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敬告作者、读者

    刊期:2017年第01期

  • 再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成因——以刘宋初期陵寝制度与立国形势为中心

    作者:李若晴 刊期:2017年第01期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南京、丹阳两地发掘的八座南朝帝陵中,相继发现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题材的画像砖。笔者推测“七贤”砖画应为当时的一种葬制,其始年当在刘宋初年。通过分析刘宋初年的立国形势,帝王与玄学、士族的关系,笔者认为这项葬制之所以将“竹林七贤”作为墓室装饰题材,并不足以说明墓主本人热衷玄学,而应是创立此项葬制的...

  • 人生如“卧雪”:王维“雪蕉”原意重辩

    作者:施錡 刊期:2017年第01期

    自北宋始,人们针对王维“不问四时”之“雪蕉”文本作了系列阐释。有证据表明,其中“妙观逸想”以及“确有其事”两类观点并非王维本意,而均为后人意会。从王维的生平、王维与友人共同创作的诗文及相关历史文献来看,“雪蕉”与“卧雪”之语更接近北宗禅法的寂定避世。然而“雪蕉”在流传过程中得以重新诠释,并成为文化史中的独特文本,对后世文人...

  • 在京外国人中国艺术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作者:林一; 罗慧蕙 刊期:2017年第01期

    根据1 076份在京外国人关于中国艺术消费的偏好和习惯调查问卷的数据,书画、戏曲是外国人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而书画和电影是他们最常参与的中国艺术活动类型及主要消费内容。除了教育背景(学历、艺术教育)之外,工作背景(职业、艺术工作)对外国人是否参与中国艺术活动及其消费偏好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时间长短、...

  • 中国山水画中的意义线索与民族志书写

    作者:赵旭东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国的山水画传统有其独特的品格,由此而展开了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线索追溯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这种书写显然有别于人类学科学民族志所主张的那种所谓真实、客观与忠实记录,它是一种对意义的深层次的阐发并通过“对景造意”表达出来。这种从中国山水画家形成的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学意义的写文化,它为这种写文化...

  • 从人类学到艺术人类学:欧美的非洲艺术研究

    作者:李彩 刊期:2017年第01期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类学家不仅在非洲展开大量田野工作,而且他们的研究范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非洲雕刻等物品的艺术价值早已被发现,但直到20世纪中期后,非洲艺术才开始被纳入艺术史的研究视野,一些艺术史学者还批判了源自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伴随着各种后现论的出现与跨学科趋势的到来,上世纪末以人类学为代表的学界开始反思自身对他文化的...

  • 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

    作者:朱浒 刊期:2017年第01期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中国北方发展、演化的规律。同时,胡俑的容貌、服饰、族属等特征忠实反映了魏晋北朝时期胡汉之间的文化、艺术...

  • 2006~2015年中国佛教石窟研究综述

    作者:邓新航; 汪小洋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佛教石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石窟考察的范围有所扩大,不少中小型石窟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二,石窟调查报告的内容更为详实规范,而且多附有精确可靠的线描图,特别是三维激光扫描等高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石窟寺测绘当中;其三,题材考察和图像辨识仍是近年研究的重点,但在某些区域性石窟的综合研究上也取得较...

  • 中国音乐学史论并举学术道路的开创及当下发展

    作者:项阳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世纪中叶以来,“音研所”杨荫浏、黄翔鹏等学术前辈将中国音乐史学与传统音乐活态深层挖掘并举的研究理念,引领了群体性的研究实践,使得中国音乐学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建构中国音乐学需既把握历史,又梳理活态,厘清当下活态存在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如此方能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当下学界应沿着这种史论并举的学术传统在继续开...

  • “音研所”的学术传统——中国音乐学史及其体系研究之一

    作者:郭威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成立60余年,不仅为音乐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理论研究开创了学术体系。其所构建的学术体系依托业务培训、研究生教育以及对外的学术交流而得以传承、传播。“音研所”不仅指一个学术组织,更具备一种符号学意义,包含“学术共同体”“学术资料库”“学术理论源”三种“所指”。全局观、本体观、整体观是“音研所”学术...

  •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地区的戏剧审查

    作者:王瑞光 刊期:2017年第01期

    1928年以前,通俗教育研究会和京师警察厅是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地区戏剧审查的两大主力,二者互相配合。通俗教育研究会制订的法规为其戏剧审查工作提供了依据。京师警察厅既配合通俗教育研究会,又直接从事戏剧审查的工作。除戏剧演出外,京师警察厅、通俗教育研究会等在剧本审查上也有所用力。

  • 教育性:中国电影的社会理性

    作者:熊立 刊期:2017年第01期

    电影的教育性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突出的重视,它体现在电影教育所蕴含的政治、道德、审美、娱乐等功能元素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排位变化,呈现出某些功能的突显、倾斜与扩张。中国电影界对教育性的强调以及教育内涵的演变既是中国电影在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国情之下通过影像强化民族国家意识,从而期盼实现独立民族国家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