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艺术专业论文

艺术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6:27

艺术专业论文

艺术专业论文第1篇

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烹饪教学中效果不明显。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离的方法,而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美学知识和烹饪技能来完成作品设计、加工制作、组合调整、评价等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以主题制作的形式,明确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责,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图形设计、色彩搭配、热菜造型、冷拼创意拼摆等全部工作过程的实训。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有效的认识美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美学基础知识、美感构成,掌握烹饪色彩基础、图案基础知识等。

二、讲、演、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演、练、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生由“学中练”转变为“练中学”,为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训练奠定基础。教师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讲解雕刻步骤,指导学生基本功训练,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安排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吉祥图案造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教师根据所制作造型作品的特点,详细讲解作品的特征和技术操作要领,通过一步步的手法演示和图片对比,有效的让学生看到作品制作的具体步骤,从而在脑子里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自己制作中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将作品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在练习时遇到不懂的步骤可以参考图片标准进行练习,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中积累技术经验,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总结不足,使作品精益求精。

三、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

课程引入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本位、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确定自己的作品设计特点,明确专业技术与岗位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制作作品的全过程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能力。教师在整个完成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中只是起到导演作用,保证学生行动方向始终锁定项目任务,真正的角色是学生。

四、竞争合作两相济的教学形式

艺术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艺术专业论文第3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那么就业应该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给出的设计工作是实践型,不是学校教学模式的纸上谈兵,所以就业率与以前相比较逐渐降低;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很多的因素所造成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教学体系问题,太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脱节了,导致了他们不能胜任实践工作。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老师经常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善以教师的角色来教导人,而不是让更多的学生自己理解实践,总是沿用老式的套路来教学很多时候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让他们没有专研的兴趣,只是等待老师的告知,并在最后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老师传授的方式太固定式,导致最后学生没有结合实践,对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的很多的问题都不了解。

二、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一)引入实践教育,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动手能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点,要解决设计问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非常的枯燥,但是不学习理论知识,设计问题根本就不能进行分析和解决,也根本无从下手。针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多是没有生动形象的事例,因此会导致很多的人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要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理论知识能够更多的融合在一些工程实例中,这样就能够避免学习的枯燥,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让同学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参观,或者是老师在实验基地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个设计在工程中的原理,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将老师讲的内容,马上进行感知,加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模拟实践,确定课题,展开设计仅仅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和感知是不够,还要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手来。环境艺术专业真正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名真正的设计者对于项目的全过程肯定是了如指掌。从项目的招标、投资成本、预算、设计等多方面都有一个设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能够得到最终想要设计的东西需要的成本和所获得的价值。而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因此没有一个实际的项目作为事例,就没有真正的问题出现,因此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做一个模拟的实践练习,首先要选择一个课题,然后和实际的项目结合起来,进行“真正的实践”,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帮助让学生针对去实地参加实践,或摘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特点提出适合于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改变和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更多的激情,让他们更喜欢这个专业,为储备专业型人才做好工作。关键词:环境艺术;实践教学者通过实践模拟大赛来进行。在实践模拟中,老师可以确立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市场调研工作,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实践中可能要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材料类型、成本、工艺流程等多方面问题;然后制作方案,并且画出草图,做出模型,分析可实施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大家都能够看到别人实践中比比自己好的方面,使其能够找到自身的劣势,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交流和互动。

三、建立或通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设计最后的结果就是要完成一个“作品”,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设计者所必备的知识。现在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局限在理论知识上,没有一个适合实习的基地。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一个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基地,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相关的企业入驻到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实践学习。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让学生能够参加到合作的单位中参与工程的设计和管理,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的经验。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为合作单位提供潜在的人才。

