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前见与立场及其相关概念探析(笔谈)——前见与立场

    作者:张江 刊期:2015年第05期

    各位先生: 收到你们的回信,很有感触。上次讨论的问题,你们提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对主观预设中的“前置立场”给予质疑。特别是朱、周二位先生的理论追索,得到王宁先生的赞同,让我的压力大了起来。几次捧着你们的回信,反复阅读,在迷惑、动摇和坚定中徘徊,启发无疑是深刻的,但也激起我一些更深的思考,还是想就这个问题再讨论一次,甚至多次,把我...

  • 文学的对话性与文学研究的对话性

    作者:周宪 刊期:2015年第05期

    张江先生: 读了你的第五封信,我感到你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伸展。你在这封信里对“前见”和“立场”做了明晰的区分和界定。在你看来,“前见”是无意识的,是一个人所处的文化传统对其所形成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是必要的,且不会导致强制阐释。真正导致强制阐释的根源是文学阐释过程中的“立场”。

  • 也说前见和立场

    作者:朱立元 刊期:2015年第05期

    张江先生: 拜读了你的第五封信,完全同意你关于对前见与立场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阐释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我们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阐释学理论的推进肯定大有裨益。同时,觉得你对问题的思考的确很严密,就你讨论的论域而言,也就是在你的概念体系中,认定前见与立场完全不同,这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是,如果超越了你《强制阐释论》一文自成一体的概...

  • 前见、立场及其他理论概念的辨析——答张江先生

    作者:王宁 刊期:2015年第05期

    张江先生: 来信收到,仔细地拜读了大作,感到此次的讨论大多居于形而上的理论推演,有可能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了,因此我不打算沿着这条路径继续走下去,只想围绕文学批评中与强制阐释相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但作为一篇回应性的文章,我首先应表明我对信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态度。你在信中讨论的前见和立场这两个问题都是阐释学的重要命题...

  •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制度转型和国家治理的视角

    作者:田国强; 陈旭东 刊期:2015年第05期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的现象,有可能较快地跨越或避免,也可能长时间没能跨越,其关键看处理陷阱的方式是否有效和得当,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轻易否定它,弄得不好可能对转型发展的国家带来重大的失误。尽管“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

  • 回归新常态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魏杰; 杨林 刊期:2015年第05期

    近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观点的提出,人们调低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全国人民和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了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性。中国人均GDP在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后怎样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总结成功国家的经验、并吸取失败国家的教训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在改革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改革不理解甚至抱...

  • 重启世界哲学的宣言:中国哲学的意义

    作者:斯洛特; 刘建芳; 刘梁剑; 彭国翔 刊期:2015年第05期

    当前,英美哲学家非常满足于延续过去的做法,赞成一种纯理性或纯认知的处理问题的进路,对于情感以及与之相关的“同情”等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包括认识论、心灵哲学、伦理学等在内的各个哲学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限制、不平衡之处以及错误的假定有待更正。中国思想从未被带入西方强劲的理性主义,中国及其他非西方国家在未来几十年的学术影响力可能...

  • 再论杜威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作者:刘放桐 刊期:2015年第05期

    当杜威将康德的以自我为中心代之以自我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为中心时,他赋予这种相互作用以极为广泛的含义。他认为除了主客、心物等的相互作用外,人的全部生命、生活、行动都包含着不同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意义就在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都具有实践意义。在西方哲学史上,由自我中心论到相互作用中心论的转向实际上就是由主体性形...

  •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体论(下)——以穆芙的对抗概念为中心的学术史考察

    作者:周凡 刊期:2015年第05期

    后马克思主义虽然在诸多方面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本质主义因素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批评,但是,在对政治的斗争本性的理解上,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依然十分贴近。政治可以退出阶级,但绝对不可能退出斗争,这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信念。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后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在着力构造一种全新的对抗概念。对抗概念的话语建构在尚塔尔...

  • 全国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框架构建

    作者:肖严华; 左学金 刊期:2015年第05期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产生重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冲击,需要深化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全国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的构建,需以较低的强制缴费率,不经过省级统筹而直接实现全国统筹。在基础养老金从“属地统筹”走向“全国统筹”的过渡时期内,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担责任,使原来参保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稳定。通过“...

  • 国企债务、银行利益集团和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

    作者:李睿; 黄少安; 梁超 刊期:2015年第05期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国企的债务压力和银行利益集团是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中国国企的债务压力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国企的债务压力是推动金融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动力,由于中国国有银行系统和国企与中国政府的高度产权联系,国企债务压力的提高会变相提高中国政府的财政压力,迫使中国政府推动了对于国有金融系统的股份制改革...

  • 从宪法到宪治: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逻辑——从《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谈起

    作者:张明军 刊期:2015年第05期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更具有价值追求的意义。学理上的宪政主要包括制宪和行宪两个关键因素:制宪必须体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和制宪程序的人民民主参与;行宪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宪政具有两种模式:一是资本主义的宪政模式,二是社会主义的宪政模式。中国完成由宪法向宪政的转型,实现真正...

  • 自由裁量权异化在中国的表现与成因

    作者:王志勇 刊期:2015年第05期

    自由裁量权是国家公务人员在执法或执行行政命令时拥有的一项便宜行事的权力,在实践层面它也是一项易于发生异化变质的权力。自由裁量权及其异化现象,在世界各国之间既有反映其一般特征的共性,也有体现各自国情的个性。具体到中国,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由裁量权既源于它的一般特性,也来自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正是中国独特的“摸着...

  • 从进攻到防御:里根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及其影响论析

    作者:王浩; 宋天阳 刊期:2015年第05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直处于“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中,这也是国际关系学界认为自古巴导弹危机后冷战整体上趋于缓和的原因。然而事实上,美国曾在此期间做出过重新确立自身核优势的一次努力,即从1980年到1983年制定并推行的一项极具进攻性的核战略——“抵消战略”。不过,该战略非但没有使美国达到威慑苏联的目的,反...

  • 三教通体:士大夫的宗教态度

    作者:李天纲 刊期:2015年第05期

    本文综合近代中外学者对于中国(民间)宗教的论述,在现代宗教学的理论框架下观察儒家对于儒、道、佛三教的信仰态度,揭示中国文化确实存在着“儒表佛里”“儒表道里”的特征。考察宋明以降直到清代民国江南士大夫在乡镇之间的信仰生活,不难看到儒家的宗教性。这种宗教性既反映在儒家的“经学”中间,更是根植于从古至今的民间信仰实践。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