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的概念及其内涵变迁

    作者:李倍雷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二十四史中首先提出“艺术”概念的是《后汉书》,首先为“艺术”立传的是《晋书》,当然“艺术”的概念以及“艺术列传”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艺术”经历“方术”或“方技”这样一个概念的变迁,因而“艺术列传”也是经历了“方术列传”“术艺列传”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艺”与“术”都有关于技术、技巧、能力的涵义,它们的“原型”可追溯到方...

  • 1900年前后德国艺术评论界中的德拉克洛瓦

    作者:托马斯·W.盖特根斯; 黄凌子(译) 刊期:2019年第02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对法国艺术的接受过程中,一般而言印象派画家最先得到认同。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威廉二世对于这股浪潮的拒绝,雨果·冯·楚迪(Hugo Von Tschudi)在意图获得法国绘画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收藏家们在这一新趋势中展现的勇气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相同的问题,它们都涉及威廉时期极其矛盾的文化。皮特·巴里特(Peter Paret)在其关于...

  • 1969年:艺术体制批判思潮的兴起

    作者:王志亮 刊期:2019年第02期

    1969年是美国艺术界兴起体制批判思潮的一年,其中艺术工作者联盟的成立,以及组织的一系列事件成为这一思潮的主要推动因素。该联盟在1969年4月10日召开的“公开征求意见会”几乎涉及到了体制批判的各个方面。参会的艺术工作者从温和参与、激进批判两个角度提出意见,并最终落实为一系列艺术或非艺术的艺术体制批判实践。艺术工作者联盟和征求意见...

  • 老挝琅勃拉邦古典园林景观研究

    作者:江牧; 苏莎惠; 张艳 刊期:2019年第02期

    老挝园林最早是以宫殿建筑庭院的形式出现,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选址极为注重与自然的联系。琅勃拉邦私家园林出现较晚,一般都极为简朴,主要在围绕私家建筑的周边空间中组织道路和绿化,其风格主要依靠个人的喜好。寺庙的高度会被着重考虑——不仅要高于住宅,而且一般是该区域内最高的建筑。寺庙园林作为小型园林,通常在周围使用低矮的灌木,给...

  • 2017-2018年中国宗教美术研究新趋势

    作者:郑弌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宗教美术研究既延续了以往学术传统,同时又有着诸多新发现与新进展:敦煌美术的回顾与展望、丝路佛教与藏传佛教美术新探、西南石窟新发现、石窟美术史学史初兴、景教美术与摩尼教美术的新问题。其中,新材料的发现与整理、史学史层面的梳理与回望,为宗教美术从个案研究到整体框架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可能。

  • “第一届国际宗教艺术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胡听汀; 汪珂欣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8年11月3日至5日,“第一届国际宗教艺术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和研讨会,就宗教艺术与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反思研究历史,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 楚国升鼎纹饰的形态及其文化意味

    作者:马静静 刊期:2019年第02期

    楚国升鼎纹饰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历程。春秋中期至晚期是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克黄升鼎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青铜升鼎还未摆脱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装饰纹样简单;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成熟期,以王子午鼎为代表,纹饰繁复细密,层次丰富,呈现出富丽奇诡的楚风特征;战国中晚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期,也是楚国升鼎纹饰的风格转变期,以铸客升鼎为代...

  • 批评与救赎: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文化史叙事

    作者:刘志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叙事聚焦于文化史中散落的乌托邦救赎意象的批评性拯救,他从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体验中找到了批评性救赎的方法。这一思想既具有文化史批评的启示意义,又包含诸多后现代的思想因素。同时这一批评性救赎思想也契合20世纪现代哲学寻找生存意义的整体精神。

  • 时尚政治场域中的资本构成、转化及策略研究

    作者:史亚娟 刊期:2019年第02期

    时尚政治场域中的资本主要呈现为时尚资本、经济资本和权力资本等几种形式。政治精英、时尚从业者、时尚消费者在支持或反对某种政治立场或政治理念的斗争中实现了时尚资本的转化,这种资本的转化同时也体现为各方力量关系的变化,并成为该场域中时尚再生产的驱动力。此外,景观化、娱乐化的时尚与呈现出相同趋势的政治联姻是时尚资本得以成功转化...

  • 两岸当代水墨“忆想空间”的创作现象

    作者:林洪钱 刊期:2019年第02期

    记忆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在生活实践中过去式时态的印记。回返、追忆是生命实践创造力为过去的经验重新认识自身的内在需求。因时间与空间的不可逆转特性,在回忆的运动模式下时空被裂解,形成一种逆向的时间观。这十几年来可以观察到,两岸年轻世代的艺术家回溯自身童年,重探个人儿时之记忆、经验与想象,进而透过艺术的感性形式,勇于面对、省视、表达...

  • 杀戏源流的人类学考释

    作者:张跃 刊期:2019年第02期

    杀戏因戏中多“砍砍杀杀”而得名,仅流行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的花山、大街两镇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九甲镇,沿者干河流域分布。旧时共有72出剧目,由固定戏班演出。杀戏应是马灯戏的变种之一。至迟在清朝中期以后,马灯戏由长江流域随汉人军队、移民、商人、家眷流入云南,进入哀牢山腹地的景东花山那弄村一带,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土...

  • 音乐创作中歌谣式主题的呈现——以吉雅·坎切利的交响曲为例

    作者:任佳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交响乐创作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创作问题是主题构造形态的表现力问题。格鲁吉亚作曲家吉雅·坎切利交响曲作品的歌谣式主题以其鲜明的音响特征区别于其他交响乐作品。坎切利对于纵向音高的设计所采用的并不是功能性和声体系,而是在调中心与调式控制之下的一种音块式音响体,在音块式音响体呈现的过程中逐渐叠加,将其复杂化。这种非功能性和...

  • 指向20世纪新音乐的死亡观:马勒《大地之歌》第六乐章《告别》新探

    作者:张晨 刊期:2019年第02期

    马勒的《大地之歌》利用中国唐诗文本再造了一个凄美的与世告别的意境。无论它与中国古诗和五声音调如何贴近,它的生存底蕴还是发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马勒赋予音乐文本极多的含义,他的第六乐章《告别》在结尾时隐藏了一个动机,这个动机源自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马勒再次运用它的时候,使它回首过去的同时迎接了未来——音乐文本的意义在...

  • 亚洲新电影民族主体性的建构与世界电影史的重写

    作者:章旭清 刊期:2019年第02期

    民族主体性是亚洲新电影发展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标签。在艺术上,亚洲影人用以书写东方文化的民族范式,与好莱坞电影范式、“欧陆派”电影范式相得益彰。在工业上,亚洲民族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电影已是当今世界电影不可小觑的新势力,然而,在现有的世界电影史书写中,亚洲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与其应有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有必...

  • 虚拟美学视域下关于电影现实主义的理论思考

    作者:任艳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电影现实主义受到了新的挑战,现实主义研究需要面向创作实践进行理论的突围,数字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扼杀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反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了理论研究的突破:重新认识现实主义的创造性和假定性;真实性与真实感是现实主义真实问题的两个维度;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同样需要发挥艺术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