艺术专业论文第4篇

一、目前学生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的传统戏曲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既有国家资助的精华戏曲,又有饥不果腹、靠摆地摊维持生计的百姓戏曲;既有高达戏曲硕士的高级表演人才,又有没上过几天学的草根戏曲演员,可谓繁华与衰落同在,高调和低曲同唱。面对戏曲,学生既有机会步入高大尚,又有可能错失年华,进入生活的低层。这种两难选择,就是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困惑。纵观这些学生,专业基础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同。既有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又有读了几天小学的学生;既有农村学生,又有城市学生;既有学过一点戏曲基本功的,又有一点戏曲专业基础都没有的孩子,文化知识差别距大,戏曲专业基础差别更大。

调查学生学习戏曲的原因,有的学生文化课差,没有考大学的希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戏曲,掌握一门技艺,求得将来安身有本。还有的学生家长知道当前社会及戏曲院团有人才的需求,让孩子学习戏曲,以求将来有谋生的手段。当然,也有确实喜欢戏曲的学生,愿意投身于戏曲行业学习戏曲,但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由此看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大部分学生学习戏曲都是被动的。

综上所述,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年龄差距大,素质差别大,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愿望不同。虽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职责和愿望,但当前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接受信息的宽广,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艰难。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再制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戏曲理论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就戏曲理论教学做出探索。

二、戏曲简史的教学

中国戏曲史是戏曲专业首先上榜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训优秀的戏曲人才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戏曲简史是戏曲理论课的首选课程。该课程既能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戏曲所走过的历程及戏曲的基本历史知识,又能引导和诱发学生了解戏曲,理解戏曲,热爱戏曲。

讲授中国戏曲简史,要把中国戏曲发展的主要线索、脉络勾画出来,有重点有主次,侧重近代戏曲的形成和繁荣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增加地方戏曲的内容,尤其是增加学生所学剧种的内容。这样把国家的戏曲史与地方的戏曲发展结合起来,既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性,又提高这门课的趣味性,还提高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地方剧种内容要精练准确,有代表性,让地方剧种的精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国戏曲史中,代表剧目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因为剧目是戏曲的终极目标,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了解剧目,既是戏曲史的内容,更是在中华民族成长的故事中,了解中国的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民族的优秀品德,增强民族的自豪感。特别是中国戏曲史中的春秋战国剧目、三国剧目、杨家将剧目、优秀的民间故事剧目、优秀的神话剧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承载体,是民族的根源。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剧目,既是戏曲史的教学内容,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三、文艺常识的教学

文艺常识的教学目的是让戏曲专业学生掌握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感悟理解艺术的共性,为学生的未来打开多扇发展的门窗。“中国戏曲从孕育、形成到繁荣昌盛,在艺术形态上始终坚持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观念……”所以,戏曲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主要是话剧、歌剧)、电影电视、舞蹈等艺术门类,充分掌握这些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更好地理解戏曲。在此,要有选择地加强戏剧艺术中的话剧和歌剧知识及电影电视的教学份额。因为话剧和歌剧与戏曲是相邻艺术,电影电视也与戏曲相邻,且电影电视在当展迅猛,成为艺术市场的主流,让学生了解姊妹艺术的知识和艺术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戏曲专业。这门课程应该以作品分析理解文艺常识,以作品归纳理论。

四、艺术作品欣赏课的教学

戏曲理论课虽然对学生学习戏曲非常重要,但理论毕竟只在案头桌前。要深刻理解戏曲理论,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验证理论。但对于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戏曲艺术,对戏曲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开设艺术欣赏课,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达到感性与理性同时升华。

艺术欣赏课要展示作品的门类齐全,既要有姊妹艺术,如京剧、越剧、评剧等戏曲,又要有兄弟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等;既要有历史剧,又要有现代戏;既要有喜剧,又要有悲剧;既要有电影,又要有舞台剧。涉猎的作品要多,门类要丰富。这门课程柔性大,可在早晚课进行,也可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但必须有课后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挖掘作品的特色和內涵,寻找作品中的细节和感人处,开发学生的潜力。

五、综合分析

因为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差异很大,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戏曲理论课应该从基础内容开始,逐步推进。

