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37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1篇

Abstract: Soci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the carrier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analyses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detail,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method to keep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模拟学术报告会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1-02

1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素质一般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实践而形成的稳定的身心品质,它综合反映了人的思想、品质、认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具有先天性及可塑性,先天性体现的是遗传因素,可塑性则体现出教育在提高个体素质中的能动地位。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及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主导,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身体及心理素质是关键。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就是对这四个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

现在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但是,学校层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一一列举。

1.1 培养方式名目繁多,活动频仍,学生疲于应付 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参加报告、班会、讨论、参观等各种活动。活动频率很高,过多占用学生学习、休息的时间,让学生疲于应付。

1.2 培养方式流于表面 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用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前去咨询的学生不多。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甚微。更有甚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超负荷的素质培养活动,到了二年级后,此类活动明显减少。素质培养流于表面,有虎头蛇尾之嫌。

1.3 轻学风建设,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专业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而轻视理论知识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力度不大,教学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松散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厌学,从而影响了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通过我们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理论基础及自学能力的作用举足轻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足,笔者所在生物工程学院创造性地举办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活动,另辟蹊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关于模拟学术报告会

模拟学术报告会是以生物技术为总纲,学生确定研究报告的题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该题目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学生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写出初稿,再经过指导老师反复检查,学生依修改意见,经多次修改,最终完成论文并进行报告。选中的学生就其选题给全院学生作学生学术报告。同时,请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及企业的专家作为评审,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判,发掘深具专业探究精神的学生。

3 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的历史沿革

报告会从2003年就开始举行。迄今已经举办了九届。报告会每年都定在12月底举行,已经成为学院的传统。

4 学生学术报告会实施过程

①每位老师指导学生3至4名为一组。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问题中完成学术论文,论文内容以综述为主。②指导老师对自己小组学生进行第一轮的选拔。第一轮小组内的选拔主要考察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及论文的语言流畅性,以择优录取。如果学生对第一轮选拔结果有任何异议,需要具体提出理由,再做讨论。③每位指导老师原则上推荐1-2名学生进入下一轮的评选,如超过2名,需由教研室组织评审。④评审小组对指导教师推荐的学生论文进行无署名评审,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确定报告会演讲学生名单,并通知学生准备论文主题演讲报告的幻灯片。⑤确定时间,在学术报告厅进行报告,全院师生参加。

5 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5.1 浓郁学习交流氛围,促进学生从厌学转为爱学

学生学术报告会与学术答辩比较类似,台上的学生是答辩人,台下的企业专家、学院骨干教师是评委,台下还有全院的师生作为观众。整个报告会隆重严谨,报告的学生面对评委、观众,就自己的选题进行阐述。因为生物技术涉及的方向很多,学生的选题各不相同。并且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思考,对于自己的选题认识非常深刻,超出了一般学生的认知范畴。因此,报告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介绍生物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让学生了解生物行业的发展状况。学生报告完毕后,评审的专家和教师会就学生的报告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也鼓励台下的学生提问。问答之间,学生展现出对选题内容的熟悉程度让学生惊叹不已。更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信心,因为台上的学生用实际的表现证明了只要肯探究,专业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专业知识经由学生对学生的报告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学术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觉得专业知识不是那么深不可及,这种学术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增强学生各种能力 ①资讯能力培养。学生需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来确定报告题目。图书馆数据库的文献成千上万,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收集到相关的材料,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这就培养了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书面写作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写出综述性论文。论文要求逻辑严密,结构层次合理,文字科学精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多次修改论文。在修改过程中,斟词酌句,力求表达合理,这是锻炼写作能力的过程。③克服心理障碍,当众演讲,提升心理素质。学生很少有机会当众当众演讲,上台会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模拟学术报告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验学生的勇气、信心等。学生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在演讲时要做到从容不迫。学生通过当众报告,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④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报告时,对内容熟悉还不够,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需要学生进行二次加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现给听众。这是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

5.3 扩大知识面,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在查阅文献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专业相关的知识,论文的内容大部分来自教材以外。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报告内容抽丝剥茧,深入了解。这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以学生报告为载体,培养了对专业知识的探究

