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 & Design Research

杂志简介:《艺术设计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学·艺术·时尚、理论前沿、服饰研究、设计与文脉、学术立场、美学思想、书评、教学园地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国际刊号:1674-7518
国内刊号:11-5869/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1073
总被引量:179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当代艺术的假想敌——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中的天价拍卖现象?

    作者:陈岸瑛 刊期:2017年第01期

    “资本”和“权力”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假想敌,尤其是对前者的批判,常常被看作是艺术家或批评家前卫立场和独立精神的体现。通过这一批判,中国的前卫批评家与西方时髦的左派理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然而,在任何一个时代,艺术都不可能脱离经济,所不同的仅仅是艺术家身处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艺术家不是神仙,也要穿衣吃饭。本文以当代艺...

  • 汉景帝阳陵从葬坑思想观念考

    作者:刘晓达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对汉景帝阳陵陵园诸从葬坑出土材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而认为:位于阳陵封土东侧诸从葬坑内的各类材料和印文,均暗示了服务于皇帝的以宗正、少府为中心的近臣、宦者、侍女群体,旨在让皇帝的灵魂在地下宫殿世界安居。在这些从葬坑内放置的车马行列则象征着皇帝灵魂借此巡游四边的“情节”。而位于陵园南区的从葬坑出土材料不仅展现了用于护卫皇...

  •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作者:扬眉剑舞 刊期:2017年第01期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凤冠已经成为了传统女性礼服的标志性象征。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模拟自然的“花树”才是中国女性礼服冠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凤冠”则源于常服冠。本文以新近修复成功的隋炀帝萧皇后冠饰为例,考证中古时期后妃花树冠花树、钿、博鬓组合模式的真正形态,及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并探讨花树冠与凤冠的不同概念与使用。

  • 金朝舆服制度建构研究

    作者:李甍 刊期:2017年第01期

    舆服仪式的意义决定了其在金朝的行政体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然而,关于金朝舆服制度的建构,学界却鲜有关注。本文通过对《金史·舆服志》、《大金集礼》以及其他相关史籍的考察与比照,对金朝舆服制度的建构过程、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金朝华夏正统观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金朝舆服制度的建构过程大致可分作三个阶...

  •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素材库”全新上线

    刊期:2017年第01期

    “分别礼数,莫过舆服。”在古代中国,服制一直是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服饰又有其独特的传统与风格。中国民族服饰中蕴含着礼制传统与地域文化,同时又凝聚了历代手艺人的情感与智慧,

  • 旗袍词义解读

    作者:李迎军; 刘元风; 郑嵘 刊期:2017年第01期

    尽管旗袍是迄今为止华人文化圈中当之无愧的中国传统女装代表,但民众对于旗袍的历史、类别、概念大多不甚明了,甚至在学术界也对旗袍的称谓与所指存在着诸多异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从旗、袍、旗人和袍几个方面开始逐字分析旗袍的词义内涵,并针对当前解读旗袍众说纷纭的状况,通过对旗袍与旗装、祺袍、民国旗袍、港台旗袍、当代旗袍等名...

  • 东晋南朝女性襦裙探析

    作者:张珊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东晋至南朝宋早期,女性襦裙均为直袖,上襦长至腰腹,不束入下裙。最迟自南朝宋中期,广袖襦裙流行,上襦束入下裙,长至腰腹。南朝齐起,裙束上襦的穿法逐渐增多,一直流行到南朝末。梁普通、大通年间(520~529年)为南朝齐之后南朝女性襦裙腰线与领口变化的一个分界,梁普通之前,女性襦裙领口小,浅露脖颈腰线低;梁大通之后,齐胸的高腰线、欲露肩的大领...

  • 吉祥纹样装饰艺术在晚清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研究——以晚清蓝色缎五彩绣十二团窠人物纹广袖女袄为研究对象

    作者:高丹丹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以吉祥纹样为切入点,对其在晚清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表现、装饰特点、寓意特性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吉祥纹样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简论日本近现代雕塑的转型与变革

    作者:赵云川 刊期:2017年第01期

    日本幕末时期并没有雕塑这个概念,雕塑只是一些与实用需求相关的“手工艺品”或“简单雕刻”。随着明治时期对西方雕塑观念和技术的移植,雕塑开始摆脱“手工艺品”的窠臼,成为了纯粹的美术门类。从此,日本近现代雕塑一直伴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直至二战后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了与绘画享有同等地位的艺术形式。本文对日本近现代雕...

  •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选

    刊期:2017年第01期

  • 从工艺意匠到设计批评——关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设计的现代性研究

    作者:芦影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以1939年出版的《工艺意匠》一书为研究切入点,针对20世纪前半期工艺意匠的现代转型,从观念意识、文化传播、审美标准、城乡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表征及构成;探究意匠问题与设计批评的关系,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客观事实和问题表述,探讨如何介入工艺变革和创新教育;归纳“工艺意匠学”作为现代设计理念与实...

  • 可持续设计——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研究观

    作者:董治年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变革提出了本质是由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并每隔一定时期出现的新技术集群提供完善的支撑结构。从设计的发展来看,同样需要思考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时期设计内涵、意义、范围、方法等各方面产生的深刻变化。在人类环境设计发展历程中,空间观念的每一次更替,本质上都是每一次美学思想引...

  • 论汉代士阶层的发展与建筑明器的兴起

    作者:兰芳; 顾平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以汉代建筑明器为研究素材,从民间造物艺术的视角出发,探究建筑明器的兴起与东汉士阶层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审美风尚变化的内在关系。同时,士阶层渗入下的手工艺人身份认同也为民间造物艺术的制度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 文化经验与视觉传达

    作者:王英杰 刊期:2017年第01期

    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视觉经验塑造了一个接受群体视觉信息的前理解及接受模式。设计作品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其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关系,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这是现代信息传...

  • 从“太太”的客厅到“糟糠”之宅:战时林徽因昆明经历的再思考

    作者:杨简茹 刊期:2017年第01期

    抗战爆发后,林徽因随梁思成辗转来到昆明,驻足三年后,夫妇二人又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迁至四川李庄并在此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建国后,他们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有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问世。但是直至今日,林徽因在昆明的经历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概因期间作品的保存、驻留时间短暂以及梁思成的光芒遮蔽等因素所致。本文拟通过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