羟基转化为乙氧基;NH3对Stober二氧化硅孔内外乙醇与羟基的酯化过程具有显著的催化作...

  • 机械湿式球磨法制备鳞片状锌铝合金

    作者:丁心雄; 吴显明; 陈上; 于小林; 刘立瑶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以球形雾化锌铝合金为原料,采用机械湿式球磨法制备出鳞片状锌铝合金;探究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和球磨助剂等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比表面仪对制备的鳞片状锌铝合金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表面吸附助磨剂官能团、粒径大小以及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

  • 球磨时间对TiO2-V2O5-C还原过程的影响

    作者:陈敏; 肖玄; 张雪峰 刊期:2018年第05期

    结合SEM、TG-DSC、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球磨时间对TiO2-V2O5-C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混合粉料的细颗粒团聚导致其平均粒径略有增加;当球磨时间从8h延长至16h,混合粉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失质量曲线向低温方向偏移,还原过程加快;继续延长球磨时间至24h,失质量和吸热变化基本一致;当球磨时间为16h时,混合粉料经逐...

  • 以问题导向为目标,发挥科教委组织和个人双重作用,推进建材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乔龙德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今年的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委工作会议是在党的确定的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明确新征程的背景下召开的,是在整个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真正开始转折,发展路上既不断地有新的辉煌和亮点,又同时存在着深层矛盾的背景下召开的,显然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面前科教委的任务也是异常艰巨。

  • 拓展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格局将建材新兴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乔龙德 刊期:2018年第05期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提出了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制品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目前传统建材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以增量为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