意识。

6 学生学术文献综合学术报告会的改进

学生学术报告会迄今已经举办了十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现在,系部也在考虑大范围推广这种活动。目前,已经联系了湖北省其他兄弟院校,准备校级间的模拟学术报告比赛,藉此比赛,加强校级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术

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乐天.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科技报告制度 档案管理 整合 研究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是科技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实际过程的记录,专业性强、技术数据具体,阅读对象多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科研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管理,科技报告开放共享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持续积累基础性科技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国家对科技报告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科技报告包括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既提供真实的研发信息,又完整反映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

二、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

建立科技报告体系,既能有效防止科研信息分散于个人或项目承担单位所造成的国家科研成果资产流失,也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减少科技项目在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重复立项造成的国家科技投入的浪费。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作为法定的政府科技报告收藏与发行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开发行的PB 报告、DOE 报告、NASA 报告和AD 报告的共享服务,多年来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而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同一科研项目在不同部门或地方重复申报、立项的现象,在科技报告体系健全的美国极少出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了解、利用国家科研成果的公开渠道

国家资助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属于公共财产,负责科研管理的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促进信息开放和共享。社会公众通过了解国家财政投入科技领域产生的效果, 既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增进对国家资助科研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如美国NASA报告向公众提供93 万多份公开的科技报告,每月公众点击率超过2.3 万次。信息公开还能够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倡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风。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如美国四大科技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CEA报告、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DLR报告、瑞典航空研究中心的FFA报告等,其中以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告最多,体系建设也最为完善。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 报告、商务部PB 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和能源部DOE 报告四大体系每年能够产生科技报告60 多万件,占到全世界科技报告总量的80%左右,是支撑美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重要基础。报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以及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解释等内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进行记录。

我国的科技报告制度首先是在国防系统建立起来的。1984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启动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相关部门参加;1995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1997年,颁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并建立起三级管理机构;2000年,总装备部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纳入《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管理,至此,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初步建立。而民口的科技报告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国家多部委的政府官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包括钟南山等知名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尖锐指出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虽然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 年代起就多次公开呼吁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科技报告体系整体性建设进展并不顺利。除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不为公众所知的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科技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档案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更加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估、经费监督、成果验收,却忽视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验收和利用,即使有些部门要求提供科技报告,也只是作为档案长期闲置。” 呼吁加强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着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报告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来看,都与科技档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内容上,科技报告与科研档案都是对科研活动进行记录的文献,内容涉及科研活动全过程,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其中的描述和记录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报告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而科技档案以保存为中心。管理上,都从国家层面着眼建立管理体系。那么,这么相似的两个体系能否进行整合呢?在申请人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中,目前关于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将其与科技档案体系联系起来;实践中也是如此。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是按照苏联模式于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了曲折,但仍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体系。科技报告体系源于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虽自60年代起就有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但直至今天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细微至具体科技人员的日常科技活动,宏大至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具有极高的借鉴作用。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3篇

关键词:3G时代;手机广告;广告效果;广告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93-02

由于3G技术的应用,人类正走向“实时互动传播”的3G时代。3G时代的到来将使手机广告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艾瑞网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规模将由2008年的5.3亿元迅速发展为2012年的55.2亿元。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我们坚信,手机广告的未来是美好而令人憧憬的!但是,3G手机广告当前仍未走出传统手机广告的阴影,其效果的优化是困境突围的关键一步,需要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

一、手机广告的定义与分类

纵观国内各类学术文献与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手机广告并没有一个广为认可的权威定义,大家众说纷纭,谁也不愿接受谁的观点,但又都没能给手机广告下很好的定义。据笔者对手机广告的浅薄研究,结合3G手机的媒介特性及消费者心理与营销方式的变动,冒昧的给手机广告做出以下定义:手机广告是基于手机的个人移动多媒体特性,以文字、图片、二维码、语音、视频及游戏等形式作为信息表现形式或载体,通过各种手机终端有偿的为目标消费者以能够实现实时互动的途径传播产品、服务或品牌信息,从而促使传播的两极主体更好、更快、更多的获得利益共赢的一种信息传播行为。广告学主要研究的是商业广告,笔者也只是就商业型手机广告进行研究,因此,这个定义并不囊括公益型手机广告。3G时代,传统大众传播理论中传者与受众的概念将变得模糊不清,因为3G手机互动性极强,在3G手机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手机用户、广告主与各类运营商之间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相互传播信息、产生影响。基于这点,笔者在定义时没有采用“传受双方”的说法,而替之以“传播的两极主体”。