1.教学过程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所有的戏曲理论课与艺术作品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比如“三国戏”,《长坂坡》、《汉津口》、《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等,要把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知识及时代背景讲给学生,还可把这些戏的戏曲常识讲给学生,使“三国戏”的知识丰满厚实,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讲爱情戏,有《西厢记》、《梧桐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西厢记》可以把这个戏的背景资料,如山西省永济市的普救寺、山西的戏曲资源等介绍给学生。以剧目带知识,把戏曲史、戏曲常识、文艺常识、艺术作品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感性带动理性,形象带动抽象,增加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素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道德标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戏曲理论课与学生所学剧种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虽然学生初涉戏曲,但对他们自己所学的剧种怀有感情,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学生热情高涨,感情更浓。戏曲理论课应因势利导,加大地方剧种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优秀成熟的地方剧目。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地方剧种的特殊知识,最主要的是把戏曲理论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艺术专业论文第5篇

关 键 词:艺术设计 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人类的科技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各种学科门类,出现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学科门类高度综合的产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因此,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两种生存模式,一种是生存在建筑设计的工科院校,另外一种是依附在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院校纷纷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有诸如南京财经大学在内的多所文科院校。当各高等院校开办的专业门类大致相同时,要想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就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创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信息时代”的21世纪又可以称为“设计时代”。艺术设计成为当今世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纽带。然而,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传统美术与工艺美术教学中转型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转型期的种种迷惑和困难。众多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样,还处在新开办期的模仿和摸索阶段。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社会不满意,认为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育者自己不满意,症结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现代设计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高起点、批量化的需求。

现代设计的实践,需要艺术设计教育构筑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或培养模式回应社会的需求。设计教育的重点要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训练向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只关注美感和设计语义的形态研究转向对生活形态、产品策划和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科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其学校金融和管理等文科众多学科专业的背景和优势,设计战略和设计管理教育既然已经成为设计教育体系新的发展趋势,而现代教育需要培养“一专综合”型的设计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那么,文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既对艺术设计专业精通或熟练,又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来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对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能全面掌握、运用自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能了解和掌握,融会贯通,并能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一专综合”型人才。“一专”就是对自己的主要业务方向做到精通或熟练,“综合”就是要对相关专业做到了解和掌握,并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目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题实践的一专多能型的高效率人才。

一、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的特点,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即: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1.终身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产物,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基本艺术设计方面工具性知识的传授,例如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法;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注重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的传授。

2.素质教育观念

“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相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当今高等教育中过弱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提出的一种观点。素质是个体获取知识的内在力量和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方面,突破专业面过窄的状况,进行学科复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观。 转贴于

3.创新教育观念

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授知识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转变。首先,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所谓有效是指这些知识能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科知识的选择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的原动力。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都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培养不同的有个性的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知识构架上要体现整体化、国际化的特点,认真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框架,正确吸收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真正做到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避免简单的叠加,以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

二、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二是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教学与管理方式。按照科学的教育观念,构筑合理的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框架可参见下图。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艺术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有所不同。根植于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寻找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环节是专业学科的复合,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寻找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对相契合的专业做认真的剖析,然后融入到培养模式中,形成学科复合后的综合课程。例如,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与管理学科的复合,构建设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和计算机学科课程复合。进行学科复合后产生的结果可以多种多样(如下图中标有“”的位置),因此,在培养模式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对四年制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重组与整合,即把培养某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多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新的、复合的整体,而不是把各个学科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学科知识的大拼盘。高等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时,应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淡化专业界限,形成互相联系的学科群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具体到文科院校的人才复合培养模式来说,要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他学科的课程,课程要和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课程的知识内容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并符合社会需求的;此外,复合的学科课程,要冠以“设计”,即在授课内容上要进行整合,在课程中以“设计”为主线,把复合的学科内容扩展到“设计”领域,进行“设计”的专项研究和研讨。

