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全球化发展与地域性社会存在

    作者:刘贤方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全球化的根源在于知识产品的特征:是知识产品使用的经济优势,使国际公司得以克服与当地公司竞争中的不利条件;是知识产品的“非竞争性”,鼓励公司向海外扩张,以重复使用而获得最大利益;是知识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公司不得不直接控制海外生产,从而导致了跨国公司组织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知识产品的性质带来了公司经营的的国际化,促进...

  • 构建历史文化语义学何以可能

    作者:宫敬才 刊期:2007年第04期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

  • 政治知识化与科学政治生活的成长

    作者:郭剑鸣 刊期:2007年第04期

    将政治视为一种知识形态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类对政治的认知水平是与其知识的演进同步的。知识是科学政治生活的基因,是合理解释政治、理性规范政治的基础。政治与知识的这种紧密关系在于知识为政治成为科学提供了系统的理念、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将政治解读为知识,并不排斥经验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但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政治与作为一...

  • 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上)

    作者:林安梧; 欧阳康; 邓晓芒; 郭齐勇 刊期:2007年第04期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

  • 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

    作者:王东; 林锋 刊期:2007年第04期

    “两次转变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之后,转向了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经过“费尔巴哈阶段”之后,才从根本上修正和超越了其费尔巴哈哲学立场,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演进的真实轨迹,夸大了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差异,也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

  • “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

    作者:姚顺良; 汤建龙 刊期:2007年第04期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解读模式有一个从提出到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解读模式不同于普列汉诺夫的“三阶段说”。“两次转变论”的关键,是认为马克思1843年底思想转变后并未直接达到实践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中间存在一个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典型代表的“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唯物主义”阶段。马克思此...

  • 从“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李翔海 刊期:2007年第04期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

  • 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作者:梅约翰 刊期:2007年第04期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的学术资源的双重价值。也促进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的建构。日本学者对中国学术缺乏“系统”、“组织”、“...

  •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稳定性问题”

    作者:杨伟清 刊期:2007年第04期

    “稳定性问题”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追问的是特定的正当理论或政治制度的实际可行性,及其是否能够衍生出足够的自我维系的力量。“稳定性问题”至少有三种模式:霍布斯模式、密尔模式、罗尔斯模式。霍布斯关注的是单纯的稳定性,并把稳定性作为衡量政治制度的至高无上的标准,完全不顾及衡量政治制度的其他标准。密尔对功...

  •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专题讨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完善民众经济权利

    作者:方竹兰 刊期:2007年第04期

    方竹兰认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可以看到,民众经济权利的不完善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加强人力资本产权保护,是完善民众经济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完善民众人力资本产权上下工夫。罗润东认为,科学地把握“劳动-资本”关系,是理解人类工业化阶段社会和谐的关键;当代技...

  • 和谐社会中的“劳动-资本”关系解读

    作者:罗润东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渊源看,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就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漫长过程。对此,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关于和谐社会的阐释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展开,即和谐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和谐。理解一个社会形态和谐与否,不能简单化地从表象和谐的层面来看,只有从生产关系角度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而在生产关系中...

  • 以程序公平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汪洪涛 刊期:2007年第04期

    所谓程序公平,指的是制度安排中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和标准,在处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任何当事人的正当权利都可以按照制度安排中的程序和标准得到无差异的对待,任何权力部门都不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和所谓的“社会正义”或“天理”而违反上述程序和标准。也就是说,社会公正的核心是排除强势群体独断专行的权力,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弱势群体制度...

  • 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率——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矫正

    作者:何雄浪; 李国平 刊期:2007年第04期

    产业集群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但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经济理论忽视了空间相互作用成本,从而不可能对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解释。因为在空间相互作用为零的经济世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瞬间的、无成本的,通过市场力量的调节,会使区城经济发展趋于收敛。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都是对新古...

  • 论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

    作者:李艳荣; 金雪军 刊期:2007年第04期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规模的增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和资本集聚的加快,生产组织的一体化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在生产组织的一体化形式中,存在着一些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结构:M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企业联合体,它们在成员单位之间构建起了一种“有组织的内部资本市场”。这种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融...

  • 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变异与文学兴替

    作者:耿传明 刊期:2007年第04期

    如果把文学当成一个生命体,古典文学可以说是遗传占主导性的文学,而近现代文学则可以说是变异占主导性的文学。社会心态可主要分为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和社会意志三个方面,它构成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中介。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经历了从“幼稚静默”到“亢奋纷扰”的变化,表现为三次大的心理波动:一是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的变法维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