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罗莎·卢森堡思想的当代解读(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罗莎·卢森堡

    作者:顾海良 刊期:2006年第08期

    顾海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传统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在问题层面上,通过分析两个世纪之交历史发展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研究罗莎·卢森堡所处时代的特点及其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问题的启示;在传统层面上,提出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野产生三个支流,其中以德国社会罗莎·卢森堡理论...

  • 罗莎·卢森堡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社会化

    作者:简·托伯罗维斯基; 赵司空(翻译) 刊期:2006年第08期

    罗莎·卢森堡研究资本积累的逻辑前提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由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构成的,非资本主义体系虽然是资本主义延长其寿命的生存环境,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但在其存在方式和运行机制上,又与资本主义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一逻辑前提的确立,使罗莎·卢森堡顺理成章地把发展中国家纳入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研究视野。从这...

  • 罗莎·卢森堡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概念

    作者:彼特·胡第斯; 姜锡润(翻译) 刊期:2006年第08期

    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今天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重新考察什么是社会主义,但我们不能够仅仅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传统批判而得到结论。我们必须把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考察。

  • “卢森堡困境”真的存在吗——论拉克劳、墨菲对卢森堡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

    作者:夏莹 刊期:2006年第08期

    后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拉克劳与墨菲在其著名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中,以卢森堡的政治思想为切人点,建构了领导权理论。这个切入点被拉克劳称之为“卢森堡困境”。

  • 从参与到协商:当代参与型民主理论之前景

    作者:陈尧 刊期:2006年第08期

    民主并不是政治生活的独特现象,而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内在特征。参与型民主是人类公共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实践,是公民角色得以形成的基本场所。民主的实质是实现人对自我的真正控制,而这需要在政治生活以外的广阔社会领域中实现全面的参与。人们直接参与公共生活的最重要领域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事务;通过对这些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才...

  • “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作者:魏杰; 王韧 刊期:2006年第08期

    将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归结为教育市场化改革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看法,但这显然忽视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行政化制约和财力约束。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行政化制约对市场作用的扭曲。正是教育体制运转的行政化,导致了市场化改革的软约束和无效率,而市场化改革的失效又进一步导致行政管制的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体系的行政制约。在国家财力有...

  • 信息传递

    刊期:2006年第08期

  • 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适时性

    作者:海因斯·佩茨沃德; 谢地坤; 彭锋(翻译) 刊期:2006年第08期

    新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将审美与作为整体的社会联系起来,用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揭示了诸如艺术哲学、自然美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之类的美学的主要领域。它预见了艺术通过雇日常生活中的实现而被扬弃,最终成为人类生活的富足状态。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倾向在于,根据艺术对社会导向和文化导向所产生的重要改变来讨论和阐明艺术的作用。这种...

  • 语词的庇佑:全球化危机时代文学的变革功能

    作者:盖布里埃乐·施瓦布; 金惠敏; 李松 刊期:2006年第08期

    当前,全球文化的变革和运动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比较文学的边界,以及它在当今全球媒体文化、诸多可选择的现代性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如果人们仍然想要坚守文学在危机时期具有文化变革功能这一信念的话,那么,就要把它的变革力量与它在危机时期可能的干预紧密地联系起来。文学非常适合扮演“过渡空间”的角色,它能协调主体与文化、外部世界...

  • 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作者:张文喜 刊期:2006年第08期

    在马克思哲学中,对自由首先应当作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或价值论的理解和把握。属于自由的最内在本质诚然是以某种根本的必然性为前提的,但自由的获得是一个历史(时间)过程,而客观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生产、制度以及来自空间等等方面的因素)只是人们能够追求自由生活的前提,而不是自由生活本身的开始。对于高扬自由与物质生活、个性发展与...

  • 他者的理解:《庄子》的思考——从濠梁之辩说起

    作者:杨国荣; 黄勇 刊期:2006年第08期

    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沟通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在对人之“在”的沉思中,庄子对此作了多方面考察,后者首先体现于濠梁之辩。濠梁之辩在理论上既涉及他人之心是否可知,也关联着“如何可能知”与“以何种方式知”有无区分或二者能否等同。惠施作为对话的一方对前一个问题持怀疑的态度,但其推论的过程又包含着内在的悖论;庄子对鱼之乐...

  • 分离基础上的互补——再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

    作者:陈泽环 刊期:2006年第08期

    对于当代社会的三维道德结构(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的基本要素的论证,不仅要从基本含义、社会功能、论证主体、论证形式、社会基础等方面规定其形式性的结构关系,而且还必须探讨这些要素应该具有何种实质性的价值观念问题。当代社会适宜的道德结构是这样一种“分离基础上的互补关系”:如果说,底线伦理(习惯规章)的轴心原则是“...

  • 灵魂说:西方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灵魂说研究

    作者:黄颂杰 刊期:2006年第08期

    西方哲学无论是本体论知识论还是政治伦理学说,无论是思辨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离不开灵魂学说。灵魂说是西方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是人性和神性、人论和神论的交汇地。柏拉图把灵魂看作与肉体相分离的超越时空的永恒不朽的实体,通过灵魂论证理念的存在,而且使人获得对理念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与肉体相分离,但把灵魂提到原因、本体、...

  • 信誉主体及其产权基础

    作者:程民选 刊期:2006年第08期

    经济学视域中的信誉是坚持诚实交易、信守合约所获得的声誉。经济学所分析的信誉主体是指那些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的个人和组织。从现实社会看,经济学的信誉主体仅仅是市场主体之一部分。由市场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可以逻辑地推导出信誉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产权是信誉主体确立的基础,原因在于:第一,置信的承诺显然与主体履约能...

  • 信息传递

    刊期: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