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周谷城全集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中国通史》到《世界通史》从社会学、教育学到逻辑学、美学全面展现周谷城一生学术之全貌《周谷城全集》全面收入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已发表的各类论著、诗词、译著及未公开刊布的书信,共计496万字,分16册。

  • 论黑格尔对形式主义学术的批判

    作者:吴晓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黑格尔对形式主义学术的批判之所以有必要被课题化,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学术整体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形式主义的窠臼之中。形式主义学术立足于在近代已成为'绝对势力'的抽象知性或空疏理智,因而黑格尔始终致力于对知性形而上学开展出持续不断的批判;这一批判既针对着形式主义学术立足其上的抽象普遍性和外部反思(知性反思),又特别地针对着此种学...

  • 中国哲学的“回返”疑难——兼及一种身体式回返的阐明

    作者:张兵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最严峻的意义上,中国哲学的'回返'疑难指涉的是西方哲学话语意指中自身意义丧失的危机。从历史形态的演进来看,冯友兰-黑格尔式中国哲学'表达不足'的疑难驱动了近代中国哲学的范畴化运动,恰恰造就了福柯-萨义德式'表达过多'的疑难,进而导致了话语决定论的困境。牟宗三由'逆觉体证'所确立的'超绝主体'可以看作是对西方哲学话语的有意识的抵抗,...

  •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夏杰长; 肖宇; 李诗林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本文采用半参数的OP法,对中国自2007-2016年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在服务业细分行业中,房地产和金融业等共计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在直观上要高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在分地区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技术进步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省区市。从增长...

  • 租购同权过程中住房权与公共服务获取权的可能冲突——为“住”租房还是为“权”租房

    作者:陈杰; 吴义东 刊期:2019年第02期

    租购并举是中央近年来明确下来的中国未来住房市场发展的新方向,力图以此解决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租购同权作为推进租购并举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被提出来。然而,在优质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的客观背景下,租购同权虽然有助于快速增加住房租赁需求、壮大租赁市场规模,但也有可能刺激大量中高收入群体为获取稀缺公共资源等...

  • 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特点的比较

    作者:马涛; 李卫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由于面临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形态不同,导致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不同。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内陆的地理环境和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形态,导致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从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出发来研究经济管理,是中国特有的大一统国家政权和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特点表现为强调国家本位,抑兼并,国家干预经济占据经济政策的主导地位,...

  •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

    作者:岳经纶; 方珂 刊期:2019年第02期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肇始于'国家主义'的劳动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社会身份本位'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经历了从'发展主义'到新世纪社会政策的转型和变革,'人类需要本位'的要素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政策范式演进的重要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福利的供给内容和覆盖范围得到了不断扩展,但仍然存在着福利制度碎片化、福利受...

  • 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

    作者:张国芳 刊期:2019年第02期

    滕尼斯认为共同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情感导向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有机的、持久的、自然的;一种是以利益导向为基础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人为的、暂时的和机械的,并从这两种生活方式中综合出了共同体/社会这样一对基本概念。滕尼斯从理论或概念的类型出发来认识与理解人类社群的事实生活,奠定了社会学领域的基本问...

  • 迈向流动性治理:新地域空间的理论重构及其行动策略

    作者:吴越菲 刊期:2019年第02期

    流动社会的来临不仅在根本上冲击着传统的地域假定和治理模式,更是将'地域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推向了全球治理变革的前沿地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动性与地域性在地域空间理论的变革中相互关联,并在地域实践中交织出了全新的治理模式-流动性治理。地域空间理论重新赋予了地域以全面的流动属性,并促动了地域治理的实践变革。流动性治理...

  • 从开放资源到基础服务:平台监管的新视角

    作者:胡凌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数字经济研究者往往忽视了推动生产要素背后的力量,即那些汇集众人之力产生大量交易和相关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使生产/交易更加自动化和高效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不断演进生成的'平台'。有必要探讨(特别是中国语境下)互联网平台的一般性理论,将资源、数据、算法和基础服务视为构成平台经济的核心要素,希望加深对平台经济的理解。除了传统...

  •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

    作者:戴昕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法治建设持续提速,旨在通过增加正式制度供给应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治理问题。网络法研究中经典的经济社会学理论框架提示,包括法律在内的正式制度之外,社会规范同样是影响网络治理的重要规制因素,但后者在当前的理论和政策讨论中未获得充分关注。向网络法研究中重新引入社会规范,围绕这一规制因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

  • 论《周易》的意象观

    作者:朱志荣 刊期:2019年第02期

    《周易》最初是一部卜筮之书。其中《易经》以卦象为符号,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象征体系,其卦辞和爻辞则源于殷周之际巫师和史官的记录,在内容上既包含了先民对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及其规律的认识,也包含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而战国时期出现的被称为'十翼'的《易传》,则进一步深化和系统阐述了《易经》的自然和人生观,同时还包含对意象创构方法的体认。...

  • 传统意象的三种文化模式(专题讨论)——以周易、玄学、佛教为中心的考察

    刊期:2019年第02期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研究成为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引发了持续的讨论和争论。我们组织这组意象美学论文,是意识到意象美学问题不仅要在美学理论层面上讨论,还应当深入到传统不同文化模式中去探究意象美学的思想渊源及其差异性呈现,才能达致更深刻更丰富的研究。本组讨论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周易、玄学和佛教切入,具体讨论了易...

  •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

    作者:余开亮 刊期:2019年第02期

    审美意象经由朱光潜、宗白华、叶朗、汪裕雄、朱志荣等现当代学人的阐发,成为了理解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概念。叶朗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4'情景交融'可谓代表了学界对审美意象乃至审美意境的一般性理解。从'最一般的规定'上来说,情景的...

  • 论佛教“相”文化对审美意象创构的三重影响

    作者:王耘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象'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其间,佛教文化对它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佛教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宏阔的知识系统,本文旨在描述'佛教文化'中之'相'文化究竟对中国美学'意象'这一理论范畴的内涵、变化产生了哪些客观而具体的影响。一、'意象'与'相''意象'的原始含义,依据其所属的文化形态来看,可分为两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