按表现形式可以把手机广告划分为短信广告、语音广告、视频广告、游戏广告、植入广告、网站广告、搜索广告及无线定位广告等类型。有研究者根据手机广告制作、主体的不同特点将手机广告的传播模式分为以下五类:1.以企业为主体的模式;2.以网络内容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3.以移动通信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4.以专业广告制作、商为主体的模式;5.基于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互动回路模式。[1]

二、3G时代手机广告效果优化研究的三大视角

3G时代,手机广告要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行业地位,基于各种因素优化广告效果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广告主的青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3G时代,影响手机广告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手机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传媒市场变动、手机用户结构及消费心理的变化、精准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践三大方面,这也是研究3G时代手机广告效果优化路径的主要视角。

(一)手机媒体技术变革引发的传媒市场变动

2009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获得WCDMA、TD―SCDMA和CDMA2000的3G运营许可,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3G时代。3G技术是变革性的媒体技术,3G时代的到来使手机能够与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个人移动多媒体。有学者预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许将来只有一主流媒体,那就是手机。用手机可以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看杂志、上网。”[2]3G手机兼具传统手机与有线互联网的优势,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用户伴随性更强,关注度更高;第二,传播精准性更佳,互动性更好。

媒体技术变革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最主要而直接的当然是引发传媒市场变动。同时,由于3G手机是一种个人移动多媒体,它对传媒市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它媒体方面,也体现于其自身。简单地说,3G手机作为一个大类媒体,是一股新的媒介力量,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它在各大类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日益上升直至独占鳌头。但3G手机也融合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概念于广大手机网民已不陌生,并且3G手机自身又有无线定位、掌上银行等各种新功能,由此就有了它内部的分化。3G手机内部哪些媒体形式会处于优势地位很难预测,可能某些形式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也可能是“各领三五年”。

广告与传媒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任何广告都要依赖媒体,媒体的性质、公信力、影响力和受众结构对广告活动及效果的影响十分大。科学的媒体策划能够大量提升广告效果。广告又是媒体创收的主要渠道,是它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媒介生态的作用也很大。手机广告在3G时代如何借助科学的媒体策划提升广告效果,会因为各类媒体形式地位的不断变化而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议题。手机广告的青睐会使各类媒体形式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位,但变化终究还是要发生。比如,当前发展势头良好的是手机报刊广告,艾瑞网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报刊广告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5.4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1.2亿元,再到2012年的22.3亿元,年增长率均达100%以上,它占中国手机广告整体市场份额的比例也将相应从2010年的31.0%上升到2011年的37.2%再到2012年的40.4%。不过,谁也不能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手机报刊广告会是什么情况,别种媒体形式广告是否会异军突起。

(二)手机网民结构及消费心理的变化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公民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权益的保护受到很大重视。传统的手机短信广告是一种强制性接收广告,侵犯用户权利,干扰用户正常生活,以致人们非常反感。2008年,央视“3.15晚会”催生了分众无线的“短信门”事件。“短信门”事件极大的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是手机广告与手机用户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3G时代手机广告要想获得健康发展,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科学准确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有利于手机广告的精准投放,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提升其广告效果。手机网民结构及消费心理的变化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影响手机广告效果的消费心理因素主要有:1.缺乏信任;2.心理价位;3.习惯性排斥;4.推崇权威;5.从众心理。[3]基于此,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优化手机广告效果:第一、提升手机广告可信度;第二、给予消费者优惠;第三、有针对性的投放高质量广告;第四、提供权威认证;第五、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3]但是,在3G时代,影响手机广告效果的消费心理因素将会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动。

艾瑞网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手机网民总体上呈以下特征:1.从年龄来看,主要是18~34岁的年轻人,他们占手机网民的比例高达84.9%;2.从性别来看,男性占主体,比例达80%左右,女性仅占20%左右;3.从收入来看,70%左右的手机网民月收入在两千元以下;4.从学历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多数,比例为60%左右;5.从职业来看,学生、蓝领、基层管理人员占主体。另外,手机网民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以2009年的调查数据来讲,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南(32.5%)、华北(21.7%)、华东(15.1%)、华中(14.1%)、西南(8.8%)、西北(4.0%)、东北(3.7%)。不过,变化是不断发生的,对比艾瑞网每年的研究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各类数据都在不断变动。正因为不断在变,所以不断会有新的手机网民消费行为研究课题产生。

