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Report

杂志简介:《中国报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566/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开卷、编读往来、视界、“Z世代”学党史、专题、观点

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报道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9-9344
国内刊号:11-4566/F
全年订价:¥ 326.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5108
总被引量:1302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196
期刊他引率:1
  • 互动

    刊期:2009年第10期

    此次救灾过程中,媒体信息比政府官方的信息要来得更及时。媒体第一时间报出了小林村等多个村庄人员失踪,新闻也最早播出了南部很多交通道路阻断和很多灾民的信息,以至于政府部门的救助决策还得依靠媒体的信息来进行。这使得政府的形象在这次救灾中被批评得一塌糊涂。

  • 甲子足迹

    刊期:2009年第10期

    60年的只言片语记录下来,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是另一种叙事方式。生动的它们,就像一个个脚印,一串串下来,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足迹。

  • “发现”中国

    作者:于歌 刊期:2009年第10期

    大约在十三世纪末期,一个意大利人在旅途中发现了庞大的宝藏。在他随后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在对不同风俗、物产和轶事奇闻的描述中,中国的城市仿佛成为尘世中最为繁华之所在。

  • 大阅兵——我爱我国家

    刊期:2009年第10期

    翻阅古今中外的历史,阅兵是一种共通的隆重的军事仪式。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观兵”或“观师”的仪式。

  • 在共和国庆典的档案里

    作者:林玉华 刊期:2009年第10期

    无论受阅者,还是“备份人员”,在共和国庆典的档案里,都镌刻着他们的奉献。

  • 张仃: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

    作者:孙玲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样几乎参与了新中国的一系列重要美术设计工作,而这位白发老人,始终纯真明净,唯有艺术,是他毕生的追求。

  • 红色电波载起开国大典

    作者:王建春 刊期:2009年第10期

    共和国开基立业辉煌庆典的喜讯,正通过强大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世界。通信科长崔伦和保障开国大典的通信工作者心情尤为激动,泪流满面……

  • 与“天下第一兵”亲密接触

    作者:温志宏; 刘梦羽 刊期:2009年第10期

    在阅兵村,我们见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兵”的程志强。他是穿着军装的外交司礼专家,是一个永远都停不下来的人。

  • 马湘生:陆航“直升机王”的传奇

    作者:温志宏; 刘梦羽 刊期:2009年第10期

    希望自己是一块坚实的基石,让后人走过去的时候感觉非常平坦。这就是我的目标。

  • 我们的1999

    作者:孙飞 刊期:2009年第10期

    通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已经听不到音乐,也听不到解说。只有欢呼,欢呼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

  • 开国1949——新中国开国纪实

    作者:何晶; 董彦; 乔振祺 刊期:2009年第10期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各方面代表662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一代伟人

    作者:何晶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一头向后反梳的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下颚上一粒标志性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这个伟大的名字就是——。

  • 建国初期的党外人士

    作者:李正华; 高广景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他们有的早期就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有的中期才开始转向共产党;有的在后期与国民党决裂从而走上革命道路。不论怎样,他们在建国后都与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 民主的记忆

    作者:苏原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从“五四”运动的初啼算起,民主的声音回荡在中国上空已经90年。在建国60年的今天,民主虽然已经前所未有地走近了我们,但依然是一个有待实现的梦想。

  • 甘惜分:半生戎马半生书斋

    作者:王新玲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他们不是历史教科书,历史的痕迹早已印在他们的生活里,静静思索他们所曾经走过的日子,历史也无需专程触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