以文科院校的设计与管理学科的复合为例,对于艺术设计学校的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拟定设计策略之能力,决定设计政策之能力,撰写设计专案规范之能力,监督与控制设计专案进度之能力,界定、分析设计问题,评估设计资讯及评价研究方法之能力, 选择设计师之能力等。为艺术设计学生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企划、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管理等管理设计的能力。

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包括三方面结构的培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知识结构上,要体现文科院校的特点,除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应借助学校优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养;在能力结构上,要在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在素质结构上,要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着重培养。

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了完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宽广胸襟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融合与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面对新的需求和变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成熟完善的理论指导,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材培养也需要努力探索前行的方向,在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恩明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艺术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写作 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意义

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是为了端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摸索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有利于经典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捷耶夫在《谈文学》中说:“现代世界进步文学是过去文学发展中一切优秀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继承者,同时他们又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海明威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读的书面发言中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1]这些论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前进。继承和创新不仅延续着传统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具备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此,无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2]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继承性体现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画家吴冠中说:“风筝不断线。”[3]他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并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4]从这句话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艺术是无国界的。任何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成就,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继承和创新不仅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专题探讨上,而且体现在平时日常的文化与专业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仅是对文化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尝试,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知识与专业实践,致力于使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保持零距离的一次冲刺。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舞剧《一把酸枣》作为专题研讨的材料,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化艺术的海洋,经典作品不计其数,但该剧在舞蹈艺术领域和学术上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曾获得过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等多项大奖,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山西打造文化强省的一个窗口。如今该剧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是全国艺术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舞蹈史,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舞剧《一把酸枣》在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用歌舞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用民族舞的形式,赞扬了丝绸之路上,英娘不畏强权同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作品凭着土美、怪美和丑美,歌颂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韵和时代风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一次用芭蕾舞的形式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舞剧《一把酸枣》却是第一次把晋商搬上了高雅的舞蹈艺术的舞台。

再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习状况看,无论是文化还是专业课的学习,平日里教师们传授的虽都在文化艺术经典的范畴,但是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把教师传授的技巧简单化,一味地只是找窍门;有的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只好把艺术专业的学习“神秘化”,其结果是“望艺兴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了一着两势,就感到足可以称“星”了。这些学习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可以继承和创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把日常的学习做个总结和比较,更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扬舞剧《一把酸枣》的制作精神:“探索、创新、开拓”。在教学的同时突出学院的艺术品牌,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对于形成地方院校的乡土校园文化风格,提高毕业论文程序性认知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晋商独特精神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状态,以及晋商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而且需要运用写作知识、民族文化常识和艺术概论常识。

“常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艺术总难免要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5]但是这些常识和“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6]现代社会信息的时代,知识是公益性的,经验才是专利,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智慧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就是运用智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毕业论文知识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从而体验“写作则能使人精确”,[7]能够自我认识的。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8]毕业论文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分析音乐、舞蹈、色彩等艺术现象的一个过程,它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在毕业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像学习艺术专业那样充满感情和耐心,而且要用“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9]这里的“性格”,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发现在艺术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规律。

在展开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时,还要注意区别艺术专业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思维上的不同。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0]余秋雨在《艺术创造论》[11]中引用了克尔希奈的一段话:

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像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我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他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做到,和他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了,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画,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了世界里荡漾的精神性或情感。这样远的摆脱了自己,以至于和一个别人能进入这项结合,这个可能性。……从这个阶段,用任何手段,例如通过文字或色彩或音调来创作,这就是艺术。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知晓艺术及艺术创作使用的多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特点是:以表象为思维的中介,形象地反映事物和创造成果。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它不排除情感体验的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可以在形象思维中相交织,相渗透;可以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界限,跳跃形式逻辑的思维程序,完成新形象的创造。正因为如此,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它们都是在刻意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而毕业论文写作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艺术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判断,作出结论。王力先生曾说:“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12]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必须冷静客观,周密严谨,认识、分析、总结事物时要剔除表面的东西和偶然的因素,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13]例如舞剧《一把酸枣》,主人公小伙计虽然历经艰难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却误食了有毒的酸枣,以致命殇荒漠。这种财富与情感的巨大落差,充满了哲理,给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和惊醒。其中的《团扇舞》,不仅婀娜多姿,深受观众喜爱,而且表现了中国地域性的某时期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小脚女人的典雅、端庄。但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一提起小脚女人便认为那是中国女性耻辱的象征,是很不情愿示人的。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舞剧编导抓住了女性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运用哲理的魅力。这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地,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14]这样看来,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又要使用逻辑思维。这不仅仅因为“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5]而且逻辑思维可以指引你理解艺术

