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国家治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专题讨论)——国家治理与政治学实证研究

    作者:包刚升 刊期:2014年第07期

    包刚升认为,国家治理概念的起源与公司治理有关,其核心是形成官员与公民共同体之间激励相容的合约。陈慧荣认为,应该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来理解国家建设,国家要超越和渗透社会,实现理性化、自主性和嵌入性;同时,社会应该通过法治与问责制两种机制实现对国家的制衡。总体上,国家与社会分享权力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黄琪轩认为,...

  • 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

    作者:陈慧荣 刊期:2014年第07期

    一般认为,治理与统治是不同的,治理有几个重要特点:治理的主体不限于政府,还包括公共或私人社会机构;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日益变得模糊不清;参与治理的主体形成一个自主网络,权力运行不再是政府单方面发号施令,而是各方合作共治。然而,“多中心”治道并没有否定国家的重要性。即使是治理理论最坚定的信...

  • 国家治理与权力转化

    作者:黄琪轩 刊期:2014年第07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治理的改善包括多重维度,如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稳定的政治秩序、良好的公共服务、法治以及遏制腐败等。有学者强调多元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形成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力量的平衡,推动多元共治的实现。“权力被分享让权力更强大。”国家治理的改善不能仅仅依...

  • 国家治理与新自由主义

    作者:朱天飚 刊期:2014年第07期

    “国家治理”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词汇,如果将其简单理解成“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似乎与“统治”(rule)就没有太大区别。很显然,统治更偏等级色彩,即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治理则更偏平等色彩,即与社会进行协商管理,甚至是服务于社会。这里的“社会”不仅指那些具有资源和高度组织力的特殊利益集团,还指占据社会大部的民众以及代表他们利益...

  • 全球变化与生态文明(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福祉以及适应性

    作者:齐家国; 杨志 刊期:2014年第07期

    齐家国和杨志阐述了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内涵,认为两者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分析了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未来地球”计划或将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祉,提出中国应结合本国国情积极参与并领引“未来地球”计划实施。马艳和王宝珠分析了全球生态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不协调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全球生态技术与制度协...

  •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技术与制度协同发展

    作者:马艳; 王宝珠 刊期:2014年第07期

    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技术与生态制度创新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变量虽然已经获得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并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与提升,但是,仅有生态技术创新,而没有相应的生态制度创新予以匹配;仅有发达国家的生态技术进步,而未能形成全球生态技术共享的态势;仅有国家内部的生态制度创新,而没有一个全球生态制...

  • 全球生态变化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作者:张沁悦; 特伦斯·麦克唐纳(Terrence; McDonough) 刊期:2014年第07期

    人类从自然界中攫取各种资源以尽可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并肆无忌惮地将生产和消费性废物排放到自然界中,这是导致全球生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为深入理解和有效解决全球生态变化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两大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机制。环境经济学运用“外部性”理论解释生态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自然资源“市场化”的解决办法。...

  •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冒佩华; 严金强 刊期:2014年第07期

    一、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命题 可持续发展是直接应对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创造性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广松涉物象化范式之缘起——《物象化的构图》的构境论解读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14年第07期

    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中的重要概念“Versachlichung”与“Verdinglichung”在汉译过程中的长期缺席,以及青年卢卡奇对“Verdinglichung”概念的错位使用,造成了长期以来这一重要理论的严重遮蔽和阐释混乱。广松涉将马克思的“Versachlichung”重新定义为的社会关系存在被错认为实体存在的主观假性幻象。广松涉所理解的物象化,是指人的主体际关...

  • 黑尔的行动功利主义辩护

    作者:龚群 刊期:2014年第07期

    黑尔的伦理学,既是一种规定主义,又是一种行动功利主义伦理学。黑尔认为伦理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道德判断具有可普遍化特征。可普遍化是受到规定的可普遍化。黑尔指出,古典功利主义或行动功利主义内在具有可普遍化因素,道德语言“应当”的规定性是可普遍化的,对于行动功利主义同样有效。黑尔为回应人们对于行动功利主义的批评而将其改变为...

  • 当代英美的笛卡儿心物问题研究

    作者:施璇 刊期:2014年第07期

    笛卡儿一方面宣称心灵与物体是两个具有实在区分的实体,也就是说,它们在本性上完全不同并且能够脱离彼此而存在,另一方面,他又坚持心灵与物体之间能够进行因果的互动。笛卡儿的这套心物学说自诞生起就遭到了无数的质疑与批评。所有的批评可以汇作一个简单的问句:在本性上完全不同的心灵与物体能够因果地相互作用,这如何可能?这个问题一般...

  • 金融抑制、金融法治和经济增长

    作者:白江 刊期:2014年第07期

    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税收。金融抑制政策不利于一国的金融深化,会损害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对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缓释金融抑制和完善金融法治的路径主要为:强化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包括对普通居民的存款债权和投资股权的保护;强化对金融契...

  • 均衡与演化范式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比较

    作者:杨勇华 刊期:2014年第07期

    均衡与演化是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的两大主要研究范式,在诸多方面均截然不同。前者以本质论为哲学基础将技术创新的本质理解为“经济人”理性选择的结果,以市场失灵为理论依据,以资源最优配置为政策目标,倡导普适性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和使用;后者以个体群思想为哲学基础将技术创新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复杂系统演化过程,以过程失败为理论依据,以...

  • 现代慈善信托的组织法特征及其功能优势——与慈善基金会法人的比较

    作者:倪受彬 刊期:2014年第07期

    慈善信托和基金会是世界各国慈善事业最重要的两种组织形式。中国公益信托制度虽然在《信托法》中被规定下来,但却被长期忽视。现代信托法的发展赋予慈善信托更强的信托组织化特征,作为竞争性制度安排的慈善信托独特的功能价值,具有尊重委托人意愿、专家管理和监管透明等优势。中国立法和实践应该充分关注公益信托的功能优势,吸收现代信托法...

  •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文化转型

    作者:刘士林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从历史上讲,古代城市化和现代城市化都属于传统城市化形态;从类型上讲,政治型城市化和经济型城市化都是旧的城市化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政治型城市化是主导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经济型城市化成为主导模式。新型城镇化的主题是文化型城市化,在框架上是政治型城市化、经济型城市化和文化型城市化的有机统一。一个完整的城市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