(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后期,整合营销传播(IMC)概念出现,经由唐•舒尔茨、汤姆•邓肯、特伦斯•辛普等知名学者的研究,IMC理论迅速发展并对广告学界和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世纪性的总结与化生。[4]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要旨,是讲求营销传播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组合。[4]未来的营销传播,永远是整合营销传播。[4]在新的营销传播环境下,任何单一的营销传播手段都不可能成功执行营销,全球广告业正经历第二次重大转型,即从综合性广告到整合营销传播。[5]武汉大学黄迎新博士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关系、对话,意思即IMC的成功实践应从战略层面进行,它注重企业与消费者的平等对话,进而发展和维系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

手机广告的直接目的是为产品、服务销售及品牌塑造与维护服务。但是,通过对整合营销传播内核的了解,我们发现,手机广告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切实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及喜好,注重依据消费者数据库进行精准营销,从而达到我们在定义时所强调的“利益共赢”目的。移动运营商在尊重手机用户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将是3G时代手机广告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手机广告从主题的确定,到诉求方式、媒体形式和表现风格的选择,都应以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它更为消费者喜闻乐见,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提升,才能构建起品牌与消费者长久的、良好的关系。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还要求手机广告必须有内在的统一性,不同广告信息之间不能发生冲突,以形成广告效果的合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手机广告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手机广告能够有效地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会促使手机广告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结 语

未来几年,在3G技术的推动下手机广告毫无疑问将获得巨大发展。基于3G技术给手机媒体的革命性地位及其庞大用户群,国内广告界已对手机广告普遍开始重视,发达国家先行的手机广告运作也能给我们大量的启示。3G手机广告在发展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困境,但是只要我们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手机广告就一定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慧.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模式探讨[J].科技传播,2009(3).

[2] 陈刚.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的思考[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5(11).

[3] 丁娟.基于消费者心理因素的手机广告效果优化路径研究[J].东南传播,2011(5).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4篇

不过,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曾经风光一时的报告文学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其影响力亦在逐渐减弱,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的报告文学创作领地正在缩小。“报告文学在贬值”――这似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2003年在《当代》杂志引起了一场“报告文学是否死亡”的争论,在推出《中国知青终结》的“编者按”时,隐约地预示了报告文学的黯淡前景。

造成报告文学风光不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文学的“边缘化”是首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受关注的程度和影响力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媒体将大量的篇幅给了财富人物和娱乐明星,关于文学的报道越来越少。另外,媒介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宣泄途径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少传媒为了迎合受众探寻事实背后真相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知情权,都挖空心思地在真实性上做文章,这无疑对报告文学过去那种“独霸真实”的状态构成了严重威胁。再有,就是新锐媒体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和电脑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集声音、画面于一体的大众媒体以其直观性、形象性迅速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接受信息时不再受文化程度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上网、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看杂志的人越来越少。

当然,报告文学衰退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身。在金钱(包括利害关系)的驱动下,一些作者打着“报告”的幌子大行“文学”之实。既可利用“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欺上瞒下,从中捞取诸多好处,又可利用“文学”的艺术性推卸虚构的责任。“报告”的少,“文学”的多,是假“报告”之名,行“文学”之实。像这样放弃了自己的写作立场和社会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品和作家,必然会被读者遗忘,甚至抛弃。

以社会生活为参照,报告文学发轫于社会批判意识;以意识形态为参照,报告文学是介于“两种真实”之间的审美情态;以文学背景为参照,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特质的复合型文学样式。真实是报告文学的本质特征,新闻性的绝对地位使得报告文学离新闻更近,它不曾也不能割断与新闻母体之间的联系。因此,将报告文学定位为新闻体裁,使其回归本位,会更有利于报告文学的健康发展。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使它一定要坚持和坚守真实性。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对事实的尊重是报告文学的基础和生命。

