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发展”逻辑论

    作者:鲍宗豪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发展”逻辑,即“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生态逻辑”。“经济增长逻辑”的矛盾在于,其客观上内蕴着愿景与现实、富裕与贫穷、发达与落后、渐进与跨越、解构与重建五个悖论;“现代化逻辑”缺乏对现代化本质和现代化过程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的分析,缺...

  • 境界与文化

    作者:张世英 刊期:2007年第03期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元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性格、人格、对世界的态度等等)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

  •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话语困境及其话语治疗

    作者:牟永福 刊期:2007年第03期

    话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话语主体间实现有效交流的首要载体,其最显性的功能就在于话语主体对彼此之间表达意义的共同理解。但是,这种理解的有效实现并不完全依赖于话语内容的准确性和主体知识结构的丰隘,而更决定于话语间性的张力度:张力太大,则抑制话语功能的有效实现;张力太小,则主体之间就会失去交流的意义。话语间性在...

  • 基因技术的趋向及道德哲学的反思——与樊浩教授商榷

    作者:徐宗良 刊期:2007年第03期

    基因技术、生物医学技术虽然会干预、介入人的生命体与生命活动,改变某种自然性状,但很难从根本上颠覆人和家庭的自然本质。传统道德哲学的基石是“自然人”和“自然家庭”,但自近代以来,道德哲学理论随着历史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以现代性的重大价值理念作为理论的奠基,而远离了自然人、自然家庭的起始点。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 基因技术的“自然”伦理意义——兼答徐宗良教授

    作者:樊浩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在道德哲学的意义上规定和诠释的。“自然家庭”和自然家庭中诞生的“自然人”是伦理、道德和道德哲学的始点。“自然”是人及其存在的原初状态或日罗尔斯式的“无知之幕”,其最具哲学意义的本质是不可选择性。基因技术不仅极大地扩张了人的行为选择能力,而且将这种选择性推到了文明的底线。这是基因技术提出的最严峻和...

  • 西方后现代主义伦理学审美化影响的多面性——与赵炎秋教授商榷

    作者:朱鹏飞 刊期:2007年第03期

    西方后现代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最大的不同,就是由理智主义走向情感主义。这种伦理学审美化倾向带来了一些影响,赵炎秋教授把它归纳为:(1)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2)努力提升日常生活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3)消解了文学作品中的崇高,使作品呈现出游戏人生的倾向。上述三种观点的问题在于,伦理审美化不只对大众文化产生影响,其涉及面...

  • 再论西方后现代主义伦理学审美化倾向及其影响——答朱鹏飞博士

    作者:赵炎秋 刊期:2007年第03期

    伦理可以分为道德与人伦两个部分。道德是强制性的,人伦是非强制性的。当道德处于强势地位时,它必然要侵入人伦的地盘,把一些本应属于人伦的范畴划入道德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理性的色彩。而当人伦处于强势时,它也必然要侵入道德的地盘,把一些应属于道德的范畴划入人伦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感性的色彩,从而出...

  • 中国哲学建构的当代反思(专题讨论)——论中国哲学的建构问题

    作者:李明辉 刊期:2007年第03期

    李明辉认为,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作为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则是中国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根据西方哲学模式建构起来的。换个角度,如果将哲学界定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艺术”,那么应当肯定,中国文化中有着长远而丰富的哲学传统。高瑞泉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视为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内在向度,并从社会存在...

  • 现代性: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内在向度

    作者:高瑞泉 刊期:2007年第03期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从形式上看,它是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主要是经学和子学)中的部分内容转变为现代学术知识形态的哲学;从内核看,它曲折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突变,即从两千年来对“一统江山、万世太平”的社会追求,转变为以进步论为基础、通过竞争与创造达到力量的追求,换言之,转变为以富强...

  • 以制度化为背景的中国哲学建构

    作者:景海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就中国哲学内部而言,承认中国有哲学和致力于中国哲学的建设,成为了20世纪蔚为大观的新知识体系构造运动和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换的重要方式之一。胡适、冯友兰、冯契、劳思光等,以哲学史线索的勾勒,描绘出中国哲学历史发展的图景;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从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挖掘和现代阐释入手,表达了中国哲学回应西方形式所理应具有...

  • 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作者:郭齐勇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0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我编著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是我重构中国哲学史的尝试。思考并实践中国哲学史的重构,是十分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认为,重构中国哲学史,首要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而在方法论问题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

    作者:韩立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广松版和新MEGA的先行版,是国际上编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大流派的代表版本。汉译广松版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广松流派(包括涩谷版)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中国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遵从以汉译广松版为基本文本、同时参照新MEGA的先行版和涩谷版的原则。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以外,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

  • 要素集聚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作者:张幼文; 梁军 刊期:2007年第03期

    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通过实现世界资本、技术与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中国集聚,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要素集聚”是世界经济继中心结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阶段后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要素集聚机制创造了世界各类生产要素使用和增值的共同机遇,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的特殊方...

  • 市场换技术的意图、可行性及其局限

    作者:赵增耀 刊期:2007年第03期

    市场换技术是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利用本国的市场潜力和政策优惠吸引国外投资,以便带动本国企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可见,通过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并借助其溢出效应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市场换技术策略的主要意图。这一意图能否实现,取决于跨国公司是否愿意转移先进技术以及本国企业对转移技术的学习和吸收能...

  • 资本家的本质与形象

    作者:胡培兆 刊期:2007年第03期

    资本家是经营资本、创造财富的专家,其本质是资本的人格化,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执行资本的职能而已。古典资本家的历史档案是丑恶的。当代资本家的形象好转,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轻易扣剥削者的帽子,应当转变观念,有新的评价:(1)资本家是经营资本的专门家,世界上的财富主要由他们筹资、投资、组织、经营、管理创造出来的;(2)他们一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