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地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0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微震研究专辑论文、2021年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快速产出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国际刊号:1001-4683
国内刊号:11-2008/P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3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818
总被引量:9563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7.8286
立即指数:0.0909
期刊他引率:0.913
平均引文率:21.3636
  • 地震分析预报的重力变化异常指标分析

    作者:胡敏章; 郝洪涛; 李辉; 祝意青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定义了描述地震前重力变化异常时变距和量级的参数S和G。根据收集到的89个4.0级以上地震震例,统计分析了震前重力变化异常范围和量级与震级的关系,得到了流动重力地震分析预报的量化参考指标。结果表明:5、6、7、8级地震震级判定的重力变化异常量级参考指标分别为50、70、90、120μGal,重力变化异常范围参考指标分别为140、220、350、660km。此外...

  • 基于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的前郭震群余震活动率及模型参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若; 蒋海昆; 康建红; 唐春呈; 张羽; 宋金 刊期:2019年第03期

    基于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的地震活动率时空预测模型,以同震库伦应力变化作为模型初始应力扰动,模拟了2013年吉林前郭MS5.8震群的余震活动率变化。考虑模型参数相关性,在模拟中采用2种不同的拟合方案,一是余震持续时间t_a不固定条件下的拟合,二是余震持续时间t_a固定条件下的拟合。结果显示,t_a不固定条件下的拟合方式可获得较好的AIC评价,适用...

  • 2015年四川乐山金口河M5.0地震孕震构造条件分析

    作者:宫悦; 龙锋; 梁明剑; 易桂喜; 王宇玺; 格桑扎西 刊期:2019年第03期

    2015年1月14日乐山金口河M5.0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川南山区与四川盆地交界一带。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与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方法反演了主震及序列中8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另外,利用Coulomb3计算了主震发生后库仑应力改变量,得到的结果如下:(1)重新定位结...

  • 基于小波分析的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侯晓真; 祝意青; 刘芳; 马栋;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高晨 刊期:2019年第03期

    搜集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2010~2014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周围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获取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范围内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震例,通过对多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内的重力变化情况及异常特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其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近地区后续震情分析、研...

  • 飑线对定点地形变观测的影响特征与机理--以陕西关中盆地为例

    作者:杨小林; 危自根; 杨锦玲; 王党席 刊期:2019年第03期

    2013年7月31日~8月1日陕西关中盆地爆发了一次强飑线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揭示此次飑线生命史期间对定点地形变观测的影响特征与机理,本文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关中盆地内4个地形变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飑线过境时的短时气压突变是造成定点地形变的主要原因,引起最大的地倾斜和地应变分别达9.70×10^-3″和21.02×10^-9;(2)气压...

  • 接收函数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壳泊松比变化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

    作者:唐明帅; 王海涛; 魏芸芸; 李艳永; 王琼; 魏斌; 苏金波 刊期:2019年第03期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新疆31次中强地震前后地壳介质泊松比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5次MS6地震中有4次地震、17次5.0≤MS≤5.8地震中有4次地震、9次4.6≤MS≤4.9地震中有1次地震观测到震前泊松比出现低值异常,变化形态特征呈"V"字型(乌苏台呈双"V"字型),地震发生在"V"字型的尾端,地震发生后,泊松...

  • 2019年吉林宁江MS5.1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其发震机理初探

    作者:梁姗姗; 徐志国; 张广伟; 梁建宏; 张美华; 安祥宇 刊期:2019年第03期

    采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S5.1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最佳断层面解节面Ⅰ走向304°/倾角81°/滑动角26°,节面Ⅱ走向210°/倾角65°/滑动角170°;最佳矩心深度6km,矩震级MW5.0。根据宁江MS5.1地震序列展布形态,推断节面Ⅱ可能为优势发震断层...

  • 九江地震台观测井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作者:鲍志诚; 高小其; 张磊; 赵影; 查小惠; 向阳; 蒋雨函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在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补给源及循环过程是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本文给出了九江地震台2号观测井水、大气降水、周边水库水及高山泉水等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地下水δ18O测值介于-7.59‰~-6.09‰,平均值-6.99‰,δD测值介于-45.22‰~-39.69‰,平均值-42.32‰,变异异数分别为0.09、0.16;大气降水δ18O...

  • 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预测回顾与资料论证

    作者:杨建文; 赵家本; 张鹏映; 何应文; 王军; 茶文剑 刊期:2019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墨江5.9级地震前预测意见和预测资料,认为云南地区M≥5.5地震平静异常突出,M≥5.0地震连续间隔时间达200天以上,通海2次5.0级地震震级偏小是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通海地震的指示意义、前兆异常M≥5.7地震中期和M≥5.0地震短临综合预测指标是判断地震短期可能性的主要依据;1900年以来,通海50km范围内M≥5.0地震后云南地区发生M≥5...

  • 江苏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的研究

    作者:康清清; 顾勤平; 于悦颖; 钱婷; 黄群; 霍祝青 刊期:2019年第03期

    基于2009~2018年江苏及相邻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602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了72个台站的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了震级偏差频次分布和定量统计结果,进而修正了江苏及邻区的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实际地方性震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校正后的量规函数比新震级国家标准(GB17740-2017)中量规函数...

  • 云南地震台网震级对比研究

    作者:杨晶琼; 杨周胜; 许亚吉; 秦敏; 张会苑; 蔡明军; 李姣 刊期:2019年第03期

  • 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的高精度地震目录更新程序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邓世广; 王月; 马亚伟 刊期:2019年第03期

    首先,基于Python爬虫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的自动下载;然后,针对省局台网快报目录汇总后存在重复定位地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筛除重复定位地震的方法;最后,分析EQ3格式地震目录的二进制结构,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向EQ3格式的转换。实际应用表明,该程序能够显著提高EQ3格式地震目录更新的工作效率,更高定位精度...

  • 基于微型无人机摄影技术的微构造信息提取研究--以博-阿断裂乌苏通沟东岸为例

    作者:马建; 黄帅堂; 吴国栋 刊期:2019年第03期

    利用微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博-阿断裂在乌苏通沟东岸的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解译DEM数据,并结合野外调查工作,明确了断裂在乌苏通沟东岸冲洪积扇上19.3~31.1m的水平位错。分析获取的陡坎剖面,且对比陡坎两侧地貌的剥蚀程度,认为陡坎形成后受到后期水流的侵蚀,部分陡坎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断裂的实际垂直位错在0.7m左右。通过实例...

  • 大数据环境下地震观测数据存储方案研究

    作者:单维锋; 滕云田; 刘海军; 杨冠泽 刊期:2019年第03期

    大数据技术为处理海量地震观测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模式。为了解决现有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案的读写速度低、用户并发度低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以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为例,在详细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Base和Open TSDB的地震大数据存储方案,搭建了大数据测试平台,完成了不同存储方案下查询、插入性能实验和并发性实验。实...

  • 地震台站标准化设计在冬奥会保障项目中的应用--以河北阳原台为例

    作者:肖武军; 张尧; 王立森; 张晓刚; 孙国栋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台站外观及内部设计统一标准化、规范化,是标准化地震台站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既是提升地震台站现代管理水平的推进剂,又是提升台站监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促进防震减灾业务信息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阳原台标准化设计工作为例,对阳原台的观测布局、防震加固、综合布线、标识标志等内容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对台站标准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