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唐代“品色衣”制度与女性服色演变考察

    作者:夏燕靖 刊期:2018年第02期

    “品色衣”是我国古代对官吏所穿常服进行规约的一项制度,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至明代逐渐衰落,到清代彻底消亡。其产生与发展时期可谓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可说是我国封建社会服饰形态的重要历史写照。上承传统,并受佛教、道教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历经多次修订后,“品色衣”制度最终在唐睿宗时期定型。这一制度对唐代女性礼服、常服及...

  • “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史事钩沉

    作者:乔志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是民国时期提倡实用美术首创之团体,也是当时工商美术界之最高学术组织。其以服务社会,促进工商美术发展为初衷,自成立之后,开展览、编选集、办学校,抗战救亡,积极而高效地开展了一系列艺术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推动中国早期商业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民国初期西画家群体的结社实践——以社团公共领域活动为例

    作者:杜少虎; 牛冬冬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洋务运动到庚子之变至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竭尽全力地输入西洋新智及科学,其目的是谋求民族的自强与独立。因此,文化上的西化运动并未使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中国西画社团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相反,在新文艺运动发展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是民族意识的确立与逐渐强化。社团的共同目标是群体共同价值之所在,也是凝结人心和维系情感力量的纽带。20世...

  • 大卫·史密斯与美国的现代雕塑转型

    作者:段运冬; 安燕玲 刊期:2018年第02期

    美国现代雕塑源自欧洲现代雕塑,但与之又有显著的差异。大卫·史密斯以独立开放的金属形式成为了现代雕塑转型的先驱,并显示出独特创造力,把美国现代雕塑推向了成熟。他也是保守主义雕塑家“新雕塑”的倡导者,其创作遵从了雕塑自身媒介的逻辑性,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开创了美国雕塑史上的先例。

  • 流徙缅甸:跨文化视域中的赵德胤电影

    作者:陈晓 刊期:2018年第02期

    赵德胤导演的电影作品将缅甸社会描绘为一块流徙之地,他通过对缅甸题材的跨地想象,以纪实的方式呈现出缅甸底层民众在地理空间中的迁移。赵德胤作为跨文化电影作者,用日臻成熟的电影语言表达私密的生命体验,传递出复杂暧昧的文化符码。赵德胤的影片始终以“原乡与离散”为主题,在展现对原乡差异化想象的同时,显露出对个体离散命运的深切关...

  • 图画与观念——关于迈克尔·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的几个问题

    作者:戴丹 刊期:2018年第02期

    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艺术史学界针对艺术史的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在这个大背景下,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森德尔于1985年出版了专著《意图的模式》。巴克森德尔通过对古希腊修辞法艺格敷词的分析,指出语言在对图像进行直接描述过程中的局限性,提出在艺术史研究中应该使用间接性的语词。巴克森德尔创造性地将结构人类学的研究...

  • 悖论的象征——欧洲虚空画思想研究

    作者:杨秀娟 刊期:2018年第02期

    虚空画是兴起于17世纪荷兰莱顿的一种静物画类型。虚空画建立在悖论之上,充满对现世的否定与世俗诱惑之间的矛盾。虚空画中的静物通常包含几类象征寓意: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的无能为力,物欲与尘世浮华的虚妄及时光易逝、生命脆弱等。

  • 2017年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热点举隅

    作者:李修建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17年,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涌现出大量成果,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大为开阔,西方学者不仅关注欧美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放眼全球,考察了诸多以往不被关注的地域的艺术现象;第二,中西学界之间的互看与互动越来越多,西方学者不仅关注到中国艺术人类学界的研究,还投身于中国民间,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第三,西方学界通过对...

  • 从口述史视角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秦腔改革

    作者:辛雪峰; 赵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秦腔音乐改革对戏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几位尚健在艺术家提供的口述资料显示,剧团成立之初的成员主要是晋剧艺人及秦腔音乐爱好者,很难在秦腔音乐改革中有所突破。随着演出活动及影响的扩大,剧团开始积极吸纳专业戏曲人才,如眉户艺人李卜和裕民剧团。在特殊政治环境下,剧团既演出现代戏,也演出传统戏,既演...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三大议题的再识别——以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作者:林琳 刊期:2018年第0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研究议题,但对保护与传承的对象究竞是什么、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与保护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等根本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传承与保护鲁西南鼓吹乐,核心对象是艺人尤其是传承人;在充分挖掘和发挥传承人作用的前提下,将动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相结合,以动态传承为主;在文化与经济的对立...

  • “十番”释义

    作者:崔晓娜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十番”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据梧子撰写的笔记小说《笔梦》,历史文献中相关“十番”的称谓约有十八种之多。“十番”是具有多义性、泛称性的概念,其内涵主要有四种,即鼓吹乐曲、音乐机构、昆曲伴奏和器乐合奏。

  • 梅里亚姆音乐行为理论的困局与解局

    作者:王帅红 刊期:2018年第02期

    梅里亚姆行为理论对音乐“怎样”和“为什么”的终极追问,提出了“观念一行为一音声”三维因果模式。梅里亚姆探讨的音乐“行为”不是音乐研究的对象,而只是音乐研究的手段,他的目的不是要在音乐生产的整体流程中来研究音乐行为发生的内在运作机制,因而对行为主体、行为个体、行为发生以及行为具体场景缺乏探讨,音乐行为的解释模式也趋于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影院性质考——从“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到“人民大众教育馆”

    作者:海鸥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解放初期“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到1950年初《管理公共娱乐场所暂行规则》的制定,再到1951年修正案的颁布,可以窥见影院方面对新政权时做出的尝试与努力。在此期间,影院经营者、同业公会和以上海市公安局为代表的政府一方,在影院管理问题上发生了数次交锋。影院性质在三方的博弈中逐渐清晰,即由最初“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渐渐转变为“人...

  • 壮族文化基因的影像传承——以电影《刘三姐》为例

    作者:熊立 刊期:2018年第02期

    壮族所居住的中国西南优美的生态环境、稻作农业的生存方式、“倚歌自配”的自由婚恋民俗以及敬畏神明的信仰习俗,影响了壮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电影《刘三姐》以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电影故事,将对山歌的形式贯穿影片全篇,把壮族人民的民族价值观融入人物性格中,通过影像传承了壮族文化基因,使壮族文化精髓予以艺术呈现。在新的时代背景...

  • 论19世纪未写实主义戏剧与情节剧的旁观者

    作者:罗成雁 刊期:2018年第02期

    19世纪末的写实主义戏剧与情节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节剧既是写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基础,又是写实主义戏剧的批判对象。为了克服剧场的局限性,写实主义戏剧吸收了情节剧情节编制的手法。情节剧也在写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下,将塑造旁观者的手法自然化。通过有机情节的编制、悬念的计算、单一情感的认同,写实主义和情节剧不约而同地编制了丧失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