形式的最高境界。

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注意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学习方法,端正文风。

这种研讨可以从课堂结构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活”。这种结合与改变是“学活”的一次努力,是发现真理的一次锻炼。这种锻炼,主要强调的是亲自动手的能力。这种结合与改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6]这种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17]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从只听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到与教师一起研究材料,从感性地接受模仿到理智地总结分析,从互联网上拼凑材料到专研学院的品牌,从接受法到问题法,从填鸭法到研究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论题研究的一次“实战”,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是学习阶段获得最佳学业成绩的最后冲刺、拼搏。从学院来说,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全面的考查、衡量,是对其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强调和看重,而且锻炼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检验,是对将来职业能力的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它不仅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形成,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艺术实践与理论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端正文风,避免拼凑、堆切、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的专题研讨,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鉴别、对比、吸收经典艺术的精华,收到学习实效。欧、美等国的高等学校对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哈佛大学在有关的“校规”中就明文规定:学生论文写作如不及格,必须照章补课。日本的很多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如果不合格,学生是不能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位的获得和职业的谋求,因此学生岂敢等闲视之、草率应付,而是视为学习阶段中的一件大事。[18]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教育的考核制度渐趋严格。尤其是艺术院校,这几年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撰写逐步规范化,要求也很严格。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检验了教学,更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毕业论文写作考核制度的情况作为招才引将的必备条件进行考虑,因为这是提高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同时也保持了论文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会进一步促进院校毕业论文写作及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合理,使教学结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13][14]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89,54,7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28.

[3][4]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3,73.

[5][1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第1版:83,81.

[6][7][15][英]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5,第1版:204,205.

[8][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第1版:10,2.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第1版:550.

[12]刘锡庆.写作论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4,第1版:443.

[16]王占魁.《“自在”与“自为”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3.

[17]李和平.《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10.

艺术专业论文第7篇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一是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可见,养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

二、中职班主任的养成教育之道

1.养成教育的源泉:爱的教

陶行知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记》也云:“亲其师而信其道。”(1)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看问题。现在的学生个性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成熟也比较早,班主任尤其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公正平等”地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2)班主任要密切与学生交流沟通。我坚持深入班集体和走访学生宿舍,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力求把矛盾和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3)班主任要从点滴小事关注学生。由于学生入学年龄小,我从开学时就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和思想包

2.养成教育的精髓:规矩成方圆

孟子曾经说:“规矩,方圆之至也。”我从新生入学就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订了具体的班级行为规范。(1)从文明礼貌抓起。中国是礼仪之邦,明礼懂礼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基础。我很重视教育学生注意礼貌礼节,特别是课堂礼仪。(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一直狠抓课室卫生并规定不能随意带饮料零食进入课室,不能随地乱丢垃圾等,以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业强文弱的情况,我根据学校的功课表帮助学生分配好一个星期的学习时间并跟进落实的情况,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此外,应关注学生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

3.养成教育的中坚力量:班干部

班干部是养成教育中的一支主干力量。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开始密切地观察留意合适的人选。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个人自荐和他人推荐由竞选投票产生的方法选出了合适的班干部,并书面公布了班干部的职责分工,确保职责明确。为了保障班干部工作顺利开展,我给班长一本“课堂评估本”,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课表现情况填写;同时,纪律卫生委员、科代表也有相应的记录本,分别记录日常出现的不良行为现象;我每周五统一查阅并在班会课上予以引导纠正。

