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杂志简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107/TM,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智能电网、大电网规划与运行、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发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0258-8013
国内刊号:11-2107/TM
全年订价:¥ 2539.20
创刊时间:1964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31
复合影响因子:3.5
总发文量:9426
总被引量:263625
H指数:151
引用半衰期:4.3767
立即指数:0.1011
期刊他引率:0.7384
平均引文率:17.8174
  • 特约主编寄语

    作者:李庆民 刊期:2018年第18期

    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截止2017年底,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2492MW,总装机容量达539123MW,其中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6400MW,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2%,发电量占比超过4.8%,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类型电源。

  • 大型风电场雷击防护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

    作者:李庆民; 郭子炘; 张黎; Siew; Wah; Hoon 刊期:2018年第18期

    从风电场雷击现场观测与长间隙放电实验模拟、叶片雷击接闪放电、风电机组雷击风险评估与防雷系统优化设计、叶片雷击损伤机制、雷击电磁暂态与防护、叶片防雷系统测试方法、海洋环境风机防雷新问题等方面,对风电场雷击防护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出5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风机旋转对叶片附近空间电荷的影响;叶片接闪的极性效应...

  • 双接闪器叶片风电机组缩比模型雷击附着特性

    作者:王宇; 王建国; 周蜜; 刘玉河; 蔡力; 薛健 刊期:2018年第18期

    风电机组叶片的雷击损害近年来频繁发生,叶片双接闪器布置是常见的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方式。针对2MW、40m双接闪器叶片风电机组,采用1.2/50μs冲击电压波形、1:100缩比比例开展缩比模型雷击附着试验,设计针对风电机组的缩比模型附着性能试验方法,研究雷电先导位置、叶片旋转角度对附着位置及接闪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度较高、风机正上方的雷电...

  • 风力发电机叶片叶尖段外覆导体接闪系统的雷击防护性能研究

    作者:何天宇; 陈维江; 贺恒鑫; 时卫东; 边凯; 李新凯; 向念文; 黄胜鑫; 顾建伟; 傅中 刊期:2018年第18期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雷击防护问题一直是风电系统安全运行关注的焦点。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塔筒的高度、叶片的长度也随之增长,叶片接闪系统的雷击防护失效问题愈加严重。为了解决GFRP叶片复合材料的雷击击穿问题,提出一种在叶片前缘/尾缘外覆条形导体的接闪系统设计方案,可降低叶片内部接地引线表面电场强度,减小接地引线产生放电并引起叶...

  • 考虑后续雷击的风电机组雷电暂态研究

    作者:陶世祺; 张小青; 王耀武; 陈士刚; 杨俊峰 刊期:2018年第18期

    兆瓦级风电机组由于其高耸的结构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容易遭受雷击。目前,就风电机组的雷电暂态分析而言,大多数研究工作仅针对于首次雷击暂态响应的计算,缺乏对后续雷击过程的考虑。为了开展更为全面的风电机组雷电暂态分析,建立机组的完整电路模型,推导从桨叶、塔筒、到接地装置的电路参数算法。运用该电路模型对机组进行雷电暂态计算,获得实...

  • 基于雷电物理学的多风机雷电屏蔽研究及风电场防雷布置

    作者:张黎; 张瑶; 王国政; 邹亮; 赵彤 刊期:2018年第18期

    近年来,雷电灾害对风电场内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破坏日趋严重。为降低风电场雷击事故的概率,提出一种新型多风机电气几何模型,该模型从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模型出发,考虑叶片周围带电粒子的影响,计算叶片接闪器的击距范围。与传统电气几何模型相结合,给出多风机间雷电屏蔽的关系与判据。利用该模型对规模化风电场各风机间的雷电屏蔽距离进行研究,分...

  • 柔性直流配网中基于暂态高频阻抗比较的方向纵联保护

    作者:贾科; 宣振文; 李晨曦; 王聪博; 李猛; 毕天姝 刊期:2018年第18期

    柔性直流配网是未来直流技术和配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保护技术作为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难点在于快速、有选择性地识别故障。针对双极短路故障,依据不同直流线路故障时暂态高频阻抗的特征差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暂态高频阻抗比较的方向纵联保护,并形成相应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基于具有直流...

