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中国美学史:学科反思与世界对话(专题讨论)——中国美学史:学科性质、提问方式、演进状况

    作者:张法 刊期:2011年第08期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概念的虚实合一性质对理论表述的影响,是它在演进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朱良志认为,道禅哲学关于美是不...

  • 美是不可分析的——评道禅哲学关于美问题的一个观点

    作者:朱良志 刊期:2011年第08期

    美是不可分析的。直接的表述是《庄子》中涉及美的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道禅哲学对此有比较系统的见解。这个观点反映了中国美学重体验、重生命超越的鲜明特色,体现出中国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美学的不同旨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美的核心问题有深邃的思考。

  • “全球美学”与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如何与世界接轨

    作者:陈望衡 刊期:2011年第08期

    全球化不仅影响着全球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全球学术文化的发展。不管愿意不愿意,也不管承认不承认,学术文化的世界性接轨正在进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接轨不存在问题,社会科学的问题则较为复杂。问题最大的是人文学科,其中包括美学。人文学科属于民族的精神层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永恒性。由于它们远离于社会功利,不直接影响人类...

  • 跨界治理:中国社会公共治理的战略选择

    作者:陶希东 刊期:2011年第08期

    “跨界治理”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变革化而引发的一种全新治理思维和战略选择,主要包括跨边界(地理)治理、跨部门治理和跨公私合作伙伴治理。跨边界治理重在解决城市区域发展中的地理分割、画地为牢的问题,关键在于构建与区域经济跨界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政治制度和跨地域协调管理机制;跨部门治理重在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 从讨价还价到求同存异——谈判与对话的政治哲学

    作者:程产云 刊期:2011年第08期

    “谈判”,也可以称之为讨价还价;“对话”,也可以称之为求同存异。从讨价还价的谈判模式到求同存异的对话模式,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前提:首先,需要设定公共论坛的场所约束和商谈伦理的规范约束,公共论坛和商谈伦理可以理解为使对话成为可能的言语场所和行为规范。其次,需要扬弃通过提取公因式方法获得的“金规则”。金规则是通过提取公因...

  • 事实与价值可分吗——以生态伦理学为视角

    作者:陈嘉明 刊期:2011年第08期

    “价值”这一概念只是对人而言的,没有人也就没有价值的问题发生。撇开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语境而单纯地谈论事实与价值问题,只会陷入一种简单的“是或不是”的二值逻辑。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多样性的,既有单纯的事实存在,也有关联着价值的事实存在。对语言在认识世界中的中介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填平在事实...

  • 现象学“先天”的来源及意义——从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谈起

    作者:张任之 刊期:2011年第08期

    通过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胡塞尔发现了观念对象的独特存在。与康德对“先天”的理解不一样,现象学先天首先就是一种作为“观念对象”的“对象性先天”,它导源于波尔扎诺的“概念先天”。同时,这样一种“对象性先天”还可以进一步被区分为“形式先天”和“质料先天”,这同样要归功于波尔扎诺。但胡塞尔对于“先天”的现象学理解并没有完全...

  • 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及其问题域

    作者:成素梅 刊期:2011年第08期

    当代科学哲学是架起哲学与科学的桥梁,其目标是为解决科学哲学的传统进路面临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二元对立提供新的进路。语境论的进路有助子达到这一目标。现有的语境论进路有四种:一是认识的语境论,二是语境实在论,三是语境经验主义,四是语境论的技...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且深入的改革——“政府主导”是模式还是改革对象

    作者:魏杰 刊期:2011年第08期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主题。转变增长方式包含诸多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全方位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深入分析。转变增长方式包括: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消费支撑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节能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

  • 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作者:王晓蓉 刊期:2011年第08期

    目前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许多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在现有的要素禀赋条件下不得不接受的选择,但发达国家在其处于落后地位时拒绝融入领先国家的“全球商品链”并创造本国高端产业而崛起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通过廉价劳动力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非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目前的东亚分工格局中,中国“出口低端产品并进...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可能三角”:解释及出路

    作者:高帆 刊期:2011年第08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利用方式经历了、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阶段,当前正处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政策规定与实践运行状态之间存在着诸多偏差,这导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等三大主体对土地具有六重功能,但“不可能三角”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同...

  • “包容性增长”的学源基础、理论框架及其政策指向

    作者:李刚 刊期:2011年第08期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

  •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视域、立场与可比性

    作者:杨乃乔 刊期:2011年第08期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作为个人历史的叙事主题。一千七百多年以来,这个叙事主题被中国本土与海外文学家、艺术家先后借助于文学、音乐、绘画及戏剧等审美形式所呈现,以表达他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慨叹及对自身人格的期许。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以此追问沉淀在华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离散精神原型”,有着重要的...

  • 正本清源:理性地解读“风水”

    作者:王振复 刊期:2011年第08期

    古代中华风水术的关键并非“得水”、“藏风”,而是“聚气”,即通过“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方式,使气“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气的理念,是风水学、风水术的立论之本与人文之原。《周易》八卦方位尤其后天八卦方位,奠定了风水的理想模式。作为古代中华的一种巫性文化,风水具有“畏天”兼“知命”的二重性,既背反又合一。在中华古代...

  •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作者:李乐平 刊期:2011年第08期

    闻一多文艺思想的发展有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强调对纯艺术的追求,主张诗歌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后期则强调诗歌要关注时代、融于社会,要站在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虽然在文艺观上有如此巨大变化,但闻一多对杜甫却自始至终给以最高的评价,只不过在这种“不变”之下,其评价的坐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这种实质的变化虽然常常被表面的“不变”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