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山川草木尽玲珑:《石涛花卉册》研究

    作者:张长虹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上海龙美术馆所藏《石涛花卉册》,作品的格法、功力俱备,面貌多样,既有水墨,也有设色。技法丰富,既有水墨大写意的荷叶,也有白描双钩的水仙。画中题识书法包括隶书、行草书、小楷等,且题字位置随时而变,每见匠心。、故《石涛花卉册》应为石涛真迹,作品创作时间约在1687—1689年之间,它与石涛其他“广陵树下”时期的作品一起,见证了画...

  • 现代主义绘画的中国源起:从留日时期关良的艺术抉择说起

    作者:陈建宏 刊期:2017年第03期

    留日五年,关良实现了从古典写实向现代主义的绘画转变——他可能是中国洋画界最早的野兽派画家之一。他大胆扬弃固有画学而追随新法,深知走向世界首先必须融入所向往的世界,为此他自觉地与日本青年艺术家一道成为大正时期文艺狂飙的积极参与者。在关良之后,紧贴这股浩荡的“时代之流”的中国留学生便绵延不绝,关良可谓时代的弄潮儿。

  • “珠山八友”结社活动及其经济因素考量

    作者:丁传国 刊期:2017年第03期

    “珠山八友”作为景德镇瓷业一个重要的艺术团体,它的结社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艺术经济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前奏”“高潮”和“续曲”三个阶段,“前奏”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高潮”是“月圆会”,“续曲”是“浮粱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对“殊山八友”结社过程进行考察可知,经济因素是其结社活动的重要动因。

  • 桂林元明石刻书法综述

    作者:赵晓娇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整个桂林石刻发展史来看,桂林元代石刻书法存世量少,呈衰落的趋势。主要包括题记、题诗、题名。书体以楷书为主,从中可窥见赵孟頫的秀美之风。明代桂林石刻开始复兴,既有受台阁体影响的皇室碑刻、基志,也有取法二王、黄庭坚、赵孟濒等人的行草书风,尤其是仕桂官员整体呈现出开阔豪迈的行草书风,较前代完全不同,是明代桂林石刻较典型的...

  • 莫高窟三兔藻井图像来源考

    作者:赵燕林 刊期:2017年第03期

    敦煌莫高窟有16个洞窟的藻井位置绘制了“三兔共耳”图案。此图案最早出现于隋代,最晚消失于晚唐。三兔藻井图像与北朝洞窟中的藻井图案(如覆莲藻井、星象图案等)之间存在诸多形式上和内涵上的联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荷崇拜、北斗、月神,以及佛教信仰等有着直接关系。

  •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综述

    作者:李晨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2016年10月22~2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的26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提交论文18篇。就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论文大致可分为:古代画家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研究,古代绘画传播、鉴藏和消费研究,古代绘画理论研究,以及史料梳理五个...

  • 本体性知识体系的缺位与重构——2016年艺术学基础理论问题聚焦

    作者:孙晓霞 刊期:2017年第03期

    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学术生态和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艺术学理论应注重对艺术及其学科本体进行重新理解和准确定位。艺术哲学中无论是回归审美论、感性学,还是回到生活美学,重要的是在一个复杂的艺术世界中让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立场的艺术主体都得到理性的思考和明晰的价值判断,进而形成关于自身存在形态、定义、边界、类别及秩序标准等清...

  • 工匠精神与当代工艺美术批评

    作者:练春海 刊期:2017年第03期

    重新审视传统手工行业中所包蕴的工匠精神,并以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内核来建构手工业价值评判体系是一个紧迫的时代命题。工匠精神的本质中既有贵族精神的品质,同时又包含着竞争意识。但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使得工匠精神遭到了严重的遮蔽,在我国提倡建设物质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恢复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当代工艺美术批评体制建构极为重要。要做好这...

  • 艺术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体系与艺术传统的深层内涵

    作者:项阳 刊期:2017年第03期

    艺术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派生出的以众多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我们既应把握文化人类学自身的发展,又应考量该学科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在中国实践的意义。许多艺术形态是在历史上生成,历经发展衍化存在于当下,因此运用历史人类学或称将历史观念引入艺术人类学很有必要,如此方能在研究过程中既把握普遍性意义,又注重多种艺术形态在不...

  • 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

    作者:孙文刚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审美人类学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游走于美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地带,并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反对单一的视觉审美,主张回归“美学”的词源学意义,重视人的多种感官的审美研究;反对对艺术和美作本体论的追索,重视日常生活中各种审美现象和事件的生发机制及过程的研究;主张通过并置和比较不...

  • 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现代性”迷思——从第三届中国音乐分析学研讨会说开去

    作者:徐言亭 刊期: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分析主要借鉴运用西方的分析方法论体系对音乐做定量化研究,这存在着单向度危机,东方学与后殖民文化、科学逻辑的单线化弊端,以及学科综合视野的滞后等问题。我们应当对“现代性”认识有所反思。东方的有机哲学、整体观照的思维以及建设性的后现代有机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参考。

  • 李斯特作品中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及发展

    作者:石磊 刊期:2017年第03期

    李斯特在其音乐创作中,除居于主体地位的大小调式,还运用了某些民间特殊调式,如匈牙利大音阶、匈牙利小音阶(吉普赛小音阶),以及吉普赛大音阶等。如同李斯特的音乐语言,上述各种民间特殊调式的运用同样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早期基本上是对民歌旋律的简单引用,往往与简单的功能和声相结合,一些和声语言往往具有双重性特征,即体现了调...

  • 永恒的爱——马勒《第八交响曲》“摘引”研究

    作者:张晨 刊期:2017年第03期

    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围绕着一个摘引的核心音调——瓦格纳的“永恒”动机进行创作,通过对这个音调的不断发展,展现了一个宏伟的“弥撒”和理想的主题。他在交响曲结尾对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中“神秘合唱”曲调的借用,实现了对“圣灵降临节赞美诗”和歌德《浮士德》的重新解读,以歌德《浮士德》作为对“来吧,创造的圣灵”的回答。马勒通...

  • 对《牡丹亭》叙述方式的反思

    作者:邹元江 刊期:2017年第03期

    汤显祖的《牡丹亭》在叙述上的根本问题是徐日曦所看到的“词致博奥,众鲜得解”的诗化曲词。这种逞才能的曲词并不能真正对戏曲舞台艺术有多大裨益。将这种缺乏叙述性的曲词看得过高,甚至将之作为汤显祖《牡丹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这显然有悖于戏曲艺术的审美精神。这涉及对几个根本性问题的反思:一是什么是评价戏曲文本的标准;二是汤显祖...

  • 校园戏剧摭谈

    作者:唐衍欢 刊期:2017年第03期

    校园戏剧是以在校师生为创作、演出主体并折射出校园师生思想情感、审美取向,以达到戏剧传播和塑造人格目的的业余戏剧活动。它具有创造性、非功利性等特点。作为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艺术种类之一,校园戏剧凭借其朝气蓬勃的活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形态以及辨识度极高的艺术语言,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但目前校园戏剧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