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定位(专题讨论)——非营利组织的法学概念与法治化规范

    作者:史际春; 张扬 刊期:2006年第09期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

  •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作者:王名 刊期:2006年第09期

    作为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承担一定公共职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活跃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其存在形式、规模大小、所在领域可能千差万别,但通常都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或共益性等基本属性。同时,它们在社会体系和结构中有着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诸多社会功能,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非营利组织因此成为积极影...

  • 非营利组织在非传统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陈旭清 刊期:2006年第09期

    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所出现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与市场的活动领域之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与近年来关注的非传统安全相联系,受东欧非营利组织参与政治活动导致的“颜色革命”影响,它似乎又成了社会安全隐患的代名词,一些国家对它采取了较为慎重的处理态度。因此,审慎地分...

  • 非营利组织与劳动力市场的边界

    作者:张帆 刊期:2006年第09期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比较薄弱,而劳动力市场中的非营利组织应当起到怎样的作用,更是很少论及。笔者认为,首先找准非营利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位,然后划分清楚非营利组织与劳动力市场的边界,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路径。因此,笔者拟借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作为框架,以划分非营利组织与劳动力市场的...

  •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

    作者:陈秋苹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改革大政府模式的过程中,市场通过有偿服务替代了部分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非营利组织在满足人们非均质、多样性需求方面发挥了比政府更大的优势;同时,对政府一时难以兼顾领域的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稳定作用。但是,相当一批非营利组织也以有偿的方式替代原本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产品,特别是私人资本介入非营...

  •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

    作者:何萍 刊期:2006年第09期

    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运动而提出来的,本质上是要在中国构建一个现性社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资源:一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二是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三大理论资源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

  • 大革命与现代政治的正当性:施米特与阿伦特的竞争性阐释

    作者:刘擎 刊期:2006年第09期

    施米特与阿伦特对于现代政治正当性问题有着不同的论述,他们共同面对的难题是民主革命奠基政权的正当性悖论。对此,施米特以“主权决断论”提出了一种人民民主专政的论证,而阿伦特则建构了一种“政治行动论”的论证。阿伦特的论述较之施米特的理论对现代性条件具有更为敏感与切实的把握,对当代民主理论的发展也具有更为丰富的启示。

  • 在“批判启蒙”与“审美批判”之间——构建“全面的现代性”

    作者:刘悦笛 刊期:2006年第09期

    “现代性”作为来自欧洲的观念,在历史上不断得到反思,主要存在两类反思的理路:一类可称之为“泛审美现代性”,以波德莱尔为起点,中经齐美尔,直到福柯那里结束,他们面对现代性皆持一种“审美批判”的态度;另一类可称之为“批判启蒙现代性”,也就是在批判启蒙基础上来实现启蒙的“现代性”思想,它以韦伯为起点,直接穿越了从阿多诺到哈...

  • 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专题讨论)——伦理要面对现实生活

    作者:韦政通 刊期:2006年第09期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

  • 儒家伦理的形而上追寻

    作者:景海峰 刊期:2006年第09期

    海通以来,古老的中国社会遭遇了地覆天翻之变。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体系日渐瓦解,零落如絮。百年巨变引发了新旧道德的激烈碰撞、冲突和扭结。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大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吸收营养,取精用宏,以建构新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向为学界诸多前辈所关切。如20世纪40年代,贺麟有“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之...

  •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作者:王庆节 刊期:2006年第09期

    韦政通曾经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儒家传统的伦理学说有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换句话说,儒家把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从私人的领域推广、延伸到公共政治领域,这样就把传统解释的仁、义、忠、恕等等推广到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向上。我觉得他的这个观点点到了传统儒家伦理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现在还能不能把儒家的“三纲”、“五常”之类重演...

  • 儒家伦理的当下境遇问题

    作者:王立新 刊期:2006年第09期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一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

    作者:赖金良; 冯平(点评人) 刊期:2006年第09期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只是“价值哲学”而非“价值科学”。价值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光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上的哲学...

  •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作者:任保平; 蒋万胜 刊期:2006年第09期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

  • 信用卡定价模型的新近进展及其比较研究

    作者:钟伟; 谢婷 刊期:2006年第09期

    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张信用卡诞生至今,信用卡已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信用卡产业链由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以及相关产品和技术供应商构成。从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来观察,信用卡产业还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双边市场的特性,一方面决定了交换费和转接费等存在的必要性,使得信用卡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约束条件大为放松;另一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