同时,真实性也是报告文学的优势之所在。报告文学首先是“报告”,它时刻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现实的重大问题,直面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关怀百姓大众,给人无可替代的新闻真实感与纵深感。夏衍说过:“报告文学不但不能虚构,我认为,甚至连夸张也是不允许的……作者如果认为写报告文学有困难,可以写小说,绝不应该在报告文学作品里弄虚作假。”①可见,报告文学要求作家必须忠实地描述当前正在变化着的事件和人物,它应该甚至必须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和社会功能,必须像新闻一样真实,才会获得感人的力量。经典报告文学家基希说:“真理是艺术最上乘的原料。”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夏衍的《包身工》等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作之所以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其材料和描写的绝对真实性。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的嘱托……》,黄宗英的《大雁情》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报告文学,也都做到了绝对真实。

就像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样,真实也是报告文学的底线。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指的是事实的真实,是可以经由实际验证的事实真实,而不像小说创作中要求的那种“艺术的真实”,即那种虽在情理中,事实上却不一定存在过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离开了新闻的这种事实的真实性,它的文学性就没有了立足的基础。事实的真实性要求,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能有任何的突破。

报告文学对新闻真实性的接纳与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有效吸收,是它在新闻和虚构文学之间的空白地带建起了独立营盘。较之于其他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在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尤其是反映时代和社会变革等方面所能达到的广度、深度方面,均具有不同于小说的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体验,能更充分地满足读者阅读与审美的需求。人们渴望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的心灵需求,使读者对报告文学这类非虚构性作品的阅读兴趣远远超过阅读小说。只要回想一下近些年出现的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邓贤的《中国知青终结》,赵瑜的《马家军调查》,的《禅机》、《美丽与悲怆》,邢军纪的《第一种危险》,徐刚的《守望家园》、《国难》,卢跃刚的《大国寡民》,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等作品,自然会有深刻的感受。

报告文学是知识分子独立表达自己社会见识的手段和方式。鲁迅《论睁了眼看》写道:“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这也正是报告文学之所以有生命力,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

我们的时代需要严肃的、有深度的报告文学,我们的时代更需要勇敢、执著的报告文学作家。就像巴克指出的那样,“这正是把而且严肃的报告装入紧密的形式的成熟时期,这正是要求作家去即时报告那在今日和明日之间用影戏般的速度变化着世界面貌的世界的时代。正是报告文学的时代”。②

注释:

①河北师大中文系写作教研室:《报告文学三十年》,《河北师大学报》,1979(4)。

②王荣纲:《报告文学研究资料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5篇

报告文学曾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苏联和欧美。“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某些通讯、旅行记和叙事散文已具有报告文学的部分特性。但正式倡导和自觉创作报告文学是从30年代初开始的,并与左翼文艺运动和外国报告文学的传入有关。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作品集是《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稍后有《活的记录》《中国的一日》等专集和《包身工》(夏衍)《1936年春在太原》(宋之的)等名篇。3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报告文学获得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品种。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位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

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影视剧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6篇

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网络和通信公司、企业广域网和内联网(Internet/Intranet)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并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三)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四) 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沈阳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 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 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 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7篇

本届会议适逢CAE年会创办5周年,主办单位邀请了来自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软硬件厂商代表作主题演讲,进行技术交流.

年会围绕“引领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展开. 7月2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持,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为大会致欢迎词,中国软件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张云泉博士为大会致开幕词.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上海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监凌天钧总工程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郑耀教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焕星研究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岳中第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张卫红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作了题为“航天器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的若干问题”的报告;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作了题为“CAE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碰撞安全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郑耀教授作了题为“航空航天数值模拟与数字样机技术”的报告;LMS国际公司中国区CAE技术经理石银明博士作了题为“一维/三维/测试多学科多属性系统集成平台”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作了题为“汽车轻量化与高强度钢板热成形仿真技术”的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王煜教授作了题为“CAD和CAE及优化设计的一体化”的报告.

7月28日下午,CAE年会的重头戏“CAE技术趋势论坛”召开.组委会精心选择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为论坛作演讲.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作了题为“CAE技术在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越野车开发中的应用”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卫红教授作了题为“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的报告;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CAE专家吴沈荣先生作了题为“整车工程与CAE仿真技术”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7月29日,年会设立的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应用专题分会场召开.每个分会场的报告都有10个以上,参会代表既了解了CAE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又分享了CAE厂商的成功应用案例.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第8篇

――编者

刘秀娟:在整个儿童文学中,少年报告文学也许是一种比较边缘的写作,但它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及文学阅读而言,又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少年报告文学这个文体的独特之处何在?