4.养成教育的驱动力量: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具有两面性:往往在家是个好孩子,一到学校就变了样。作为中职学生的家长,有的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爱莫能助。因此,中职班主任要保持与家长联系,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养成教育的成功实施。

三、结语

艺术专业论文第8篇

1.1各门课程教学各自独立,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如今的学前教育,已经越来越看到了艺术课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力发展艺术课,让艺术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未尝不可。但是稍欠缺的就是艺术课的综合。学生在学画画的时候,只能锻炼绘图能力,在学唱歌的时候,只能培养歌唱能力,在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只能增加对知识的了解……这样一个单方面脱节的教育,只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个不太大的促进作用,破坏了学年前儿童的整体感知能力,让他们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越来越缺乏兴趣,导致某些方面能力的严重缺失。

1.2老师重视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知识的教育

动手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儿童在动手时也能促进大脑的开发。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比赛,如搭积木,绘画等,都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有时候儿童只是机械地培养了这种能力,而对于理论则是一无所知。慢慢的,儿童就会失去兴趣,只是机械地模仿。所以,在培养他们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能有一个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才能真真正正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3课程选择有待进一步的改革

近几年,艺术教学成了大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各学前教育把培养能说会唱的小朋友作为自己教育成功的标志。这样培养出的小小毕业生只是具备了某些艺术方面的能力,而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却是十分贫瘠。课程选择时应综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兴趣,身体等各方面,不仅开设一些艺术课程,也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鼓励他们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小少年。同时,重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带领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课程选择时要全面,综合,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专业艺术交叉教学创新的方式

2.1重视艺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基本技能的锻炼

艺术能力,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培养幼师的艺术能力,包括唱歌、绘画、乐器表演、手工制作、故事讲述等,让幼师拥有足够的能力让课堂生动有趣,在课堂上可以跟学前儿童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学。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洞察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想象力的能力……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需要幼师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办好学前教育。拿美术来说,美术可以加强集中注意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幼师的美术创作能力,将难以言表的情绪可以画出来,让同学有一个形象的感悟。

2.2各门功课综合教学,开创整体教学

各门功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完全分开来教学,要能够融会贯通地教学。所以,新模式下的教学就必须要求幼师具备综合教学能力。例如,美术教学时对神态把握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来学前儿童更深刻把握心理活动,更好地将神态表现出来。在对色彩教学时,可以结合音乐,让学生对冷色调和暖色调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2.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教育阶段,问题的产生更是千变万化。作为学前教育的带领者,幼师需要树立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在面对新形势时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恰当地解决问题。面对家长的反对,面对教育方式的瓶颈,面对学生的不配合,不能一味用老方式解决问题。要根据现实实际,结合自己的智慧,巧妙采用最合理的方式解决。加强与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也可做到防患于未然。

3办好学前教育交叉教学创新的条件

3.1良好的社会环境

想要办好学前教育交叉教学创新,社会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必须让学生爱上专业课交叉教学,让教师肯定专业课交叉教学,让家长支持专业课交叉教学,这样,在一个全社会支持的大背景下,专业课交叉教学模式才能真真正正地运作下去。专业课交叉教学是新理念,与原先的“满堂灌”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再是一味教授知识,更强调了综合技能的培养。对于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时间可能难以接受。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专业课交叉教学的好处,让他们真正接受学前教育专业课交叉教学。

3.2拓展课堂范围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只限于课堂。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了这种观念的局限性。很多地方都可以发展成为课堂,尤其是大自然,是学前儿童最好的老师。所以,新新幼师要知道转变观念,将课堂延长拓展,带领学前儿童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的海洋。例如,在美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踏青,在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的环境下,画出形象生动的作品。

3.3建立健全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师自我反省,可以让教师直观看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教学评估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教育越办越好。专业课交叉教学固然是一种好的方式,但是由于每个幼师方式方法的各异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自然有些区别。采用教学评估,让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让他们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