  • 基于虚拟电阻补偿的柔性直流输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功率接口建模方法

    作者:乐健; 张好; 李星锐; 周文俊; 刘开培 刊期:2018年第18期

    该文提出基于虚拟电阻补偿的功率接口建模方法,以提高用于MMC-HVDC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分析现有采用电压源型理想变压器法建立功率接口模型的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在数字仿真系统受控电流源的控制量中引入虚拟电阻电流补偿,分析含改进功率接口模型的仿真系统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稳定性和仿真精度,对虚拟电阻取值进行优化设...

  • 基于虚拟换相面积缺乏量的HVDC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作者:刘磊; 林圣; 何正友 刊期:2018年第18期

    为降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概率,从换相失败的机理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换相面积缺乏量的换相失败抑制策略。首先,定义连续滑动的虚拟换相窗,建立直流电流和换相电压的变化对换相过程影响的耦合关系,给出可以实时量化换相失败风险的虚拟换相面积缺乏指标。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换相面积缺乏指标的直流电流限制策略,可根据直流...

  • 大幅减小子模块电容容值的MMC优化方法

    作者:董鹏; 蔡旭; 吕敬 刊期:2018年第18期

    减小子模块电容容值能够降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成本、体积和重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该文首先建立半桥、全桥和混合MMC的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统一模型,揭示出基频和2倍频波动是主要分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2倍频环流和3倍频共模电压注入及优化调制比来减小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的方法。以混合MMC为...

  • 控制系统扰动下并网变流器广义阻抗测量方法

    作者:蒙志全; 辛焕海; 董炜; 谢欢; 朱承治 刊期:2018年第18期

    基于广义阻抗的频域分析方法可以将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振荡问题转化为原–对偶电路中广义阻抗之间的串并联谐振问题。基于原–对偶电路,增加外界激励实现广义阻抗的测量具有可行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在控制系统注入扰动的广义阻抗测量方法。首先,针对主动注入扰动后的变流器系统建立其等效原–对偶电路,并分析系统在主动注入扰动后的响应;其次,给...

  • 考虑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备用特性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

    作者:李姚旺; 苗世洪; 尹斌鑫; 罗星; 王吉红 刊期:2018年第18期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energystorage,AA-CAES)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该文详细分析AA-CAES电站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备用特性,建立考虑备用市场的含AA-CAES电站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中除了计及能够反映AA-CAES电站实际热力学过程的储能电站运行约束外,还综合考虑AA-CAES...

  • 并联PiN二极管的温度频率特性建模与分析

    作者:李晓玲; 冉立; 曾正; 胡博容; 邵伟华 刊期:2018年第18期

    针对风电变流器等应用场景,随着功率等级的不断提升,硅PiN二极管的并联使用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并联硅PiN二极管器件的静态参数具有分散性,并联器件间的线路布局存在不均衡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并联器件间的电流分布不均,进而引起器件间的损耗和发热不一致,使并联PiN二极管工作于不同的结温。相应地,结温差异会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产生影响,并进...

  • 基于ARX模型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在线估算

    作者:聂文亮; 谭伟杰; 邱刚; 李春莉; 聂祥飞 刊期:2018年第18期

    准确估计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 C)是电源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问题之一。针对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参数难以获取这一关键问题,该文采用自回归各态历经(autoregressive exogenous,ARX)模型建立锂电池等效模型,由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的遗传算法确定ARX模型的阶数,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获取模型系数;然后利用得到的模型系数和锂电池...

  • 多能源网络与能量枢纽联合规划方法

    作者:黄武靖; 张宁; 董瑞彪; 刘永笑; 康重庆 刊期:2018年第18期

    多能源系统集成与协同优化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系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多能源系统的规划问题,将电、气、热、冷组成的多能源系统划分为两层,下层为园区以及城市层面的区域多能源系统,采用能量枢纽模型进行建模;上层为省级以及跨省层面的能源传输网络,连接各个区域多能源系统。提出多能源网络与能量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