董宏猷:少年报告文学和成人报告文学最大的区别,我以为在于两点:其一,是题材的区别。有很多题材,例如等社会现象,同性恋、婚外恋等社会问题,连环杀人案、分尸案等社会新闻,成人报告文学可以涉及,可以深入发掘,但是,少年报告文学不适合去描写。少年报告文学有自己特殊的领地。其二,是对象的区别。少年报告文学,顾名思义,主要是写给少年看的,或者说,适合于少年读者看的。少年报告文学当然是以反映少年的现实生活以及现实问题为主导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将大千世界中的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了解的问题,有助于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话题,以少年能够接受的、感兴趣的、富有童趣的方式,写成少年报告文学,例如大自然和环保的题材,探险、探秘的题材,等等。

韩青辰:好的报告文学它一定有特殊的气质,能让人一眼明白它就是报告文学。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首要的特征就是真实性,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品格。

其次就是思想性。小说可以不表态,把空间尽量留给读者,但报告文学最后必须亮出具体的思想和态度,尤其是给少年写报告文学,必须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像路队需要鲜明的旗帜。另外报告文学应该还有时效性的特质。

如果用锦上添花来比喻其它的文体,那么少年报告文学对孩子们的意义就该是雪中送炭了。

刘秀娟:现在好多少年报告文学似乎是“小说化”了,包括韩青辰的作品,小说的笔法很明显,特别在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上,都非常强调小说的艺术性;还有刘东的很多作品,直接命名为“采访小说”,但实际上又跟少年报告文学作品有相当的联系。为什么做这样的艺术选择?有没有担心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

韩青辰:我写报告文学的时候从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着力挖出事情背后复杂的人性。我在报告文学中肯定要塑造人物形象,肯定要贴近人物的灵魂,叙述也讲究情境和情调。一般我是通过抵达人物的精神世界,来逐步地揭示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由此来表达我的思想和态度。在写作的技巧、方法、立场上,向来都是和小说一样精益求精的。

我在结构这样的报告文学时,从没担心过真实性的问题。所有技法只是为了让真实更真实。不仅可信,而且可亲。我相信文学性的讲究不仅不会破坏真实性,而且会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我不能把一些题材写成小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非常想强调这些悲剧的真实性。我要站出来替他们诘问这个世界,为什么将这个孩子毁成了这样?

在我激情澎湃不能自已的时候,我把它们写成报告文学。等冷却之后,我还要把它们写进小说。报告文学更急于揭露和解决实际问题,像制药。而小说更经久更艺术,像酿酒。

刘东:就我作品的体裁而言,我个人认为,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采访小说”的说法比较准确。与普通的小说相比,“采访小说”既具有写实性,又具有小说的某些特质。我认为这样的体裁和创作形式更便于发挥作品所承担的功能,或者说,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我看来,传统的少年报告文学就像是给受访者拍照,虽然很客观很真实很准确,但容易乏味,缺少创造性,也难给人以心灵的、感情的、思想的震撼。而采访小说,则更像是在给受访者画像,也许不如拍照那么客观那么真实那么准确,但却更有个性,更有思想,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举一个例子说明:传统的报告文学多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创作,而我的采访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创作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认为,传统的报告文学中有一个巨大的缺憾,就是不关心受访者的内心,我的采访小说正是力求在把握和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方面有所突破。正是因为运用了一些小说的创作手法,我才可以顺理成章地使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创作,才可以更好地体会和展示受访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历程。这对于我所要表现的题材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我所涉及的题材都是有关成长的,特别是青春期的成长经历的,而这种经历中最有趣最有价值也最值得关注的不是生理方面的,而恰恰是心理和感情以及精神方面的。我认为,这种成长的心理探究正是我的这些作品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刘秀娟:与其它文体相比,它创作的难度在哪里?

