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走出美学与“否定美学”的困惑——对话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

    作者:赵玉; 阿诺德·柏林特 刊期:2011年第04期

    美学学科最初诞生时有两个基本定位,一是感知,二是情感。“感知”本是“美学”一词的词源学内涵,因此理应成为美学研究的首要因素,但西方美学界长期以来却忽略了这一点。美学学科要获得新的发展,不仅应重新恢复“感知”的应有地位,同时也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对其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更新。“情感”虽然一直处于关学研究的核心,但在美学界却遭到...

  • 宗教多元·理性沟通·体制保障——对“宗教共同体”相关问题的质疑

    作者:张庆熊 刊期:2011年第04期

    消除宗教彼此之间的对立冲突,形成多元通合、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机制的愿向是令人向往的,但“理性的信仰之道”和“宗教共同体”的提法则是不妥的。因为,宗教信仰虽然不必是反理性的,但就其作为信仰而言主要依赖于启示和神秘的宗教经验,“理性的信仰之道”实际上是把宗教信仰排除掉了。这样,宗教就等于哲学了。宗教必然是多元的,就其都想...

  • 如何理解“宗教共同体”——答张庆熊教授

    作者:安伦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庆熊教授同意“宗教共同体”的宗教间多元通合、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核心理念,但不同意“宗教共同体”的提法,并对“终极实在”、“理性信仰”等概念提出质疑。然而,他对“宗教共同体”、理性信仰的质疑系出于误解,他对“终极实在”形式否定但又实质肯定,他对理性与宗教信仰关系的观点存在明显的自我矛盾。实现“宗教共同体”的多元通合...

  • 深化“主体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

    作者:贺来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

  • 明清之际伦理学三问题的儒耶对话——兼论对话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

    作者:许苏民 刊期:2011年第04期

    晚明西方传教士将基督教伦理学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以爱上帝之心爱人、要爱你的仇敌等观念带到中国,促进了有新思想的中国哲人对尊卑贵贱等级名分是否合理、等差之爱局限性何在、为什么对恶人也要宽容甚至还要爱仇敌等问题的思考,并就这三个问题与传教士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对话使中西伦理学的异同得以呈现,显示出两者在相通之处的微妙区别...

  • 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

    作者:魏屹东 刊期:2011年第04期

    心理表征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隐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认知和表征手段。心理表征的根隐喻主要有两种:一是逻辑隐喻,另一是比例模型隐喻,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前者具有解释思想序列的保真性、解释的系统性、抽象表征性和描述性特征,后者具有易操作性、结构同一性、可测量性、易理解性和...

  • “自我”是什么?——前期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主体”概念解析

    作者:徐弢 刊期:2011年第04期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真正的主体不是能思维和表象的经验的主体,而是“哲学的自我”或“形而上学主体”。形而上学主体不是世界中的对象或部分,而是世界的界限,也是世界存在和有意义的前提。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世界中发现和认识形而上学主体,如同眼睛和视野之间的关系,从视野的存在推论不出眼睛的存在,我们也不能从世界中事实的...

  •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发展理论创新

    作者:洪银兴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不仅表明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涉及:(1)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型,由追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长转向人民收入增...

  • 制度供给、财政分权与中国的农村治理

    作者:李慧中; 李明 刊期:2011年第04期

    治理分为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两类项目。在中国自上而下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下,有必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和政治治理的变迁情况。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下,中央政府针对农村治理的制度安排,往往受中央政府不同政策目标的权衡及地方政府激励相容条件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时期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

  • 合村并居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价值选择

    作者:刘云升 刊期:2011年第04期

    合村并居涉及集体土地的征用、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及农地承包经营等各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国农村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集体财产权制度的重大变革。打破传统法经济学“效率唯一论”,运用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对该制度变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合村并居的不同发展阶段,必须为集体所有权制度作出正确的价值选...

  • 对新古典传统的又一挑战:后凯恩斯学派的新消费理论

    作者:张凤林 刊期:2011年第04期

    自20世纪50年代掀起“反边际主义革命”的理论运动之后,后凯恩斯学派对新古典传统的挑战尽管潮起潮落,却从未停止过。近年来,新一代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在深化其经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其理论挑战与批判的视角拓展到消费理论——这个历来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统治地位最牢固的领域,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变革,提出了若干体现后凯恩斯经济学...

  • 弗教美学观新探

    作者:祁志祥 刊期:2011年第04期

    佛教所追求的美,是不同于形式美的道德美、不同于感性美的心灵美、不同于虚幻美的真实美、不同于当下美的永恒美。佛教谓之佛教“涅榘安乐”、“净土极乐”、“法喜禅悦”。对这种本体关的美感反应不是世俗的“受乐”、“欲乐”,而是超越情欲享受、“不苦不乐”的“法乐”、“寂灭乐”。佛教否定世俗的美和美感,同时又以“毕竞空”的世界观和...

  • 真理:艺术作品不堪承受之重——现象学的艺术真理观批判

    作者:刘旭光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在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时,试图把艺术作品之真理性的基础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发生,并将之判定为“真理的自行发生”。这种作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分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意义和艺术作品在内容层面上的“意义”,并试图用存在论意义来填充艺术作品的“意义”,这有违...

  • 陆游《钗头凤》是“伪作”吗——兼谈文本中“宫墙”诸意象的诗词互证

    作者:高利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陈桥驿径指陆游《钗头凤》词为“伪作”;吴熊和以为该词“宫墙柳”一语不合沈园周边环境。事实上,陆游的确在沈园题壁,而且是为他的前妻唐氏,这有《剑南诗稿》大量诗作为证,其题壁的事件、地点、意象都与《钗头凤》词有呼应处。最早记录《钗头凤》为沈园题壁词的陈鹄是陆游生活圈内的人,目击《钗头凤》词题于沈园之壁,这应该是可信的。迄...

  • 压抑与救赎——清末民初小说内外的妓女和女学

    作者:黄湘金 刊期:2011年第04期

    清末民初的妓女仿效女学生装束,往往能取得惊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女学生身份有强烈的认同和渴望,怀着兴学和入学的冲动。作为群体的青楼女子,曾有过兴办“改俗半日学堂”和“青楼进化团”的尝试,但这些努力都受到阻碍。“青楼进化团”虽办学成功,但维持不久也只得关闭。而此期小说对妓女兴学的书写,或将其视为女界荒诞的表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