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杂志 北大期刊

Chinese Museum

杂志简介:《中国博物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聚焦_传承红色基因的博物馆和纪念馆、理论_前沿、理论_探索、理论_博物馆史、实践_展示与传播、实践_管理与发展、实践_保管与保护...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
国际刊号:1002-9648
国内刊号:11-1462/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9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1051
总被引量:5249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数字化时代之超级连接的博物馆

    作者:安来顺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博物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深层次逻辑是人类两种基本行为,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重要驱动力之一。数字革命对当今博物馆的贡献不仅是提供了新的工具,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与数字技术本身发展相联系.博物馆实现数字化是多途径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循序渐进的。

  • 博物馆与社会:寻求更广泛与深入的连接

    作者:严建强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博物馆经历了公共化与社会化的洗礼后,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需求变得迫切,博物馆为此作出了持续的努力。随着博物馆化领域的扩张,博物馆物与博物馆类型极大地丰富起来,博物馆与社会连接范域也随之拓展。常设展厅的出现与展览类型的多样化.为博物馆与社会的连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展览阐释质量无疑是实现博物馆与社会连接更具实质性的方面...

  • 再论博物馆公众

    作者:史吉祥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全球互联网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的今天,博物馆也融入了超级连接的潮流。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微博、博物馆微信等新媒介联系了更多的公众,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博物馆出现了新公众,而是公众在超级连接作用下,在原先的客观性、广泛性、可变性、多样性基础上呈现两个新特征,即可测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博物馆公众的定义也进一步...

  • 社区(共同体):博物馆研究中的关键议题

    作者:尹凯 刊期:2018年第03期

    21世纪伊始,科技引领的全球沟通革命不仅让入际交流变得多样与复杂,而且深刻影响了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示手段和参观体验等方面的实践。与此同时,超级连接不仅限于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传统意义上游离于博物馆之外的社区(共同体)依然是博物馆应该关照的“新公众”。建立博物馆与社区(共同体)之间连接的具体实践是多样的。新方法远不是博...

  • 试谈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体叙事

    作者:马玉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博物馆跨媒体叙事通过多维、立体、多元交互式的呈现与表达.拓宽了博物馆多平台叙事的方式,面向不同层次观众,从不同角度提供更丰富、完整、宏大的博物馆叙事。各媒体平台叙事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建统一的博物馆叙事通道,实现博物馆信息的多样化传播。在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

  • 新方法与新公众——基于北京奥运博物馆“我的运动日记”展览的思考

    作者:周艳晴 刊期:2018年第03期

    超级连接的时代,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更应该创新连接公众的方法。北京奥运博物馆“我的运动日记”展览在进行展示评估与观众研究中,运用博物馆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时代新公众的特点,探索博物馆拥抱新公众的展陈新理念,为研究新时期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作者:魏德勋; 段君峰 刊期:2018年第03期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是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主题。这一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激发和提升了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超级连接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基于超级连接的博物馆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构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的相关要求、实现路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这也是新时代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多样化的公众文化服务...

  • 博物馆:“文化湿地”与“城市之肾”

    作者:李耀申; 李晨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自然生态领域,湿地具有储藏淡水和净化水质的独特功能,生态调节价值居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之首。在人类生活尤其是当代城市生活中.博物馆作为人类记忆的“容器”,保存历史遗产,记录文明发展,激发文化创新,调节文化生态,与大自然中湿地的作用异曲同功,恰似“文化湿地”。与素有“地球之肾”美称的湿地高度契合,博物馆因其储藏城市记忆...

  • 苏珊·皮尔斯有关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作者:常丹婧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博物馆学的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学的重要话题,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苏珊-皮尔斯(Susan M.Pearce)对博物馆收藏实践和藏品符号学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刻的研究,认为在物质文化视野下,收藏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并和物的收藏史存在对应关系r还可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阐释。虽然在新博物馆学影响下,博物馆开始注重对人的研究,但以...

  • 何谓教育博物馆:一个值得澄清的历史概念

    作者:李飞 刊期:2018年第03期

    晚清新政时期屡见于文献的“教育博物馆”有其特指对象,几乎皆指陈列世界各地教育用具、教育方法及教育家资料等,主要面向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界人士服务的教育行业专题博物馆,而非面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常识的机构。《癸卵学制》中要求在师范学校内设立“教育博物馆”的理念,则明显取法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附属教育博物馆的成例.具有鲜...

  • 民国知识界视域中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上)

    作者:史勇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天然场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民国知识界形成了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主体.社会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的共识,认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众教育、科学教育和美育教育三个方面并进行了阐释。这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丰富和研究近代中国博物馆思想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 广州市市立博物院成建始末

    作者:陈鸿钧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28年,广州市政府重修镇海楼,第二年以此为馆址设立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开岭南近代博物馆之先河。设立,经历了市政会议提案、成立筹备委员会、广泛征集文物、建成开馆等阶段,制定了筹备委员会组织大纲、陈列品物奖励规程等相关的制度规范,其建设历程可称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典型。

  • “圈内人-圈外人”关系与博物馆的社会生成(上)

    作者:戈登·J·法费; 杨瑾(译) 刊期:2018年第03期

    埃利亚斯的“圈内人-圈外人关系”理论为考察博物馆空间的社会歧视和博物馆的社会生成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他的视角阐释了博物馆与现代化依存性带来的特殊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埃利亚斯在研究欧洲上层阶级的过程中强调十九世纪国家内部不同有产层级并存的现象。这就解释了欧洲国家博物馆的初始性特征,因为博物馆出现于王朝统治精英们...

  • 我们为何而拍?——基于拍照动机的博物馆观众聚类研究

    作者:刘阳 刊期:2018年第03期

    该研究基于613份网络调查问卷的数据,对观众在博物馆拍照的动机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因子一聚类分析法提取到。隋感”“观物”“窥视”三个基本维度的拍照动机。在此基础上,把观众分为“消极型”“积极型”“观物型”“情感型”四类。最后,经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探讨了观众类型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性质、收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关...

  • 博物馆展示内容策划的创意方法

    作者:林轶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博物馆展示内容策划的创意,是指把其展示的内容及主题的创意,作为展示策划工作核心,创新其内容的引领、体验性和差异化,助其形象、内涵吸引力,超越竞争对手和常规项目。创意的主要内容为:展示主题概念、展示运营空间、实际观赏场景。通过深入调研重庆相关博物馆,研究其采用的“一元创意”“哥德组合”“起点目标导向”“TRIZ特性转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