刘东:我的作品,写作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与普通小说相比,必须要有一个采访过程,获得采访资料,并且在这个固有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创作。这不仅有采访和整理资料的辛苦,更有创作中的局限性,因为你毕竟不能完全脱离你所拥有的素材。而与报告文学相比,你又要对你所采访的人物、事件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并且融入你的感受和思考,甚至像写小说一样地调整一些人物、情节和细节,以使读者有阅读小说般的兴趣和快乐。当然,我会在最后的手记中将虚构的部分标示出来,以保持作品的写实性。比如,《轰然作响的记忆》中短短的12篇作品我前后花费了七八年的时间,从这个创作跨度,你也可以想像到它的辛苦和难度。

韩青辰:我认为,难度在于如何保持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思想性与报告文学特有的浩然正气。

我不同意某些人提到报告文学就摇头否认它的文学性,虽然很多报告文学的确只是报告不是文学。我不喜欢读没有文学性的报告文学,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总是耐心等待激情和灵感的浑然交融,精心地对待语言、细节、人物,写作过程中的斟酌几乎与小说创作一样,我从不觉得报告文学比其它文体容易写。事实上,报告文学因为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要经过大量的采访,加上自身情感的预支和透支,几乎每篇都是一场身心俱焚的浩劫。没有正义担当的人不会为报告文学做那样的牺牲,没有鲜明观点、态度和思想的报告文学写作毫无意义,只有思想和激情,没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报告文学等于新闻通讯。

刘秀娟:少年报告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少年儿童,但是真要引起社会反响、解决问题却必须要引起成人社会的关注,少年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怎么来面对这种矛盾?

董宏猷:这个问题本身确实是个“问题”。少年报告文学非得要引起“社会反响”吗?非得要“解决问题”吗?非得“要引起成人社会的关注”吗?我对这个问题一直有看法。我认为,将少年报告文学狭隘为“社会问题”,将其评判标准误认为“社会反响”和“成人社会的关注”,是一种误区。正是这个误区,以及由这个误区所产生的“矛盾”,阻碍了、延滞了乃至萎缩了少年报告文学的发展。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少年报告文学,首先必须是少年儿童喜欢看的。即使是少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着眼点也应该是让孩子们去看,去想,去思索,去认同,去潜移默化,有没有“社会反响”并不是关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其次,正是这些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引起成人社会的关注,于是造成社会反响。一个少年报告文学作家,其着眼点永远是少年儿童,如果重点一心放在社会反响上,那就干脆写成人报告文学算了,那样子,一点矛盾也没有了。

刘东:我的“采访小说”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事实上,除了许多青少年阅读了这些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家长和老师也很关注这些作品,因为通过这些作品,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特别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韩青辰:少年报告文学的功能主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担当,不仅担当和护佑孩子的命运和前途,也是代表孩子向成人世界发出的警告和宣言:每个孩子原本都是天使,之所以后来遭遇悲剧,大多时候都是成人责任的缺失和谬误。在我这里,报告文学似乎是孩子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对话平台。我不仅写给孩子们看,也希望孩子身边的成人们能看。

刘秀娟:少年报告文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切近的呵护,同时,也最能激发少年儿童对社会、人生和自身的思考,现在的创作状况如何呢?

韩青辰:就在昨天还有一个作家朋友好心地告诫我,该搁笔了,报告文学没有什么意思和价值,写了不会流传下来。这样的话从我开始写报告文学就不断地听到,不无中肯。可每每我想改弦更张的时候,心底就会响起另外一种吵嚷――那些受伤被害的盲流孩子、歧路上挣扎的失足孩子、病灾吞没的艾滋孤儿、畸形阴影下孑然跋涉的少年、不堪重负执意选择放弃和沉沦的孩子――我听得见他们的呐喊,这是无法回避和放弃的。

董宏猷:这个问题,点到了当下儿童文学以及少年报告文学的痛处。这些年来,少年报告文学已经处于“濒危文体”的边缘,少年报告文学作品、少年报告文学作家已是“珍稀品种”。我曾经在上世纪80年过少年报告文学《王江旋风》。吴官正同志在武汉当市长时,华师一附中的初二女生王江给吴官正市长写了一封信――《假如我来当市长》,对武汉的改革开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封信见诸于媒体后,在武汉、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的报告文学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上,结果,许许多多的学生纷纷给王江写信,表达对她的支持,同时,在全国许多城市、许多学校,开始盛行“假如我来当……”的热潮。因此,我认为,少年报告文学受欢迎的程度,和其反映少年所关注的热点、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的程度,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