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第四世界”论

    作者:张之沧 刊期:2006年第02期

    所谓“第四世界”,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新天地。它是对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有构成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的形式赛博空间和赛博时间,有...

  • 非空间的赛博空间与文化多样性

    作者:高建平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有人说,“赛博空间”是一个新的空间,甚至是日常生活空间、多维物理学之外的第三个空间,因此,要像哥伦布那样发现并占领这个新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殖民。其实,网上空间只是真实空间的延长而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个去除其神秘化的过程。互联网只是一个联结人与人的通信网,在其中存在着的是人的世界,而不是离开人的另一个世界...

  • 新型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前景

    作者:郑杭生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举会互构论主张的新型现代性,既与旧式现代性不同,也与后现代性划清了界限,它较好地把握了当今越来越明显的从旧式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转变的世界潮流,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型现代性在中国的前景无可限量。

  • 哲学对话:问题与思考

    作者:李泽厚; 杨国荣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对话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第一是超越与超验。李泽厚认为:超越与超验相比,含义更广,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也更多。作为一个哲学术语,超越到底指什么,是不清楚的。他所讲的超验是超越经验,并认为这比较符合transcendent的原意。他强调,超验作为理性思辨的对象,是与经验无关的。杨国荣认为:人自身之“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验对人而言具有...

  • 建立在误读基础上的“新论”——评俞良早教授近年来对列宁的研究

    作者:李心华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近年来对列宁的研究中,俞良早教授可谓成果丰硕,但细读之后,却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还没搞清列宁所使用的概念的含义,就妄加评判列宁的某一观点;为了标新立异,轻率地否定列宁的重大结论;用自己制定的“定义”或“原则”去评判列宁思想,违背了列宁的本意;随意剪裁,断章取义,曲解列宁思想;将自己的观,最强加于列宁,把列宁的...

  • 关于列宁基本理论认识的分歧与匡正——针对商榷的回应

    作者:俞良早 刊期:2006年第02期

    把列宁所说“社会主义革命”区分为“政治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列宁有一个政治革命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李心华教授错误地认识列宁理论的出发点。李心华教授在文章中回避商榷对象的论述过程及使用的材料,不管商榷对象的论述过程正确与否,径直批评其结论,不合学术探讨和争鸣的规则,...

  •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作者:吴晓明 刊期:2006年第02期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闯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刺中。唯独这种双重批判,方有可能达到一个决定性的原则高度,而唯独在这样的原则高度上,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

  • 从“亚洲价值观”的兴起看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作者:李翔海 刊期:2006年第02期

    “亚洲价值观”与儒家思想之间在基本价值取向上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亚洲价值观”的兴起,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经过现代转化之后的儒家思想所可能具有的当代意义:第一,儒家思想所突显的“关系本位”的伦理规范,为纠正极端个人主义的偏颇以成就更为合理的人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二,儒家思想奠定在“和而不同”价值取向之上的和谐化辩证法...

  • 对康德“判断力”原理的新思考——兼论牟宗三对康德美学的会通

    作者:劳承万 刊期:2006年第02期

    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只有一、二“批判”具有哲学传统的“经典性”和理性功能的“自明性”,“第三批判”虽然亦是天才哲人的伟大创造,但缺乏一、二“批判”那种显明而庄严的特色。究其原因,是这种审美判断力,多少都沾滞着康德关于美学观念的主观独断性,这正如牟宗三所说,以判断力来沟通一、二“批判”是沟不通的。故而,以判断力作为一...

  • 当代西方哲学“诠释学循环”立场之批判

    作者:崔平 刊期:2006年第02期

    当代西方哲学“诠释学循环”的要害在于,在所谓的部分与整体循环关系观念下,把存在结构认识化。其实,存在论中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并不构成一种循环,因为它们互相依存而向对方设置自身,它们没有独立存在形态,不能分离抽引为某种逻辑关系的端项。诠释学循环论者没有区分文本存在的客观自在关联和文本意义的主观把握的现实形式,笼统地把文本的...

  • 复杂性科学革命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作者:贾根良 刊期:2006年第02期

    复杂性科学革命实质上是演化科学的革命,演化经济学的先驱也是复杂性科学革命的先驱。从方法论角度把复杂性科学定义为整体论科学是不全面的,整体论只是复杂性科学的层级因果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目前复杂性科学流行的做法不同,演化经济学需要发展自身的复杂性研究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应用数学、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模拟只是其经验研究方法的...

  • 实验经济学研究(专题讨论)——实验经济学方法论面临的难题

    作者:马涛; 李绍东 刊期:2006年第02期

    马涛、李绍东认为,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但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实验的结果同参与人的文化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需要建立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才可能更趋合理;而这正是实验经济学方法论面临的难题。郭建斌认为,尽管现在就判断实验经济学能否如边际主义那样在经济学各领域引发革命还为时尚早,但它对经济学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无...

  • 经济学证伪主义与证伪的实验经济学

    作者:郭建斌 刊期:2006年第02期

    自20世纪初波普尔判别科学与形而上学的“证伪主义”标准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可,证伪主义便开始成为现代经济学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范式。证伪主义是一种方法论观点,它指当且仅当理论和假说的预言至少是本质上可用经验证伪时,才把理论和假说视为科学的;朴素的证伪主义坚持理论能够由单一的检验来反驳,而哲学化的证伪主义则坚持要反驳一种理...

  • 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前景

    作者:周星 刊期:2006年第02期

    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复杂的、自然存在的市场系统的学科,所以,实验对经济学家来说几乎毫无用处。然而,现在经济学实验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研究的一种相当成熟的工具。实验经济学从萌芽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的时间,它还不为大多数人知晓,但随着实验经济学登上诺贝尔奖台,加入主流经济学的行列,会有越来越多的...

  • 人力资本与劳动者地位

    作者:姚先国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地位下降,与其说是市场化带来的,还不如说是市场化不成熟造成的。对于提高劳动者地位而言,人力资本投资比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更具根本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劳资双方具有双赢的结果,且是促进劳资和谐的一个看效途径。政府在提高劳动者地位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作为。