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红山文化中玉鸟的图像学意义与艺术风格

    作者:李倍雷 刊期:2006年第04期

    红山文化中玉鸟图像在整个东夷地区数量最多,体现了高度的集体宗教、礼仪等意识,证明了《山海经》等古籍文献中神话传说部分史料的可靠性。鸟图像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美术学的审美、造型等问题,从体量上考虑更主要的是礼仪活动。这是源于宗教的意识转化为礼仪的活动。随后逐渐形成了带有强烈宗教意识的独立审美观念,构成了一种风格基本一致又区...

  • 商周礼器——青铜鼎的造物思想探微

    作者:吴新林; 陈碧 刊期:2006年第04期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商周时期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十分有限,人们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观物取象”以“立象尽意”。文中指出这一特征在青铜鼎的造物艺术上表现为“观象制器”的观念,并通过“器以藏礼”来实现其社会功能与造物语义的和谐统一。

  • 浅析战国漆器上的云纹图案

    作者:董锦; 徐青青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战国漆器上的云纹装饰图案来源于史前的旋涡纹样。是商周时期云雷纹造型特点的发展和演变。鲜明的个性和浪漫主义情怀,为战国云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漆器的物质美将中国传统特色的云纹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在色彩、装饰方法、工艺技术和造型结构特点上,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漆艺文化的代表。

  • 武氏祠画像石中的历史故事

    作者:郭炳利 刊期:2006年第04期

    武氏祠汉画像石作为汉代重要的实物遗存。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在中国文化史和美术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历史故事作为武氏祠最重要的画像题材,更是以其丰富的内容、凝炼的造型、深邃的内涵为后人所称道。历史故事特有的观念意义及大量出现的原因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 南唐画院有无再考辨

    作者:韩刚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李煜民《南唐画院新考》提出商榷。从分析北宋绘画典籍写作之展开方式、赵干《江行初雪图》之造境与风格、以及其上的题词印篆等处着手。重申南唐确实没有画院:赵干为宋初画院学生说.并指出《南唐画院新考》商榷意见之诸多欠妥处。

  • 小议明清以降山水画衰退的原因

    作者:陈莎莎 刊期:2006年第04期

    明清以降,山水画的发展整体上呈衰退之势,因循守旧、陈陈相因之风使绘画逐渐失去了革新与创造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因素,尊古、崇古传统以及文人画与南北宗的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出发,小议明清以降山水画衰退的原因。

  • 傲雪可盘桓 情真致境远——何香凝绘画的爱国情怀评述

    作者:苗朋朋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何香凝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绘画大家,她不但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更以自身的才气和女性画家独有的艺术敏感,创作出了大量的绘画作品。本文从其绘画活动和三大绘画题材入手分析贯之于其中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是她独特的本性,亦是其坚定的革命思想使然,这也足以表明何香凝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师级地位。

  • 美国人眼里的中国画艺术——应邀赴美讲学之我见

    作者:傅小英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者通过自己赴美教学经历和相关讲座、展览等活动,使许多美国人民对中国画全面了解并产生浓厚兴趣。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画在美国人眼里的认识过程:一、古老的中国东方艺术在美国人眼里的初浅认识;二、东、西方艺术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性认识;三、传统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画的不同特点与欣赏;四、如何学习掌握中国画的一般技巧.同时指出...

  • 再读西方艺术中的维纳斯

    作者:李秀玉 刊期:2006年第04期

    西方人体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维纳斯在西方人体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这个历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也是非常不同的,这是因为各个时期的观念和要求一直在变化。各个阶段的艺术家都是通过题材维纳斯“挖掘出他们所需要的情感价值”。从而使维纳斯和西方艺术的不解之缘更耐人追寻。

  • 伊斯兰装饰风格形成浅析

    作者:陈清 刊期:2006年第04期

    阿拉伯纹饰的主要特点是以抽象为主。其理论基础是伊斯兰美学。《古兰经》中并没有明确的章节禁止绘画和雕塑,但先知穆罕默德有言,“天使不涉足有绘画和大的屋子。”“谁描摹世象,世界末日将因他不能为被描摹物注入生气而受罚。”而伊斯兰美学则是由以《古兰经》为转动枢轴的整个穆斯林宗教生活及社会道德的准则来决定的。

  • 伊斯兰教纹饰与象征意义

    作者:赵洋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泉州伊斯兰教的有关遗迹、著录为线索.从装饰坟样的角度.探讨伊斯兰教纹饰的起源、装饰性、象征性及其寓意本质,对“造型”“色彩”等范畴作了阐述与分析,指出了装饰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以及观念上的宗教意义。

  • 畲族传统服饰探议

    作者:胡振江 刊期:2006年第04期

    畲族传统服饰是古老文化的遗留,体现了畲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承栽着畲族的历史、信念以及民族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本文试图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纹样及功能的阐述。探究原始服饰文化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深层次地理解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 16—17世纪的学院艺术理论

    作者:保罗·杜罗(美)(著); 邢莉(译) 刊期:2006年第04期

    西方学院艺术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学院理论,实际上是指那些可以说是共同构成了一个某种程度上连贯一致的视觉思想体系的观念、准则和信念,这一视觉思想体系发源于学院,并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理论不是什么实践活动的附属物,而是某种特定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这正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析“骨法用笔”“迁想妙得”传移模写”

    作者:吴斌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将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传移模写”抽取出来与顾恺之的美学观点“迁想妙得”进行分析,讨论了三种观点的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关系,试图以此来启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

  • 荆浩《笔法记》对绘画美学思想的承续与拓展

    作者:胡宗勇 刊期:2006年第04期

    荆浩对中国绘画思想的贡献在于:(1)其“似”与“真”是对“传神论”的移用和发展;(2)其“气”与“韵”为传统“气韵”注入了新意;(3)其“嗜欲者,生之贼也”是对自由写意、闲适审美态度的强调。这三方面表现出荆浩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承续与拓展,从而开创北宋以下千年绘画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