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Television

杂志简介:《中国电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75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专稿、评论聚焦、评论空间、理论前沿、媒介研究、融合创新、纪录时代、动漫艺苑、荧屏谈艺、环球视窗、业界视线

主管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2-4751
国内刊号:11-2750/J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75
复合影响因子:1.21
总发文量:3691
总被引量:6799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4.0517
立即指数:0.0222
期刊他引率:0.8677
平均引文率:3.3222
  • 以大格局、大视野表现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专家创研会综述

    作者:一申 刊期:2019年第11期

    近日,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创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多位专家、主创方代表、媒体等出席了会议。出品方代表河北影视集团副总经理、河北电影制片厂厂长靳国栋,编剧田运章,主演丁柳元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播出情况。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对该剧进行了研讨。

  • 青春校园剧:现实主义创作的突破与创新——电视剧《少年派》研评会综述

    作者:东方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电视剧《少年派》讲述了四个家庭经历种种变故与波折后,终于找到各自方向,收获成长的故事。该剧将家庭伦理剧的类型元素与青春校园剧的叙事相融合,首次聚焦高中生家庭的陪考与生活状态,直击代际沟通的社会痛点,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的展现,让父母和孩子"双向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AI主播在电视媒介中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作者:张蓝姗; 任雪 刊期:2019年第11期

    以智能语音技术和机器算法为基础的AI主播被运用于电视媒介中,带来了电视生产模式、传播方式、内容创新等多方面的变革,促使电视媒介向"智媒体"融合升级。同时,AI主播存在的互动瓶颈、刻板形象,以及它引起的交往异化问题又成为其发展的重大桎梏。为了更好地利用AI主播,给电视开拓更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提升其对话水平,进行AI形象的个性化、IP化运...

  • 从“+AI”到“AI+”:人工智能技术对电视综艺内容的影响

    作者:仇筠茜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梳理国内外综艺节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情况,总结出"运用机器元素""设计人机对抗"和"机器反客为主"三种节目模式,从传媒内容生态的角度分析"综艺+AI"创新思路的困境,提倡从制作流程、分发环节、岗位迁移、内容价值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从台前走向幕后,打造"AI+综艺"的融合创新方式。

  • 科幻美剧中的人工智能核心议题

    作者:曹书乐; 何威 刊期:2019年第11期

    "人工智能"是科幻美剧的重要亚类型。有关剧集对近未来世界中的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的无限可能性展开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本文发现科幻美剧中存在关于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议题:弱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助手还是暴君?强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奴隶还是朋友?超人工智能,让我们灭亡还是永生?这些核心议题通过叙事的力量,为有关人工智能的严肃公共辩论提供了情境...

  •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影像史诗——评电视剧《共和国血脉》

    作者:张阿利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电视剧《共和国血脉》在央视热播后,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聚焦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的"石油题材剧",将其文本放置在当下的市场语境、时代语境及艺术语境中进行剖析和解读,可以对工业题材剧的创作与发展产生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 从“一口粮食”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评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作者:许莹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以40年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为背景,围绕"一口粮食"架构情节,回顾了共产党员黄少花命运坎坷的一生,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该剧的成功与桃花意象的使用、以奇写正的手法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密不可分,但在历史背景的具象化方面还有可待提升的空间。

  • 《麦香》:初心、明德与人性成长

    作者:王昕 刊期:2019年第11期

    《麦香》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其美学得失对电视剧艺术传播有着较大启发价值。作者从文本出发,详细分析了麦香艺术形象的文化性格内蕴: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证经典美学论述,重倡"寓教于乐"为影视美学基本原则,呼吁弘扬现实主义美学精神,以促进新时代影视审美教育传播。

  • 从《朗读者》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作者:董蓓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文以《朗读者》为范例,在分析文化访谈类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和观众心理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朗读者》节目成功背后其适应时展特征的内涵、本质,并以此为借鉴,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 历史温度、人文深度与信仰高度——论电视剧《特赦1959》的主流叙事创新

    作者:寻茹茹 刊期:2019年第11期

    电视剧《特赦1959》通过史实素材的"异质"审美、以小博大的戏剧手法以及人本视域的历史温度,拓宽了革命历史书写的创新维度;抓住灵魂重构的叙事之本,用内外因双向展开形塑策略,实现了个体自我新生的人文深度,侧重叙事表征的"真实感"、深层结构的"优化性"以及表意主题的"现实性",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有效传导,达到信仰认同的政治高度。

  • 电视戏曲节目的融媒体探索——以央视戏曲栏目《角儿来了》为例

    作者:杨玉 刊期:2019年第11期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央视《角儿来了》运用融媒体思维横向拓宽节目体量,通过录制时的新媒体直播、实时视频连线、现场弹幕互动等介入内容生产;同时还围绕节目的上下游垂直拓展多元传播路径,满足用户需求,打造融媒体闭环为电视收视引流。这一切为戏曲电视节目的融媒体探索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 电视剧创作中的实与虚——以电视剧《破冰行动》为个案

    作者:王一川 刊期:2019年第11期

    探索实中有虚电视剧创作中实与虚的关系,与如实再现式和借实出虚式两类电视剧都有所不同,它是在实有事件基础上虚构出本来没有的人和事,但中心事件和人物及其整体叙事框架,都与现实生活事件大体相符。电视剧《破冰行动》在实有其事和如实摹写,据实虚构和虚不过实,由实入虚和以虚导实三方面是有所作为的。

  • 经典传唱:电视剧音乐的互文性传播

    作者:孔令顺; 范晶菁 刊期:2019年第11期

    近40年来,电视剧的音乐与剧集在水乳交融中已形成良性互动,构建了深度的互文性传播,歌曲传唱不衰,剧集影响深远。随着媒介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电视剧音乐的传播主体、客体、内容、媒介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 新乡村体验类节目内容生产的三种模式

    作者:陈接峰; 胡虹 刊期:2019年第11期

    以《向往的生活》《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三个院子》等为代表的乡村体验类节目,将综艺娱乐与纪实体验相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有趣的、互动的电视综艺新门类。这类节目在发挥导向作用上,至少有三种生产模式:倡导国民新的生活方式、提升国民新的审美品位、挖掘国民新的价值诉求。这三种导向生产相互结合形成了针对价值迷失、道德失范、自...

  • 电视节目主持人价值引导的优势与策略

    作者:王琍琍; 谷学强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媒介融合与新媒介技术的双重冲击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统职能遭遇挑战,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新要求。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发言人和代表者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价值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深入挖掘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